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倒推成本法简介 倒推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方向正好相反。随着20世纪70年代适时生产制度(科称JIT)的产生,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和管理制度发生了转变。JIT的要点是:企业生产以顾客需求(如订单)为起点,由于向前进行逐步推移来全面安排生产任务,上一生产步骤提出的具体要求而定。  相似文献   

2.
一、倒推成本法概述 倒推成本法亦称逆算成本法、倒流成本法,这是一种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的简单的成本计算方法。倒推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倒推成本法 倒推成本法,亦称逆算成本法、倒流成本法,这是一种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的简单的成本计算方法。倒推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方向正好相反。传统生产成本的记录、归集和分配,是随着材料和产品实体的转移而转移,即生产成本的会计记录与生产过程中实物的流程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4.
倒推成本法核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倒推成本法,是指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才回头计算产品销售成本的方法。这与传统的成本核算顺序正好相反。传统的成本核算是在生产过程中核算其成本,使成本的记录和计算伴随着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的流转过程进行,按照“直接费用直接记入,间接费用分配记入”的原则,核算出产成品成本,进而结转出产品的销售成本。目前我国主要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分步法、分批法,核算程序都比较复杂,相对来讲,倒推成本法的核算程序比较简单,适合那些对会计系统要求比较简单的企业采用。但是对其应用有一定的限制,实行倒推成本法的企业应…  相似文献   

5.
张碧华 《公司》2001,(4):17-18
近一二十年来,日本及欧美各国企业纷纷将高科技所取得的新成果广泛应用到生产中去,使生产管理显示出许多革命性的变革。其基本特征是电脑化和自动化的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直接人工成本的比例由40~50%减少到3~10%,并且日趋稳定,而固定制造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却大幅度增加,生产技术上的重大革命,必然带来生产管理上的重要变革,及时采购与及时制造系统-适时生产系统(Just In Time Production System简称JIT)便应运而生。而佳作作为管理的重要工具,也必须同管理上的这些新方法相适应,否则,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上的新成就可能形成的新效益,也将难以顺利实现。因此,为适应适时制的需要,把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相结合的先进方法-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Activitg Based Costing简称ABC)产生了,并有取代传统的以交易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经济存货的占用唐伯衡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销售或用于存储的各种资产,存货分为产品类存货(包括产成品、半成品、生产品)、材料类存货(包括各种原辅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可以看出,为保让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一定的存货占用是必要的;同...  相似文献   

7.
陈哲思 《财会通讯》2008,(2):102-103
一、存货计价 存货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外购商品、协作件、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会导致期末存货价值和销货成本不同,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状况及所得税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一)计划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的应用。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在企业中应用最多。根据南京大学会计学系调查报告,51.4%的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法,38.9%的企业采用了计划成本法,18.1%的企业采用了标准成本法。使用标准成本法的企业最少,原因是标准成本制定过程更为精密,往往需要技术测定的帮助,会计工作和技术测定的结合是比较困难的。目标成本法运用最多的原因是它根据目标利润倒推出来的,这一成本水平和利润直接挂钩,容易得到企业的青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一、存货定义及其相关概念(一)存货定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可供直接销售,如企业的产成品、商品等;还是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如原材料等。  相似文献   

10.
传统商业企业商品资金按存货所处进、销、存不同环节有用不同控制措施来控制存货占用,提高存货资金使用效益。而传统工业企业存货管理则按“生产储备资金”、“未完工产品资金”、“产成品资金”分别展开,但从该三种存货系分别存在于供、产、销环节看,传统工业企业存货管理实际上也是按环节展开的,只不过增加了生产环节,并将储存环节管理分散在供、产、销各环节管理之中罢了。  相似文献   

11.
一、制造成本法的含义及优缺点 (一)制造成本法的含义 制造成本法也称为制造成本计算法,是一种传统的成本计算制度,它是以产品的制造成本为产品成本计算范闹的成本计算方法。其产品成本项目是由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构成,即只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制造有直接关联的各项费用。  相似文献   

12.
赵新 《铁道财会》2004,(Z3):57-59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资产,包括库存中的、加工中的和在用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存货是企业实现受益的必要,只有材料存货为生产所消化,产成品及时进入销售渠道顺利变现,企业才可能产生利润。一般而言,在存货流转过程中原材料和产成品占极大的比例,因此,我们讨论的主要存货对象是原材料和产成品。  相似文献   

13.
适时生产系统下的成本核算是伴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管理科学新概念。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管理科学的发展需要,取得与之相应的发展和变革,本文针对适时生产系统下有关成本核算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适时生产系统的基本思想和要求适时生产系统(以下简称JIT)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消除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一切浪费,“借以把用在这方面的资源转而有效地应用到能为最终产品增加价值的产业上去,从而使企业所掌握的有限资源能最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最大资产”。JIT的要点在于…  相似文献   

14.
从资源到作业、产品(服务对象)的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通过识别企业行为、确定发生行为时产生的成本和为产生的成本找到分配依据来建立成本模型。作业成本法假定:成本费用的发生不仅仅与产量相关,还与产品(服务)的种类和复杂程度相联系,并据此建立了从成本发生,作业类型,成本动因及其分配至产品对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曾祥山 《广东审计》2000,(10):29-31
一、存货成本流动假设为了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存货成本必须与它的批次相联系,因为每批进货的单价可能不同。期初余额加上本期购入或生产的存货构成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可供销售的存货成本应该在巳销售商品和期末结存的存货之间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分配方法的选择是建立在成本流动假设的基础之上的。现在通常使用的成本流动假设包括先进先出法(FIFO)、平均成本法、后进先出法(LIFO)。假设某公司某年四月存货购进和发出的情况如下:1、先进先出法(FIFO):先进先出法建立的基础是先购进的存货先销售,后购进的存货后…  相似文献   

16.
成本核算是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按规定的方法计算成本的过程。成本核算方法的种类很多,从产品实际成本角度考虑,可分为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其中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辅助方法有:分额法、定额法、制造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营运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ABC法)等。辅助成本法是跟基本成本法结合起来使用的。我们将重点比较三种辅助成本法:变动成本法、营运成本法、作业成本法。  相似文献   

17.
王元春  阮卉 《活力》2009,(8):26-26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概述 标准成本制度(即标准成本法)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置的,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金额约占企业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存货的核算差错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存货的核算,对于保证企业账实相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温海燕 《会计之友》2007,(7X):52-53
本文针对在信息化环境下存货计划成本法已不再适用的观点,对信息化环境下存货计划成本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存货计划成本法的优势、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以改进存货的日常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自1988年美国第一家企业推行至今,它已在西方国家获得了较多的应用。在我国,近年来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也有了进展,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价值链、零存货、全面质量管理、成本动因等战略成本管理的新思维、新观念,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提高企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