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 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现象, 通货紧缩意味着: 供过于求, 物价持续下降。本文从国际原因: 收入预期不乐观社会保障体系滞后, 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错位, 双紧的财政、金融政策的惯性作用, 新旧体制交替的阵痛5 个方面分析了通货紧缩的成因, 同时提出了治理通货紧缩的6 项对策  相似文献   

2.
1996年我国的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率从两位数陡降为6.1%。1997、1998两年物价水平持续回落,但其速度之快却出乎政策当局和学界的意料之外,自1997年起进入了通货紧缩时期,并一直持续至今,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回顾,试图找出通货紧缩现象的深层原因,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从分析通货紧缩的特征入手,认为导致通货紧缩的成因在于最终需求不足,而其根源在于当前的通货膨缩具有制度性的特征。我们采取的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在内的短期性政策在解决通货紧缩问题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本提出,有必要从制度创新的角度考虑,建立相应的有利于消费预期看好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1998年开始,我国消费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虽然2000年有回升动向,但2001年重又下落。在此期间,克服通货紧缩成为经济政策取向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王胜  胡玲燕 《特区经济》2004,(12):137-138
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广泛、持续下跌。综合近年来物价走势情况来看,中国自1997年10月份陷入通货紧缩后,物价指数出现持续下跌,直到去年10月份,价格总水平在粮油及投资品的带动下开始一路上扬。今年头3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分别达到3.2%、2.1%和3%。这是否表明中国已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首先,农产品价格不会持续上涨。因为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会鼓励农民加大生产,而政府出台的一些限制占用耕地政策有望使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2400万亩左右,产量增长约6%。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力会逐步遏制食品价格的继续上扬。其次,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1997年以来,经济运行中一直呈现出通货紧缩态势,由于通货紧缩具有自我加强的性质,连续多年的通货紧缩造成投资者预期收益的下降,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同时更多消费者的持币观望成为刺激国内有效需求的大敌。虽然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其治理,但至今通货紧缩的态势仍来得到有效扭转。通过对其形成机理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对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根龙 《特区经济》2008,(7):230-231
本文首先介绍了通货膨胀的概念、类型及危害;其次,说明了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根治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遏制通货膨胀,维护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它虽然有着深刻的全球背景,但却是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深层次矛盾在新形势下的集中反映。如我国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的生产能力大量过剩;转型时期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出现结构性供求矛盾;国有企业长期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都是通货紧缩发生的原因。只有全面分析其形成根源,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制定出相关化解对策。鉴于理论界对我国通货紧缩的一般成因及解决对策已经进行详细论述,本文仅对我国通货紧缩的特殊成因及缓解对策进行专门分析。  相似文献   

9.
今年一季度,市场形势基本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特点,市场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增长,价格水平继续高位运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粮食供求形势依然紧张;能源原材料供求依然趋紧;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呈现较大幅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当前我省社会需求不足、市场消费疲软、通货紧缩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的实际情况,有必要继续深化价格改革,出台一系列刺激消费、刺激投资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价格政策。   1、电价改革。   为改善城乡居民的用电环境,刺激各类电器消费的增长, 1999年,我省已制定《海南省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实施方案》,并在三亚、文昌、琼海、陵水等市县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省逐步开展。从 1999年 10月 1日起,我省农村照明用电每度降到了 0.80元以下,同时对上网电价进行了结构性调整,进一步理顺了电业内部的比价关系,并调高了城市用电电价,…  相似文献   

12.
13.
赵晓 《开放导报》2004,(2):26-31,36
本文对于从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反转时期的中国经济的争论、走向及选择进行了分析。根据有关过热的标准判断,中国经济目前尚未“过热”,只是“预热”,2004年也不太可能过热,但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反转已不可逆转。与此同时,治理通货膨胀将面临失业、利益分化等许多成本,因此,需要谨慎观察并考虑宏观调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治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经济在9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处于通货紧缩状态,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通货紧缩并未缓解,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连一向对通货紧缩一词讳莫如深的日本官方在2001年3月也不得不首次承认,日本经济陷入了“缓慢的通货紧缩”中。日本通货紧缩产生于泡沫经济破裂的历史背景下,其直接原因是不良债权问题恶化,以及不当的财政紧缩政策。日本政府对通货紧缩的治理,目前看来效果有限,不能称之为成功: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的制约,根本原因是金融机构信贷紧缩导致的信用创造能力下降;财政政策面临两难窘境,紧缩财政使经济更加走向萧条,扩张财政则使财政面临崩溃;经济结构方面的改革,虽有强烈的愿望,但实际效果不佳,根本原因是制度创新的刚性,制度刚性的来源,一是目前制度的惯性;二是制度创新缺乏有力的推动者,并且既得利益者并不配合。日本经济与中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研究日本通货紧缩及其治理,对于我国真正地走出通货紧缩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