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东  邱波 《金融纵横》2011,(6):12-16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先后陷入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货币积聚大幅贬值风险。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共同面临资产泡沫、大规模热钱流入、输入性通胀压力等经济问题,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成为五国共识。本文研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和如何扎实推进金砖五国货币合作。文章首先分析特别提款权(SDR)的创设及运作机理,指出SDR不能担当超主权货币的重任;其次从全球经济多极化的角度,指出国际货币多元化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的现实选择;最后探讨了五国货币合作的三项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SDR创设及运作机理,指出多元化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的现实选择,探讨了金砖五国强化货币务实合作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3.
4.
5.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先后陷入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货币积聚大幅贬值风险。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共同面临资产泡沫、大规模热钱流入、输入性通胀压力等经济问题,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成为五国共识。本文研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和如何扎实推进金砖五国货币合作。文章首先分析SDR的创设及运作机...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以美元为中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本次金融危机也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提供了重要契机,从短期看,虽然国际货币体系很难发生重大调整,美元仍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从中长期看,美元作为中心货币的地位将被逐渐削弱,欧元与亚洲货币的地位将会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7.
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我们首先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格局,其特点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飞速推进,以及全球金融深化、跨境资本流动金额迅速上升,这导致世界经济对具有普遍良好信用的国际货币的需求大大增加。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危机爆发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特点:(1)美元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最为倚重的储备货币,事实上成为超级货币;(2)欧元的快速崛起;(3)美国货币政策以及美元货币条件对全球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冲击力。基于这些分析,我们论证,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为继,尤其是因为美元信用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其超级国际货币的地位必然丧失。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种主要可能的演变方向,一是各国通力合作创造出超主权国际货币;二是欧元以及人民币不断崛起,与美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基准货币的新国际货币体系。我们论证,第二种可能性更大。我们建议,中国应长期倡导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积极参与IMF改革,以彰显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风范;但是,由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的干扰,我们必须做好第二种情形的准备,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最为现实和有效...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力量格局发生变化,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亟待改革,金砖国家则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但在参与过程中面临与体系内发达国家和体系外其他国家同时博弈的困境,也即"挤车困境"。产生"挤车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新参与者身份的逐渐转变导致利益变化,其破解之道在于以不完全信息下的"身份融合"战略替代完全信息下的"身份转变"思维。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处理好与体系内发达国家尤其是主导国家美国的关系,又要保持与体系外其他国家的联系,以实现"身份融合"。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着重研究60年代的国际货币体系与当今盛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差异。60年代,美元是主要的储备货币,倘若政府不希望持有美元,唯一的选择便是从美国财政部购入黄金。今天,他们则可以以美元换手欧元。他们可能继续购入美元以避免其本国货币升值,但随即他们又会在外汇市场上出售美元,换回欧元。于是欧元汇率上升,由于外国对美国政府债务持有需求的降低,美元利率将会迅速上调。为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下列两种创新方法可资借鉴:欧洲中央银行可创设一特别便利设施(a special facility)以满足人们对欧元的这种需求;中央银行把非意愿持有的美元存放于基金组织所管理倡导的便利设施中。建议一赋予了欧元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建议二则将这一角色功能定位在特别提款权身上。它同时将避免日后美元与欧元货币问转换所造成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联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关系,介绍并分析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在短期和长期分别可能出现的、可行的国际贷币体系的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杨涛 《金融博览》2009,(9):11-12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周小川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反映了世界不少国家对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和蔓延原因的深刻反思和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诉求。  相似文献   

13.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国际金融秩序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各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造成了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成为了大势所趋。因此,本文首先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接着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路径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现实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国际政治角度来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过程,阐述了国际政治因素与国际货币体系的之间的因果关系,认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关键在于公权力的形成而非“理想设计”,建议以多极均势的策略制衡美国金融霸权、最终构建超主权货币。同时,中国应该依据自身的实力积极推进构建新秩序。  相似文献   

15.
自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全球金融海啸发生以来,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正在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迅速发展,失衡的根源是美元霸权货币体系和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6.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以来,如何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一直是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历次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的原因,探索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留给我们的启示,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够为国际社会找到一条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途径,或提供一些有利于国际社会找到新的国际货币体系问题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传统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弊端再次强化凸显,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呼吁、支持对其改革也是自然选择。从历史角度看.每次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均始自世界经济与金融格局的转变。危机催生变革,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与改革已经成为客观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制度等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关系,认为是各国实行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政策以及国际金融体系导致了危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收支失衡不会长期存在,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解决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美国的次货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显示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和系统风险性,牙买加体系的有效性遭到多国质疑,美元的中心地位是否能够持续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文章阐述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代表国家在利益主导下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态度,提出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未来走向。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短期内大规模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会是艰难的。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货币体系视角看次贷危机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及美元本位下国际储备的新变化;指出美元本位下美国经常账户持续失衡,大量向世界各国输出美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用扩张。信用扩张推高了资产价格,增加了货币供给,并与风险监管缺位等因素一道,共同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