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曲——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性剧种,历史悠久,文辞典雅,曲调清俊,表演精湛,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之一。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近年来,对于昆曲艺术的抢救、保护、继承,同时作为源产地古城苏州,又如何充分运用好昆曲这张文化名片,并进一步的做好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的十年,苏州昆曲摆脱困境得到发展,一批新版的昆曲经典蜚声海内外,创造了“苏州昆曲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今后苏州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每次谈及这个话题,总能给人一种亲切而温馨的感觉。这些流传在民问的传统艺术、技艺、习俗,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似一块块温润的宝玉,无须雕琢,便自然散发出深沉而柔美的光泽,值得品味和珍惜,更值得留住。  相似文献   

4.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三个不同的侧重点展开总结,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寻找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理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研,利用焦点访谈法,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保护与传承并重,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统一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8,(4)
雷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雷州半岛地区的特色地方剧种,是湛江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文章分析了传承代表培育、群体价值认同、演出剧团结构、政府职能履行、制度法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继而结合当地发展实际,提出加大传承代表扶持、加强宣传普及工作、完善剧团治理结构、强化政府职能履行、完善法规制度建设等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求建立实现雷剧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的制瓷业在中国陶瓷史上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千年的陶瓷发展历史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景德镇陶瓷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保护和传承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文简要分析了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现状、问题,并从文化创意的视角,提出了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中国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一项又一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被认可。面对如此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成为非物质文化面临的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首选方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带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光山花鼓戏是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豫南民间小调、山歌、小戏融合其它剧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地方剧种。当下,由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富有地域特色的光山花鼓戏面临着后继乏人、演出时间萎缩、内涵变迁等现状。在当地政府、花鼓戏艺人及关心花鼓戏保护传承的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光山花鼓戏必将得到更好地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起着积极作用,设立国家级非遗名录是国家重要的文化战略。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后,国家级非遗能否有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是非遗保护和开发的必经之路。文章以2001—201 3年中国31个省非遗和旅游业匹配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国家级非遗对地区旅游业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国家级非遗名录对地区旅游业的影响不显著。随后划分旅游业发达和不发达省份,并分别进行分析发现,对于旅游业发达省份,国家级非遗并未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对于旅游业不发达省份,国家级非遗则有效地推动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许多弊端,如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大量涌进旅游目的地,对于当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旅游资源本身的冲击及破坏。对于旅游业当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初步讨论,意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因旅游的发展而变质。  相似文献   

12.
中华老字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载体。本文试图通过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四个基本能力点(专业市场运营能力、主流生活方式承载能力、持续创新能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研究,为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理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淑芳 《经济师》2011,(9):124-124
文章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探讨,指出学校必须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使教师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才能做好戏曲艺术的传承工作,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15.
《时代经贸》2010,(11):59-6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体现着人类的智慧、精神、理想、信念、道德、文化、美善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工艺作为花茶制作工艺的代表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梅日更召周边,保留着独具蒙古族特色的民间信俗---梅日更召信俗(X-85).该民间信俗是佛教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发展,在本地区扎根融入蒙古族信俗文化的典型代表.佛教文化从印度诞生,在中国昌盛,最后传播于蒙古,梅日更召信俗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虽然当前梅日更召信俗的传播范围还不算广博,但在世界佛教文化传播体系中,应该有她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苏州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资源基础、产业基础和政策基础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定位不清、城市创意氛围不浓、城市文化创意旅游竞争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苏州应当从明确形象定位,政府有效引导文化创意旅游融合发展;吸引人才,营造包容开放的城市文化创意氛围;错位发展,打造独特城市文化创意旅游竞争力等方面着手,从而推动苏州文化创意旅游的不断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研究、艺术交流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档案在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中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与传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明确将旅游业定为第三产业中“积极发展”的新产业系列的第一位,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对旅游业作了相应的定位。苏州也明确提出了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苏州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旅游业在苏州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苏州国际旅游业作为非贸易创汇的重要来源也得到了持续发展。 一、苏州市国际旅游业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苏州市旅游业无论在规模、数量以及品位。质量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开始成为全市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基本形成“行、游、住、食、购、娱”配套的一条…  相似文献   

20.
周红才  胡希军 《经济地理》2011,31(11):1943-1947
中国传统礼俗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通过对传统礼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诠释,阐述了中国传统礼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性.以张谷英村为例,在分析了张谷英村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礼俗的基础上,总结了张谷英村传统礼俗的特征,提出了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张谷英村传统礼俗的保护与传承:以"村"养俗,注重建筑原貌的保护;以"境"护俗,注重人居环境的利用;以"风"扬俗,注重家风内蕴的弘扬;以"情"怡俗,注重礼仪习俗的承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