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李俊霖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42-47,7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关于要素收入份额演变的研究逐渐增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由按劳分配逐渐向按要素分配的变迁,初次分配中要素收入份额问题逐渐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初次分配中要素收入份额的相关文献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并给予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表明:当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时,资本的深化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利用200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资本深化显著降低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而FDI总体而言对劳动收入份额有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尝试探求社会资本对经济运行中的收入层面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得出两点关键性的结论:(1)社会资本为网络内部的个体收入带来的正面影响显著,甚至可能超过人力资本对个体收入的解释效力;(2)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在转型国家对收入所发挥的作用减弱还是增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这也是今后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4.
尝试探求社会资本对经济运行中的收入层面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得出两点关键性的结论:(1)社会资本为网络内部的个体收入带来的正面影响显著,甚至可能超过人力资本对个体收入的解释效力;(2)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在转型国家对收入所发挥的作用减弱还是增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这也是今后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5.
6.
通过采用1978年~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及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其变化过程,得到他们之间存在不断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因此,要解决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不仅仅只看短期发展状况,更要从长期角度去建立有效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劳动收入份额是理解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本文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估计得到理论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实际劳动收入份额分解为为理论劳动收入份额和市场扭曲两个因素。定义劳动收入份额实际值和理论值的差值为市场扭曲。实证研究发现,理论劳动收入份额显示与实际劳动收入份额一致的趋势,是劳动收入份额长期趋势的决定因素;市场扭曲显示与实际劳动收入份额一致的波动,是劳动收入份额短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实际劳动工资偏离劳动边际产出,是市场价格扭曲的根本体现。本文研究为正确理解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时变性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4,(2)
本文在估算我国资本存量的基础上,通过DEA方法,得到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且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两个部分。在之后的计量讨论中发现:资本形成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为负,但由于其相互抵消作用,使得我国资本形成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资本形成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我国的资本形成过程确实存在对劳资议价能力的扭曲,进而影响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商业经济(哈尔滨)》2021,(1)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城镇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份额对城镇居民收入份额呈负相关关系,而第三产业份额与收入份额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对为增加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份额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挥资本市场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基于2014年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上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上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从影响机制来看,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融资效应、收入效应以及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效应三个渠道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重要作用。拓展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信息透明度较高企业和内部监管较强的企业中,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强烈。而且,资本市场开放主要提升了职工劳动收入份额,对高管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并不明显。本研究有利于理清资本市场开放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也为我国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面对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急剧增加的事实,借鉴国际投资利益分配模型(MK模型),以中美两国为例,从理论上和实际上分析资本流动自由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利用偏-份额的空间拓展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地区16座核心城市在1999-2009年间产业结构变动过程,并认为长三角16座城市10年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但是不同城市发展轨迹不同,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偏-份额的空间拓展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地区16座核心城市在1999-2009年间产业结构变动过程,并认为长三角16座城市10年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但是不同城市发展轨迹不同,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市场》2015,(31)
汇率一直以来在宏观调控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汇率变化不仅影响经济总量的变化,还具有显著的收入分配效果。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这一研究也将有助于明确汇率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使汇率政策与其他政策有效配合实现我国大力倡导的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基于宏观开放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汇率变动的收入分配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6个不同部门2003—2013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全面的FGLS估计,实证检验人民币汇率对利润份额以及工资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人民币升值促进利润份额的增加,降低了工资份额,从而恶化了收入分配,相反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改善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马克思揭示剥削的秘密的逻辑出发,挖掘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中的劳动力商品具有资本的属性;从探讨怎样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消灭剥削的角度,提出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本和其他的物质资本一样,要能够按资本的总比例分享利润,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这样同时也能够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方针的贯彻落实有了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及其国际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合利用UNSD、BEA和NBS的国民核算资料,对中外初次分配格局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中国初次分配结构的内在特点及动态演进规律。研究发现,2004年前后中国国民经济初次分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经数据可比性调整之后认为:以国际经验判断,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偏低,政府介入初次分配的程度很高。中国初次分配结构中,劳动份额(sl)与人均实际GDP(y)呈反向变动关系。这既与要素收入份额具有时间稳定性之典型事实不符,更与大量研究中二者具有同向关系之经验结论大相径庭。根据国民经济sl形成机制进行因素分解,发现sl与y的长期反向关系主要由产业结构变化引起;而短期反向关系则揭示出我国经济增长以sl下降为代价,增长成果更多流向资本的发展模式。该模式源自资本掌握要素配置主导权,导致要素价格体系扭曲。这一局面如不扭转,必将危及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福利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