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流动性的定价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实证模型,检验沪市是否支持“非流动性补偿”假设以及流动性风险是否得到显著定价.结果证明,流动性β值为负的股票预期会产生高收益,沪市支持“非流动性溢价”假设,流动性风险得到显著定价.同时,市场风险溢价也在沪市得到显著体现,市场风险β值对股票收益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La-VaR模型测度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风险,并选取2009—2015年上证国债指数为数据,采用GARCH-VaR模型和La-VaR模型度量国债市场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分析La-VaR模型对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风险测度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VaR模型,La-VaR模型能更好的测度国债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且La-VaR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国债市场的表现大致吻合,可对国债市场进行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应用模型刻划了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变化特征,并以非预期流动性度量流动性风险:其次从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个方面,应用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与流动性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M2的变化对流动性风险影响最大,准M2、M1的变化次之,M0、准M1的变化最小;流动性风险对准Ml变化影响最大,对M1、M2变化次之,对准M2和M0变化几乎没有影响.利率与流动性风险相互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在实地调研获取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模型对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法定存款准备率变动对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影响十分显著,法定准备率越高,流动性指标越趋于恶化,流动性风险越高;不良贷款率对各个流动性指标的影响基本显著,表现出不良贷款率越高,流动性指标越趋于恶化,信用社流动性风险越高;M2增长率越高,信用社流动性风险越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商业银行资产方的市场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方的融资流动性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了大型商业银行、上市中小商业银行与非上市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流动风险与融资流动性风险差异.随着中国商业银行资产构成趋于复杂化,资产方市场流动性风险有所提高;同业负债的规模由于整体上处于一个增长趋势,导致负债方的融资流动性风险加大;大型商业银行整体的流动性风险水平相对其他两类商业银行较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GARCH类模型度量了2017—2020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外汇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及风险传染程度,之后利用改进的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金融市场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溢出效应、水平效应和趋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对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溢出效应显著,风险共担和投资者资产配置调整是该溢出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从统计显著性、效应大小和影响持久度来看,金融市场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水平效应和趋势效应有着不同的反应特征;由于贸易摩擦事件频发,导致投资者产生惯性预期,进而出现"贸易摩擦事件尚未发生、流动性风险传染便已上升"的现象.本文不仅为研究金融市场风险提供了流动性的新视角,也为政策制定者防控流动性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汪贤  葛山  何龙 《云南金融》2011,(7X):155-156
流动性与资产定价是当前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流动性与资产定价以及流动性风险与资产定价的关系是当前国内研究资产定价的主要内容。本文将通过沪深股市的实证数据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的问题。针对流动性溢价问题,本文将基于沪深股市数据,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征,按照Gibson和Mougeot的基本框架,直接建立二元均值GARCH——Diagonal BEKK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动态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结论: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但随着样本期的选取、样本的选取以及不同流动性指标的选取的不同,其显著性是也不同的,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对对市场的超额收益是有影响的,而且这种影响是动态波动的,从长期看,这种波动持续性的存在会使投资者未来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汪贤  葛山  何龙 《时代金融》2011,(21):155-156
流动性与资产定价是当前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流动性与资产定价以及流动性风险与资产定价的关系是当前国内研究资产定价的主要内容。本文将通过沪深股市的实证数据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的问题。针对流动性溢价问题,本文将基于沪深股市数据,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征,按照Gibson和Mougeot的基本框架,直接建立二元均值GARCH——Diagonal BEKK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动态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结论: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但随着样本期的选取、样本的选取以及不同流动性指标的选取的不同,其显著性是也不同的,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对对市场的超额收益是有影响的,而且这种影响是动态波动的,从长期看,这种波动持续性的存在会使投资者未来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分为自愿性(预防性)流动资产和非自愿性流动资产两部分。通过建立银行预防性流动资产需求模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汇率波动率、存款波动率和银行存款增加是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银行的自愿性流动资产过剩和非自愿性流动性过剩并存,银行大量的流动性资产部分是为了规避融资成本、汇率风险和存款波动等风险而持有的。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业务的流动性衡量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双阳 《新金融》2005,(10):49-51
银行业务的流动性有现金形式和非现金形式。影响流动性的银行业务的发生不仅会产生流动性需求,而且可能会同时产生流动性供给。由于流动性风险与净流动性需求和净流动性供给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当净流动性需求与净流动性供给可以量化时,流动性风险就有了衡量的可能性。本文先从银行业务产生的流动性需求与流动性供给入手,再从现金形式和非现金形式的流动性平衡出发,预测未来即期流动性需求,旨在为流动性风险控制,流动性管理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小芸  江孝感 《云南金融》2012,(3X):136-137
本文基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出现的质物变现情况,以流动性指标为基础进行流动性风险研究。对流动性水平序列进行一系列检验,采用GARCH模型对流动性序列的波动建模,并对BDSS模型进行调整得到新的L-VaR模型,将GARCH结果代入到L-VaR模型中得到流动性风险值。  相似文献   

12.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流动性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出现的质物变现情况,以流动性指标为基础进行流动性风险研究。对流动性水平序列进行一系列检验,采用GARCH模型对流动性序列的波动建模,并对BDSS模型进行调整得到新的L-VaR模型,将GARCH结果代入到L-VaR模型中得到流动性风险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辨析:一个新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分为自愿性(预防性)流动资产和非自愿性流动资产两部分.通过建立银行预防性流动资产需求模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汇率波动率、存款波动率和银行存款增加是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银行的自愿性流动资产过剩和非自愿性流动性过剩并存,银行大量的流动性资产部分是为了规避融资成本、汇率风险和存款波动等风险而持有的.  相似文献   

14.
流动性大小和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风险的两个核心指标,决定了银行的短期稳定性.本文通过银行流动性和银行风险的数理模型,用数理推导的方法比较危机时期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变动和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数理模型推导的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的增加有利于减小留存风险提高银行稳定性,流动性的增加提高银行稳定性降低违约损失率.  相似文献   

15.
流动性错配是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根本,有必要从资产端和负债端研究和度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在综合外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错配指数(LMI),并对我国18家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度量、识别和压力测试。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风险存在异质性和时变性,LMI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银行压力测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为有效地管理和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需要严格控制流动性错配程度,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资产价格的波动,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机构通过资金、支付、信息等渠道紧密联结,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与复杂网络模型的拓扑结构属性存在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建立商业银行系统与复杂网络的抽象映射,可以定量分析系统的动态特征和重要属性。文章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将复杂网络模型与流动性行为模型结合,并引入同步决策博弈机制,构建包含商业银行网络体系、商业银行个体流动性决策以及交易机制的流动性风险传导模型。基于该模型可定量测度流动性风险传导特性,测算银行间流动性风险传导的网络放大效应、网络层次和系统重要性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角度对我国短期融资券发行利差的风险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违约风险是我国短期融券发行利差的决定性因素,流动性风险虽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远非决定性因素.本文把实际的发行利差与通过Merton模型估计出的发行利差相比,发现 Merton 模型存在低估利差的问题.这说明Merton模型不仅没有考虑流动性风险,而且可能对违约风险也无法充分定价.  相似文献   

18.
活期存款作为银行流动负债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不稳定性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本文利用面板VAR模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比率与上市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以及流动性监管指标对活期存款的监管效果。结果表明:活期存款比率的增大会造成银行的风险水平上升;不同的流动性监管工具对于银行活期存款风险的监管效果不同:流动性比例无法提示活期存款风险变动,同时提高流动性比例不能有效地降低活期存款风险;存贷比与活期存款比率的相互反应并不明显;降低银行的流动性缺口能够抑制活期存款规模的过度扩张,因而流动性缺口率是目前控制活期存款风险最有效的流动性监管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够完善,因而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隐患。本文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选取影响流动性风险因素,建立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银行为例,设计不同压力测试情景,模拟其流动性风险状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轻中度压力下,中国银行流动性风险较低,处于可控状态;而在重度压力下,其流动性风险急剧上升,甚至引发严重流动性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风险交互均会对债券利差产生影响,其中风险交互对债券利差的影响最强,提高了流动性风险与违约风险对债券利差的边际效应。通过分析不同违约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组合下的风险交互对债券利差的影响差异,发现风险交互效应与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风险等级不存在必然联系,中(低)风险组合的债券可能存在高风险交互效应,因而在受到负面冲击时可能发生实质性违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