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通过放宽索罗模型技术进步中性以及规模效益不断的假设,在扩展的索罗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出1979~2009年扬州市科技的边际产出以及贡献率,发现扬州市科技的贡献率为-1.07%,而且波动很大,科技贡献率主要取决于科技的边际产出,从1998年以来科技的边际产出与GDP增长、资本投入的增长反向波动,而与劳动投入的增长同向波动。  相似文献   

2.
将索洛模型应用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数据,研究了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计算出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提出我国合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并测算资本、劳动及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1995-2010年间,科技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推动因素,而资本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远远超过劳动要素。这说明上海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科技进步与资本投入带动;同时也反应出上海市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劳动力素质低下。保持上海市经济持续增长,必须提高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引导资本流向附加值高的产业;必须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加大教育投入,吸引外来人才。  相似文献   

4.
左菲菲 《现代商业》2014,(24):153-154
本文根据索洛余值理论,运用计量方法测算出安徽省1980-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且分析各种投入和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0%左右,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的增长决定安徽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技术发展较为滞后。安徽省应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使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魏宏耀 《商场现代化》2010,(10):114-115
新中国的汽车产业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截至目前,已经有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2009年,中国汽车整车产品的年产量和销售量双双超越1300万辆。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国汽车产业的布局日益优化,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本文在对建国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事实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别测算出了近一个时期来我国汽车产业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贡献率。通过测算出的数据,笔者发现,我国汽车产业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要远远大于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最后本文对该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导致这种状况的发生的原因,并就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毛建青 《消费导刊》2009,(10):41-42
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索罗模型为基础,利用浙江省1979-200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各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结果发现: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属于先是劳动推动型,然后是资本投入推动型,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不过最近十年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日益凸显。据此认为应进一步提高政府和企业自身的科技投入以及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从而提高科技进步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第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三个指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测算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中的资本、劳动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发展中的资本贡献率较低,而劳动和技术贡献率较高,并呈现一定的互补性,最后提出加快提高第三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简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选取1990-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对青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17年间,青海省GDP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率达到6.44%,主要贡献来自劳动投入的增长,贡献率达到203.64%。反映出青海经济增长资本投入、科技进步、作用不明显,比重很低,整体产出仍属于外延式和粗放型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出促进青海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9.
陈奉伟 《北方经贸》2013,(6):99-100
采用C-D生产函数,基于遵义市2003~2012年数据对遵义市旅游生产要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为1.5682,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5003,两者弹性之和大于1,说明遵义市旅游经济特征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遵义市劳动力投入平均贡献率169.5176%,资本投入平均贡献率为10.5873%,表明劳动力对旅游增长贡献程度要明显大于资本对旅游增长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国1986年~2010年制造业与流通业的相关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建立制造业总产值与流通业增加值、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的非线性模型,通过检验即期、滞后1期和滞后2期流通业增加值与制造业总产值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流通业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中还发现资本投入对制造业发展影响作用要比劳动投入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以1980年到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科技进步的时间序列为解释变量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计量分析,并利用索洛余值法对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进行测算,进而分析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最后提出一些加快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江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  杨晓明 《商业时代》2007,(27):107-108,96
本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以1985-2005年的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科技进步的时间序列为解释变量建立计量模型,对江苏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计量分析,并利用索洛余值法对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在测算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最后提出了一些加快科技进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选取1990-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对青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17年间,青海省GDP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率达到6.44%,主要贡献来自劳动投入的增长,贡献率达到203.64%。反映出青海经济增长资本投入、科技进步、作用不明显,比重很低,整体产出仍属于外延式和粗放型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出促进青海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力资本的苏州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一力 《江苏商论》2004,(3):112-114
分别利用包含人力资本的有效劳动模型,对1978~2002年苏州经济增长的各要素进行了计量分析,估计了各要素对于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分析表明,劳动投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少,资本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包含劳动力质量的人力资本的贡献开始体现。指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下一个增长关键因素将会是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出口扩展型总量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从供给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劳动、资本特别是服务贸易对澳门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从1998年2季度至2010年2季度的季度平均值来看,资本和劳动投入对澳门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为12%和9%,贡献率较低,而服务贸易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75%,贡献率较高。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澳门必须调整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和过度依赖服务贸易的增长模式,实现产业结构适度多元化,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出口扩展型总量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从供给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劳动、资本特别是服务贸易对澳门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从1998年2季度至2010年2季度的季度平均值来看,资本和劳动投入对澳门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为12%和9%,贡献率较低,而服务贸易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75%,贡献率较高。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澳门必须调整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和过度依赖服务贸易的增长模式,实现产业结构适度多元化,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朝克  刘颖 《商业时代》2012,(34):116-117
本文以我国1989年至2008年的GDP、劳动力数量、资本数量等数据为依据,通过索洛模型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计算出资本、劳动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通过查询权威资料,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资本和技术贡献率。通过数据结果分析比较,得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索洛余值法及C-D生产函数原理,利用19782011年全国产出、资本、劳动数据进行回归,得到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因素主要来源于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小。这种粗犷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中国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的界定,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初步计算出企业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对企业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并得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工业总值的贡献率远大于企业物力资本投资对企业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以此说明企业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收集1991—2010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从业人数,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技进步对江苏的经济增长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波动较大;劳动力投入对江苏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