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行政管理中,政府积极运用行政指导,有助于达到行政目标,实现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双赢。但在行政指导过程中,同时出现了一些消极因素。因此,需要完善行政指导———对政府行政指导行为的规制和对行政相对人的救济。  相似文献   

2.
韩平 《金卡工程》2009,13(4):61-62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主体往往通过积极行政指导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但因行政指导操作机制不完善,行政指导难免因各种缘由导致行政相对人的损害。"有损害就有救济",行政指导救济责任则是如何对此损害进行救济的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3.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兴的行政方式,日益受到行政机关的重视,但行政指导权的滥用会严重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在当前实际中,由于无明确具体的制定法规定和判例约束,行政指导造成的某些利益损害很难得到有效救济。本文在明确行政指导责任与救济制度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从行政指导的救济范围、救济途径以及救济方式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提出从权力机关救济、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三方面构建行政指导救济机制,改变对行政指导的救济机制缺乏约束力度的状况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米君虎 《金卡工程》2009,13(8):95-95
近现代以来随着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行政活动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行政机关拥有广泛的行政调查权力,行政相对人则负有配合行政调查的义务。实践中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调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行政调查行为进行规范,进一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为此,必须完善行政调查中行政调查中相对人权利的法律规定,加强行政调查的程序规范和权利救济,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以体现现代民主法治之精神。  相似文献   

5.
王国栋 《金卡工程》2009,13(4):186-186
行政救济是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村行政相对人在寻求行政救济时面临着更大的困境,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更弱.这种困境既是农村历史与现实发展的状况造成的,也与我国行政救济制度本身不完善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从这两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措施,消解农村行政相对人在寻求行政救济时面临的困境,保障农村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行政允诺行为作为一种新型行政管理行为,近年来已经得到学界的认可,鉴于目前研究的现状大多关注于政府行政允诺不兑现的情形,而对于其中违法行政允诺行为的救济研究则相对单薄,而实践中,违法行政允诺行为的救济十分复杂,并非简单地撤销或宣布无效即可,因此有必要对违法行政允诺行为的救济问题加以研究,以便达到行政主体做出行政允诺行为所期待的公共利益与相对人期待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行政指导救济制度的若干要求 当前行政指导的救济制度,主要是指当受指导方认为在行政指导过程中因指导方的责任造成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或认为听从行政指导后其合法权益牺牲太大时,通过法定渠道就该行政指导行为及其后果进行争议,以求得到及时有效的裁断和救济的法律制度安排.从历史形成看,法治原则最初从法学家关注到了法治原则的行政化问题,从而促成了法治原则从思想论转化为一种政治制度的过程,法律相应的规定了行政活动机关,权限手段、方式、违法后果,于是按照现代法治行政的要求,"有损害必有救济"、"有权利就有救济",而目前我国对行政指导的救济问题加以规定的法律法规仅有<农业技术推广法>(1993)"未经技术指导已先行实验而使农业劳动者遭受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救济制度远不完善,急需规范化、制度化、法定化.笔者拟从如下方面论证完善行政指导救济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行政行为说明理由一般指行政主体在作出或拟作出影响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行为时,在合理期间或法定期间以适当方式向相对人说明其作出或拟作出该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法律依据及其他理由的制度。目前我国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尚未建立,主要表现在立法层面没有一部明确规定该制度诸要素构成的法律。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对象、内容、形式及范围。行政行为说明理由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说明理由对象的权益范围,于法治的层面上,行政行为说明理由范围还形成对行政行为的救济范围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救济途径规定不明确,但是行政强制的执行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因此,结合国外的立法经验,确定我国行政强制执行责任主体,然后采用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完善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救济制度,明确救济责任主体,对行政强制执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保障行政强制执行救济的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法治国家,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之所以能够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程序法制,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保障是程序法制的重要内容和结果。通过程序法律制度对相对人实现法律保护,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保护(一)我国行政程序法制的传统皇权神化,"神秘主义"是我国行  相似文献   

11.
谢三影 《金卡工程》2009,13(8):96-96
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法律关系只存在行政主体和行政直接相对人两方主体。而现实中存在行政间接相对人,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对行政机关提起诉讼。本文通过阐述间接相对人的概念,分析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构成要件,为确立行政间接相对人的原告资格制度寻求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汪雨 《浙江金融》2007,(11):12-13
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认为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对人之间由于存在着不同、甚至对立的利益驱动,并由此产生不同的行为选择,同时一方的选择结果不仅取决于自身行为,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方如何反应或怎样行动。行政关系的双方参与者都试图使其目标最大化,但是最终结果不是  相似文献   

13.
杨华峰 《金卡工程》2009,13(5):14-15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和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依法治教取得了较大进展,而学生的法律权利保障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实效性不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对高校学生权利的侵害表现形态,以及高校学生权利行政救济实现现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学生权利行政救济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信赖利益保护制度,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基于正当合理的信赖利益保护,而要求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行为,确实需改变行政行为的,由此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补偿的一项制度。信赖利益保护是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行政许可法》首次将信赖利益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明确。目前,我国有关纳税人信赖利益保护的规定在税法中有所体现,但并没有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在税法中确立。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相似文献   

15.
宋阳 《征信》2023,(5):38-44
行政性失信惩戒制度是社会信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目标和功能的关键手段。目前,行政性失信惩戒程序性法律供给不足,暴露出“一般失信行为”程序性规定缺失、失信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规定混乱及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对行政性失信惩戒行为进行程序规制具有限制行政权力、保障失信相对人合法权利的价值内涵。在制度完善上,需要将“一般失信行为”纳入程序规制的范畴,赋予失信相对人知情权、行政抗辩权和获得听证权等程序性权利,拓宽失信相对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救济渠道,赋予失信相对人申请监督权等。  相似文献   

16.
许明 《金卡工程》2010,14(8):72-73
我国目前没有一部完整的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的相关法律规定散见于各单行法中,对行政强制相对人权益保护来说及为不利。本文从基本概念谈起,分析了行政强制行为可能会侵害到的相对人的权益,并从立法上、制度上纠其原因。最后,从我国行政强制现状出发,提出保障行政强制相对人权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行政合同是一种新的行政手段,我国尚没有建立起与其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救济制度。行政合同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作用,需要建立不同于具体行政行为的纠纷解决制度。行政合同的司法外救济制度建设的重点是修改行政复议制度,尽快建立行政仲裁制度。行政合同的司法救济途径是将行政合同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并建立与其特点相适应的特殊的诉讼规则。  相似文献   

18.
胡铁耀 《金卡工程》2009,13(8):77-77
对于抽象行政行为,学者们有不同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认识不科学,重视不够,以致存在种种问题。为规范政府行为,依法行政,充分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构建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张喜全 《金卡工程》2009,13(6):51-51
近年来,各地出现了许多高校学生为维护合法权益诉诸行政救济,但由于行政救济理论,制度,实践等方面的缺陷而出现无法获得权利救济,同性质的救济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高校权利行政救济现有制度体系做深入分析。本文对我国高校权利救济结构进行了梳理,就主要困境,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廖琴 《金卡工程》2010,14(4):94-94
无效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公定力的例外,我国的无效行政行为概念并未与可撤销等相关行政行为区分开,对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标准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且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这将不利于贯彻依法行政,不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本文从无效行政行为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我国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的现状,并从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标准、救济制度、法律后果等方面论述建立我国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