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杰出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作品,他的音乐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俄罗斯风格,并对音乐创作技巧有很好的把握.本文试图对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背景与性格特征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萌 《魅力中国》2014,(5):75-75
肖邦的音乐艺术体现在多种方面,它既体现在音乐旋律创作方面,同时也体现和声艺术领域方面。文章主要从肖邦早期的钢琴作品《f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独特的和声艺术创作方式着手,深入分析和研究各种和声技巧,以展示其所蕴含的现代色彩的和声特点。  相似文献   

3.
莫薇薇 《魅力中国》2014,(2):103-103
本文通过对圣桑生平以及其代表作品《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创作背景的基本介绍,使广大读者在对该作品有初步了解的基本前提下,进一步的对作品的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音乐动机及发展,演奏速度,技术难点、演奏处理、双钢琴配合进行演奏研究。为读者能够在准确领悟圣桑的创作风格及其音乐审美观中做出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曹世文 《魅力中国》2010,(20):216-216
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音乐理解及演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长明 《魅力中国》2014,(19):106-106
焦裕禄这个名字,体现了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忘我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焦裕禄”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感人的事迹,不断积累、沉淀,具有永恒意义的感动,更加激起了我们中原大地自己的作曲家张一兵进发出灵感而为之创作,经历了四年的反复斟酌修改,于2011年3月,创作完成了唢呐协奏曲《泡桐》。乐曲用唢呐和民族管弦乐的音乐语汇,描述了人们对焦裕禄朴素而激烈的缅怀,抒发了人民群众不断学习、继承发扬焦裕禄同志的遗志而励志奋发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6.
葛文佳 《发展》2012,(5):119-119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作者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  相似文献   

7.
金莲 《魅力中国》2013,(10):68-68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被世人称为“乐圣”,贝多芬的创作,音乐形象鲜明有力;主题动机精炼、朴素,却具有无穷的展开性;调性的多变和多彩对比的鲜明更是突出表现了他创作的独特性。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五部钢琴协奏曲,《C大调第一钢琴奏曲》创作于1797年,创作时间实际上晚于《降B大调第二钢琴奏曲》,但由于它先于《降B大词第二钢琴奏曲》的出版,因此它排在了第一位。  相似文献   

8.
梁智源 《魅力中国》2010,(34):141-141
作为中国音乐史最为宏大、最能体现民族精神的音乐史诗巨著——《黄河大合唱》,它的词曲珠联璧合,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顽强不屈的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抗战,堪称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以《黄河大合唱》为母板进行创作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协奏曲》,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应运而生。将大合唱的乐魂体现到钢琴音乐的表现形式上来,从而成功地进行了这次艺术的再创作,《黄河协奏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现实主义风格特征,她真实、客观地再现了“文革”时期的现实特征,成为诞生在那个特殊政治年代的典型之作。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等情感与意境的不同表现手法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进行了赏析,再现其美妙旋律与忠贞的爱情.  相似文献   

10.
皇普莉莉 《魅力中国》2013,(34):386-386
《特罗尔豪根婚礼日》出自作品65号第六首,被收于《抒情小品》第八集。作品用清新活泼充满喜悦的节奏,昂扬风趣略带幽默的旋律,明朗朴素毫不做作的和声描绘于格里格乡间别墅特罗尔豪根的一场婚礼。  相似文献   

11.
朱倩 《魅力中国》2014,(7):119-119
介绍了小提琴协奏曲《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并结合该曲目的具体内容,对其语言特色、音乐学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这一协奏曲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江欣洋 《魅力中国》2011,(2):271-271
中国自有钢琴以来,至今为止,已产生了无数的钢琴大家,以及为大家们所创作的许许多多的作品。作为西洋产物的钢琴,若要演奏中国音乐,则无论从音乐结构或是音域上,都需特别处理。而中国的钢琴作品也确实有别于西方。中华音乐内容之深邃,意境之广袤,仍需每一个音乐人的努力研究、努力学习、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13.
周密 《魅力中国》2013,(17):94-94
音乐是一门能够表现艺术家情绪的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与其他的艺术门类有着很大的差别。它的艺术体现可以被运用到电影艺术当中,使画面与音乐相互结合。以音乐烘托画面的气氛,以画面诠释音乐的真谛.声与画的完美结合更加突出电影的主题与内涵,并将电影的内容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海上钢琴师》就是运用了这种元素。在电影的情节中。音乐可以通过声调、节奏、声音大小的变化来体现人们的情绪,通过音符向听众诉说表演者的情感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使电影的艺术特征能够更为鲜明的体现出来。本文通过赏析《海上钢琴师》中的钢琴音乐元素,来对钢琴音乐的运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围绕《升C小调前奏曲》,介绍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音乐创作及其音乐风格。了解作者所要表现内容、情感和音乐形象,同时掌握该曲的弹奏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田甜 《魅力中国》2011,(5):271-271
《哈农钢琴练指法》是钢琴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材之一,是法国钢琴教育家哈农专门为练习手指而编写的一部教材,起最大的特点是目的性强,针对性强,对提高手指能力效果显著。但传统的练习方法枯燥乏味,难以坚持,运用多元化的弹奏方式进行练习,增强了趣味性和针对性,使哈农练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月光》为例,分析了德彪西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认为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品中注重钢琴声音和音乐语言的变化,强调色彩和光线的瞬间印象。在演奏时,需要适用非常柔和的触键技巧,也要精心处理好踏板的运用,让音乐的音响效果达到完美程度。  相似文献   

17.
孙利 《改革与战略》2004,(3):111-113
本文通过《爱玛》原作者和张经浩先生译作的对比分析,指出张译《爱玛》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思想内容,准确地表现了奥斯丁语言风格,生动地再创了原作的人物形象,译文明白晓畅,意到神到,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汪立三以一首陕北民歌的曲调作为基础,并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创作题材改编的中国作品《蓝花花》,运用变奏的手法以三段体结构的原则来构思全曲。分析其风格以及作品的演奏技巧,钢琴作品《蓝花花》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法结合,用民族音乐色彩性调式和声编写,成为既有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新音乐,汪立三先生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婷 《魅力中国》2010,(23):320-320,327
李斯特整体性结构的构思是采用主题与主题变形的手法加以凝聚、统一贯穿的,笔者对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的主题、主题变奏和整部作品的结构进行探讨;同时与古典作曲家、李斯特同代及之后的作曲家作品进行相应的比较,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李斯特《b小调奏呜曲》的主题变奏与结构构建的创作技法。  相似文献   

20.
万欣 《黑河学刊》2009,(9):42-44
中国钢琴音乐在百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上千首作品,这些作品在运用复调、和声等西方作曲要素的同时,又融入多种民族音乐元素。研究中国作品演奏的风格,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在钢琴作品中呈现出的多元化,有利于引导高师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演奏好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