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罗门之歌》 是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它奠定了莫里森作为美国当代重要黑人女作家的地位.《所罗门之歌》 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技巧,融入非洲传统文化因素,在文本中具体体现在象征和隐喻;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夸张和荒诞三个方面.作品展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反映了黑人追求自我解放这一心路历程的现实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深深植根于美国黑人独特的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中。所以,莫里森是从美国黑人独特视角来看待自然与文化的关系的;同时,莫里森还关注在文化背景下的精神生态状况,在作品中探讨了精神污染和被救赎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黑白文化的冲突——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托尼.莫里森的三部小说再现了黑人民族文化的历史、文化冲突及对黑人文化未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在创作中恪守黑人的伟大传统,把百纳被的缝制融入到自己小说的创作过程当中。借用百纳被缝制的特殊过程以及百纳被的传统意义,解构了淹没黑人声音的、充斥白人声音的美国历史,并通过把黑人的声音加入美国历史,重建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关国历史。为美国黑人迎接未来美好生活奠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把莫里森的小说创作和百纳被的缝制过程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英语专业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材所选的课文也逐渐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不仅有主流作家的作品,也出现了黑人文学、华裔文学和印第安文学等少数裔作家的文章.少数裔作家有着与白人主流作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再加上他(她)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因此其提供的知识是丰富多维的.从美国非主流文化的角度来思考英语专业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扩展知识面,全面地掌握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具有黑人民族的性格,又具有美国文化的特色。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此过程中,黑人女性作家自始至终积极地参与了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她们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随着黑人文学的发展而逐渐成熟,从不同角度不断地为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言功能的理论基础出发,以尼·莫里森的诺贝尔获奖演说词为例,分析了语言的基础功能、文学功能、实践功能及社会功能,认为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揭示语言的功能及其规则.  相似文献   

8.
奴隶制结束后,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影响下,非洲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边缘化,非裔美国人面临种种身份困境.如何重建美国黑人文化身份也成了非裔美国作家莫里森关注的重点.运用后殖民批评理论中的身份认同、 文化霸权、 民族文化主义等术语分析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文化身份困境,反对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弘扬黑人民族传统文化是非洲民族文化的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9.
黑人音乐是美国黑人口头传统中的一大要素,爵士乐作为美国黑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爵士乐》从文本和叙事两个方面形成强烈的互文,莫里森把不同的叙事声音与爵士乐的背景音乐相融合,将艺术形式与叙事技巧完美结合,赋予叙事技巧以文化意义,根植其本民族文化,传达出她本人对于黑人生活及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代表作《宠儿》中使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通过时空错置,多重叙述视角,交混,象征,预示等艺术手法的使用,多处体现了历史与虚构,魔幻与现实的并置。通过对一个黑人家庭悲欢离合的记录,深刻论述了蓄奴制的历史遗毒和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黑人文化被边缘化,处于"失语"境地。作为"黑人文化的代言人",兰斯顿.休斯深入地挖掘具有黑人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将黑人方言、黑人音乐、口头文学与黑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引入诗歌。休斯的诗歌无论从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节奏还是诗歌的内容都有别于白人文学,形成了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具有浓郁的"黑人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语言功能的理论基础出发,以尼·莫里森的诺贝尔获奖演说词为例,分析了语言的基础功能、文学功能、实践功能及社会功能,认为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揭示语言的功能及其规则。  相似文献   

13.
兰斯顿·休斯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黑人诗人,"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他以诗歌为武器,抨击白人统治者的种族歧视政策,并通过自己的诗作,讴歌丰富的黑人文化启蒙黑人的觉悟和民族自豪感.他的诗歌创造经历了三个阶段:唯美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实验主义阶段.这几个阶段的诗作尽管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抒发黑人心声,歌颂黑人文化的美,但是所反映出的黑人文化意识形态却有了很大改变,可以看出美国黑人群体从萎靡到觉醒、从唯美到理性的过程.体现出美国黑人文化意识的变化和发展,对现代黑人文学和美国民权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长及发展与美国黑人民族意识的成长与发展息息相关。从早期的废奴文学,呼吁改变黑人痛苦低下的生存状况,到“哈莱姆黑人文艺复兴运动”,呼吁黑人平等的社会权力,再到黑人美学、文化运动,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自身民族文化的肯定,我们能够看到黑人为自身民族发展的奋斗过程。文章从黑人文学不同阶段的主题着手,探讨了美国黑人民族意识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时期,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原因,黑人族体一直处于弱势,黑人民族文化意识也很淡薄。第一次世界大战唤醒了美国黑人的民族意识,新黑人知识分子推动了一场以复兴黑人文化和自尊,争取黑白融合和黑人融入美国社会的黑人文化解放运动。黑人作家在这场文化运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作品一方面呈现出黑人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大胆地展现黑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本文将主要探讨新黑人作家的作品如何在这场新黑人文化运动展示黑人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6.
莫里森代表作《天堂》围绕着鲁比镇的居民以及修道院里的女人们展开。文章通过原型分析的手法以及集体无意识的理论,分析了替罪羊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以及融合的原因和意义。在《天堂》中,康妮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她引导修道院里的女人们克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苦难。《天堂》记录了黑人的苦难,旨在告诉世人与世隔绝的鲁比镇是没有未来的。  相似文献   

17.
拉尔夫·沃尔多·埃里森是美国黑人小说家,两部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和《六月庆典》确立了沃尔多·埃里森在黑人文学乃至整个美国文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本文运用空间叙事角度来分析和审视黑人形象,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方向来分析这两部小说的写作手法,从而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三个中译本进行分析。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被“前景化”的语言特征入手,以里奇和肖特的《小说文体学》为理论框架比较三个中译本,以比较那本译文能反映出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写作语言的“前景化”,即,马克·吐温进行了大胆创新,语言上突破了传统小说中标准英语的语法规则的束缚,灵活应用美国南方方言和黑人英语。经过比对,三种文本对原文的文体特征再现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对比《最蓝的眼睛》中两个同为黑人社区贫穷家庭中的小女孩佩科拉与克劳迪亚截然不同的命运,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角度分析造成两人完全不同命运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莫里森的写作目的在于,向在文化冲突下的心灵扭曲的黑人群体指明找回自我的方向:正视黑人自己的文化与身份,重构完整的自我才是生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张国华 《理论观察》2014,(2):104-105
二十世纪后期美国文坛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黑人女作家,虽然受到种族歧视和压迫,但她们以独特的视角,探索并挖掘美国黑人社会中的多种关系,构建出自身独特的文化身份,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