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用社改革初具成效问题依然严峻2003年5月,国务院在部分省(市)开展了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这轮改革试点对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问题“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权和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差,经营困难,  相似文献   

2.
改革完善经营机制,调动全体职工扭亏增盈工作积极性。1、改革用人机制。扭亏增盈工作关键要落实责任制,应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把扭亏增盈工作目标作为各级信用社主任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主要考核内容,签订责任状,对完不成扭亏增盈目标的要予以撤换,不搞异地为官。同时,应按照德才兼备和“四化”原则整顿干部队伍,在对往年经营指标考核的基础上通过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调整充实各信用社领导班子,特别对信用社主任的考核标准应严要求、重落实,对不称职的信用社主任坚决予以撤换。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按照“教育提高为主,行政处罚为…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合作社自产生以来,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活跃农村经济以及安定人民生活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信用社也面临着管理体制不顺,无经营自主权,内部经营机制不健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环境差等许多困难。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发挥信用社的职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势在必行。一、理顺管理体制,放宽利率政策,把信用社推向市场。 1.改革资金管理体制,落实经营自主权。首先,取消对信用社贷款实行总量控制的  相似文献   

4.
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强化信用社的内部管理,切实把信用社整个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立足于信用社内部管理和内部经营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抓治本与建设,管好人与事,管好政治思想与业务经营,在信用社中形成一个一是不想出问题,二是出不了问题,三是出了问题能及时发现处理,四是对优劣能奖惩兑现,并使这四个方面相互促进,构成综合治理和整体功能的强大优势,从而筑起这样一个坚强的“防治长城”,需要紧紧把好以下四道关口。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人们议论的中心是信用社应该办成什么样的金融组织,向什么方向发展,也就是怎样改革。本文从六年改革的实践中,谈谈个人的观点。 信用社的改革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就是由谁来领导;二是经营模式的改革;三是信用社经营机制的改革。在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方面,有人主张信用社应该从农业银行管理体系中解脱出来,或独自成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信用合作体系;或直接由中央银行来领导;或由地方政府领导。也有人主张,仍由农业银行来领导,或银行营业所和信用社分门办公;或所社合署办公;或农业银行与信用社会并办成农业合作银行。在改革经营模式方面,有人主张信用社经营规模应该是小型多设;有人则主张宜大不宜小。在改革信  相似文献   

6.
自我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构建科学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力度,既是明晰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改革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转换信用社经营机制,促进信用社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因此,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实践中,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监控系统等五个必备系统、完善相互制约机制等七项核心内容,构建科学有效的农村信用社自我约束机制成为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一、目的和原则 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主要目的是:明晰信用社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信用社经营机制转换;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减少管理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罗江县地处川西丘陵地区,是典型的农业县。2001 年,罗江县联社对10个信用社共35个营业网点实施“统一法人”改革。在实施“统一法人”改革中,罗江县联社坚持服务“三农”宗旨,在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转换经营机制、探索新型模式、强化风险防范、加强支农服务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业务稳健发展,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9.
农总行史纪良行长指出:“今年信用社的改革重点是理顺行社关系,加强县联社建设,转换信用社经营机制,为建立新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打下良好的基础。”贫困山区的农村信用社要完成这些任务,并非一蹴而成,笔者试从分析当前贫困山区信用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加强县联社建设谈点浅见。 一、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贫困地区经济的影响,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规模小、质量差、效益低的问题十分突出。(一)资产负债单一,质量不高。以地处川陕交界地大巴山区的巴中地区为例,全区共有独立核算的农村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信用社改革思路上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信用社在行的管理体制不变,主要是在改善内部经营机制上下功夫;第二种意见认为干脆把信用社变成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以便于理顺行社关系和加强领导;第三种意见认为信用社应和农业银行脱勾自成体系,办成股份制的农民合作银行。我认为第三种意见是信用社深化改革应坚持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1.
8年前,我们围绕增强信用社经营活力,在管理机制上进行了行社脱钩改革,给信用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和所有企业一样,脱钩信用社同样面临着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再求发展的新抉择。怎样才能使信用社在步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自身现状,谈一下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没有现代化的服务手段,网点储额小,效益低下。 全县11个独立核算网点,几乎个个亏损,亏损额已达114万元! 1992年9月,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周丛近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接过平果县信用联社常务副主任这副沉重的担子的。 凭着曾做过基层信用社主任、稽核员、信贷股长积累起来的经验,他很快就找到了信用社陷入困境的症结所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经营机制不健全,不良贷款占的比重过大。  相似文献   

13.
一、风险化解难的原因●经营机制不活 ,责、权、利不明 ,缺乏化解风险的压力和动力。基层信用社没有按规定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 ,县信用联社对作为一级独立法人的基层信用社 ,统得过死、干预过多 ,基层社经营缺乏灵活性 ,责、权、利没有实现有效的统一。主要表现为 :一是经营机制不健全 ,很多社只有放贷约束机制 ,没有放贷激励机制和完善的效益考核办法 ,造成“惜贷”、“怕贷”现象较为严重 ,制约了业务的发展。如某县1999年一季度新增贷款仅占新增存款的8 %。二是经营缺乏自主权 ,基层社的人、…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农村金融改革需要兼顾供求两方,以实现改革的协调和整体推进,具体包括:继续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理顺监管当局、省联社与信用社之间的关系;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进一步强化政府、企业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责任;促进和规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引导其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创新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模式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金融理论与实务 部门一直在不断探索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路径。21世纪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农村信用社领域进行了三种模式的试点:一是在原有农村信用社框架内的重组模式,即2000至2001年进行的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组建省联社的模式;二是股份制模式,即2001年在信用社基础上改组成立的常熟、张家港、江阴三市农村商业银行模式;三是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即2003年4月在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改组的浙江鄞州农村合作银行试点模式。但是,如何深化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特别是怎样促进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以及怎样明确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落实对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等问题,依然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信用社)改革,从1983年开始试点,1984年贯彻国务院105号文件全面铺开,已进行了十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由于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信用社的性质、经营模式和改革方向认识不统一,改革的政策措施不配套,加上领导管理体制不稳定,致使信用社改革难以深化。笔者最近参加了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合作金融研究会在浙江天目山召开的理论研讨会,会议就现阶段信用社领导管理体制和深化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笔者感到,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信用社深化改革,必须从理论的困惑中走出来,需要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7.
高旸 《农村经济》2007,(6):64-65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2003年以来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但时至今日,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仍很不完善;股权设置不合理,"三会"制度形同虚设,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省级联社和市级联社(办事处)的行政干预使基层信用社缺乏经营自主权,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机制尚未取得根本性转变.反思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构建法人治理结构过程中忽视了治理结构与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因此,必须在充分考虑与农村社会经济环境适应性的基础上重构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2003年8月,8省(市)信用社改革试点的破冰之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 注意力。 时至今日,备受关注的8个试点省(市)信用社的改革都已经取得了 阶段性的成果。在理顺管理体制、初步明晰产权关系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的基础上,均不同程度地开始了经营机制的转换,一个激励有效、约束严 格、权责明晰、奖惩分明的新机制正在逐步建立起来:以绩效为中心的分 配制度正在让旧日"吃大锅饭"的信用社成为历史;信贷决策开始了严格 的问责制;培训、内部考核和有计划地向社会招聘则促进着知识更新、吐 故纳新……这一切,悄然地改变着农信社的过去、现在,也必然深刻地影 响着它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晰产权关系、落实法律责任是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不仅关系到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村社会稳定。 一、坚持合作制或股份制改造及目标模式分析 把信用社办成什么样的金融机构,是当前信用社改革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治理结构的进程和效果。这在理论界与实务界都争论了很长时间。笔者认为,信用社产权改造的目的在于促进治理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通过产权结构的调整解决信用社现实中的一搅子问题。因此,深化信用社改革应在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其产权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建立健全相应  相似文献   

20.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纵观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史,信用社的产权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这次改革,国家投注大量资金,就是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无疑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改革和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但是,在进行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中,我们还必须正视农村信用社多年来积沉的困难和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难点,寻求对策。一、难点(一)产权不明晰,结构不合理,民主管理形同虚设一是社员入股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来因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