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贷危机、危机传染与国际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体现了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危机传染的迅捷和系统性风险的上升,现代金融危机日益表现出全球化特征。但是,与危机和风险全球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监管的国别化和分散化,这大大降低了国际监管的有效性。在现有民族国家的框架下,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不失为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柯健 《海南金融》2009,(10):49-51,66
金融自由化是西方国家普遍放松金融管制后出现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充分经营、公平竞争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价格自由化、业务自由化、市场自由化以及资本流动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既促进了世界的全球化,同时也增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金融自由化对金融监管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因金融自由化产生的风险,以降低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金融自由化和趋利性导致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蕴藏引发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风险。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将持续,金融监管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制,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和缺陷亟待补充和完善。笔者认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应当着重解决好六个问题、处理好六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特征之一.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本世纪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产生的原因、影响范围和程度不同,但是两者都对严重影响了香港的对外贸易.本文实证分析分析两次金融危机对香港对外贸易的影响,从对外贸易的主要指标和金融危机对香港对外贸易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南亚金融危机主要从汇率机制影响香港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危机对香港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是外部需求下降和周边国家发展疲软.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特征之一。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本世纪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产生的原因、影响范围和程度不同,但是两者都对严重影响了香港的对外贸易。本文实证分析分析两次金融危机对香港对外贸易的影响,从对外贸易的主要指标和金融危机对香港对外贸易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南亚金融危机主要从汇率机制影响香港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危机对香港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是外部需求下降和周边国家发展疲软。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为标志,国际金融危机在美国率先爆发,并迅速向全世界蔓延,演变为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严重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果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重点就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情况、效果和今后走向,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是导致近几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加强金融监督、防范金融危机已成为全球性应对问题。本文在国际、区域等方面从法律角度分析了这些应对之策,并提出我国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化解金融风险的具体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加深,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国家迅速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此背景下,民间融资呈现新趋势、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欧洲各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政府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而频繁发债,造成财政入不敷出而爆发的"滚雪球"式财政危机,但笔者认为,其脆弱的产业结构、畸形的收入分配制度、有缺陷的单一货币制度以及国际金融投机是此轮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正融入全球化的中国,应该从中得到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宏观审慎管理的起源、发展及其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分析受国际金融危机危害较深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在金融危机中采取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结合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我国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及框架工作流程设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爆发的金融危机均给相关国家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伤害。一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就是一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外因之一。1840年后,外部因素的作用使得近代中国爆发了13次外源性的金融危机,其中有9次是国际金融危机经由国际收支渠道和特定的机制向国内传染而酿成的。把握中国近代国际传导性金融危机生成的机制及其危害,有利于今人防范和化解国外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构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手国际金融市场,在梳理20世纪以来世界性的重大金融危机事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金融危机的生成条件和传导机制,得出国际金融危机一般通过国际贸易传导、国际资本传导、净传染效应和季风效应传导的结论。为此,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即尽早建立国际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加强金融行业监管和尽快实现产业机构升级和经济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欧洲各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政府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而频繁发债,造成财政入不敷出而爆发的"滚雪球"式财政危机,但笔者认为,其脆弱的产业结构、畸形的收入分配制度、有缺陷的单一货币制度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投机行为是此轮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正融入全球化的中国应该从中得到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从反面给我国的金融体制创新提供一面镜子.鉴此,必须从根本上认识此次危机的社会制度原因,把握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形式,廓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与美国资本主义金融六个方面的根本区别,坚持我国金融制度建设与创新的正确方向,处理好借鉴别人与自我完善的关系,决不能照搬美国自由化金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很多国家的经济带来重创,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作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连接桥梁的人民币汇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同时人民币汇率也是国家对外经济战略的重要部分,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我国于2005年7月实行了汇率改革,在此之后我国经济面临人民币升值加快的极大考验.笔者着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情况,进而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当前金融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加上金融本身的高风险性都决定了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性,同时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明显显现出来。因此,本文对次贷危机爆发的金融监管层面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了国际金融监管层的改革,同时结合我国现状,探究国内金融监管在今后的发展完善之路,是本文最后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中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和弊端,危机也表明了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与局限性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始于1976年的"牙买加协定"。国际储备货币以美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在经历了上个世纪末金融危机和这个世纪的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我国的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经济增速有明显放缓的趋势。本文根据这一现象,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状态以及稳健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主导的金融自由化是世界金融危机的祸根.放松金融管制,全球化得到迅速推动,同时也使金融投机盛行起来.今天国际金融的发展与世界经济中的贸易和生产性实体投资不再有一种直接的联系,投机性交易占居主导地位,它损害了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强势发展,与美国近年来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不断上升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美国已经把全球经济与关国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却让世界经济受到拖累,并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成 《中国金融》2012,(16):57-58
欧洲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最新动态有:普遍采取了"去杠杆化"的措施,监管日趋严格以及对原有资产负债管理模型中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修订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多次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并呈现出"波及面渐广、破坏力渐大"的特征,如1982~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0~1992年的日本金融危机、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而就波及面和影响程度而言,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则是史无前例的,对国际金融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