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建立了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以陕西省为例,对1994~2003年的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陕西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实际,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解释,提出了陕西省应以交通运输建设为重点,实施对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的协调发展管理。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陕西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各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建立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将陕西省县域划分为三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并深入分析各区的差异成因,进而提出三类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为陕西省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滕阳  秦浩 《魅力中国》2014,(11):223-223
交通运输是一种会占用较多的资源以及消耗较多能源的产业。虽然交通运输可以给人类带来便利,但是也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以及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与此同时,在区域经济系统中,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子系统,并且会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不管是从交通运输系统来看,还是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都要注重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洪峰 《山东经济》2005,21(2):95-99
本文在构建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分析技术对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对17个城市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和分类。在分析评价结果后,对当前山东省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坚持效率优先,实施积极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市场导向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发挥政府能动调控作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性系统,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耗结构、低碳技术水平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轨迹。文章构建了区域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能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四个子系统的内在关系对区域低碳经济系统的内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对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适宜模式进行SD仿真预测,以追寻福建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协调发展的低碳经济优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交通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研究交通如何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就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实现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路径,以此让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步入和谐发展、共同促进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陕西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采用AHP法和均方差决策法揭示了2003-2012年陕西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计算陕西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陕西省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时期,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经济的发展响应存在滞后性,仍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水资源,使其与经济共同步入良好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基于SPSS13.0大型统计软件,采用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运用数量分析技术方法对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17个城市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和分类。同时,对当前山东省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艳萍  杜莲花 《魅力中国》2013,(13):285-285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他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仍然呈现滞后状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表现得日益显著,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受我国综合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等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目前仍只能按地区、有重点、分阶段地逐步推进。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有效的交通运输发展策略,则有赖于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准确把握,进而促使两者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结合经济计量分析特点,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投入产出思想,结合协调发展理论提出了基于EDA模型的经济数据的分析方法。据此对河北省2000-2010年交通运输与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对河北省综合交通系统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铁路运输效率逐年提高,规模收益都是递增的;公路运输效率达到最佳,规模收益稳定;水路运输系统的投入结构不合理,效率偏低。通过这些分析,对河北省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做出评价,为有效解决综合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国栋 《中国经贸》2013,(22):34-34
交通运输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在国民经济中交通运输是基础性服务行业,而公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对经济有着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公路交通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并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这两个方面对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 ,本文结合区域特色经济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用途 ,建议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论观点来弥补经济学对经济发展思路研究的不足 ,同时 ,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 ,指出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根源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内外力作用的不协调。本文还介绍了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情况 ,分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三个特点 ,这对西部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文章最后围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从系统内外力协调作用的角度 ,就实现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路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本文应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区域科技—经济系统的协调度模型,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对浙江省近十年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如何控制科技—经济系统的协调性,提出了提高浙江省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既有直接的联系也有间接的联系。只有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才能挖掘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考虑经济聚集效应与成本效应的双重关系,才能保证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交通运输是特殊的产业,只有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产业作用,才能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海瑜  占绍文 《改革与战略》2013,29(2):37-41,66
文章选取了2010年榆林市12区县的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和资源环境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度等分析方法构建了榆林市区域经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县系统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分析了榆林市各区县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状.结果显示,2010年榆林市各区县系统之间总体处于弱协调状态,南部六县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北六县要高,但分析说明这种协调是处于低水平发展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加快推进榆林市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水平,消除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提出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山东省为例,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来描述2000-2016年17个地级市的经济差异性;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16年该省各市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其17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四类,即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建议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等促进山东各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运用MATLAB R2012a软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1997—2011年的统计数据,借用一般系统论中系统演化的思想,建立动态平衡模型——物流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型,根据计算出的综合评价值与协调值,对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将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与物流发展分为4个阶段,以期对区域物流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花 《科技和产业》2010,10(4):22-27
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铁路发展有助于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文章在对莆田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向莆铁路建设对莆田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依据向莆铁路经济带主导产业群选择的主要路径,提出了向莆铁路沿线(莆田段)产业布局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乃至各省的综合经济实力都显现了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在对各县(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区域划分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单位分析了该省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区域特征,从而为该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该省经济实力区域特征分析,也为类似其他各省乃至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手段是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即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协调发展模式。文章针对广东省东莞市的具体情况,构建了东莞市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在其基础上运用协调系数法对东莞市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程度进行了具体评价,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促进东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