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传统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并着重分析国有股份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些问题,得出内部治理无效性和必须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改进国有股份公司治理机制的结论,并提出完善国有股份公司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国有企业代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特点及成因1 .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特点由于制度不健全和信息不对称 ,在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 ,即国有企业代理人 (经营者 )利用所掌握的企业经营控制权 ,片面谋求代理人利益最大化 ,损害委托人利益 ,从而影响国有资产的运行质量。随着改革的深入 ,内部人控制问题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具体表现为 :(1 )花光用光的短期行为。只顾眼前的名利和地位 ,不考虑企业的长期利益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拖欠债务过度投资。 (2 )巧立名目化公为私。蓄意提高进货价格或高息融资 ,以捞取回扣。利用职…  相似文献   

3.
"内部人控制"问题,有人称之为"代理问题",意指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在事实上拥有对投资、利润使用等方面的控制权.近几年,随着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这个问题在我国也逐步突出起来.随着对"内部人控制"失控而出现少数经营者以权谋私、违法犯罪案件不断被新闻媒介披露,"庙穷方丈富"现象、"59岁现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这种现象,与大批职工下岗、许多人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形成强烈对比.如果不认真对待和解决,不仅会继续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还会给本来就已经十分艰难的国有企业改革增加新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公司中的委托——代理和治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化工管理》2004,(11):21-21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公司治理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正是由于两权分离反映了契约控制权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地位及其拥有的信息量不同,决定了各利益方之间存在不对称和不完备的契约。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公司治理存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委托代理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和内在动因,揭示了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五个主要矛盾,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委托代理成本产生的主要原因、委托代理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和败德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探讨了有效委托代理的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同理论框架下的公司治理 --兼论我国国有企业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当前几种公司治理理论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实践,指出各种治理理论在国有企业治理过程中的局限性,我国的国有企业治理只能依据特殊国情,逐步通过制度演进来实现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决定企业正常运营并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的最重要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虽然20世纪9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制企业,但由于存在体制和结构性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结构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主流经济学认为,企业“剩余”应按“股东主权”的逻辑分配,一个必然的推论就是有效率的治理结构是股东主导型的。然而现代社会中大量处于统治地位的公司恰恰是偏离“股东主权”逻辑的。根据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人与人之间分析方法分析,在现代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职工及债权人等思考的角度追求的目标、获利的方式存在着差异,没有规范的制衡机制就会出现各方利益的冲突,由此可见,企业的治理主体必定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必须较好地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力关系,股东、债权人和股东分别是企业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主要投入者,是企业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他们是通过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来实现自身的权益,通过控制权的分配来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0.
冯亚 《煤炭经济研究》2006,(10):33-34,52
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各利益主体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它涉及决策、激励和监督三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从本源意义上来讲,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基于出资人(股东)与代理人(经营者)所谋求的目标函数的差异及后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出资人的利益面临受损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于是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去监督激励经营者,维护股东的利益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就成了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现代财经理论为出发点,建立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基于融资结构的委托代理模型,并将财务风险和经理持股两个因素纳入模型中,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研究了在此背景下的激励机制的设计,并通过对模型的分析,阐述了经理在股权激励和债务约束两种背景下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银行不良资产与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行不良资产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由于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带有计划色彩的项目决策失误造成的;第二部分(约占1/3)是与经济周期有关系,如1993年经济过热期间上马的房地产项目,在宏观调控后不得不降价销售;第三部分与企业改革关系比较密切,是由于企业(其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及公司治理结构弱化,其中与资本运作、公司治理结构有关的约几千亿元。本文重点明确一下关于微观制度方面的一些问题。一、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监管亚洲金融危机出现后,人们对其内部原因有各种分析,基本上可归结…  相似文献   

14.
林海峰 《董事会》2005,(3):58-61
目前在公司治理问题中被高度关注的仅限于很狭窄的诸如高管激励和董事会决策机制等方面,而实际上,公司治理所关注的问题和承担的任务远不止这些。公司治理本身既是一类需要面对的管理问题的总称,同时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任务的总称。  相似文献   

15.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已基本完成,但相当多的公司运作不够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得不到保障.近年来,虽然公司的董事、监事和其他公司高管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公司治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此指出了目前我国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它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在我国这样一个外部市场不很发达的国家,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于灿丽 《广西电业》2006,(12):48-49
近年来,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不仅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还严重的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运营秩序。所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迫在眉睫。会计信息的失真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会计本身的原因,而是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缺乏对管理当局有效的激励与约束,造成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竞争中推进公司治理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总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但我国企业同世界上的大企业相比,还比较弱。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治理机制很不完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关系;二是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体制,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