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宣告破产时拥有的所有财产,包括设有担保财产的清偿顺序,是企业破产法中较为重大的问题。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相关情况,提出了企业破产法应按劳动债权有限优先原则,处理劳动债权和担保物权清偿关系的建议。“有限优先”就是要对优先清偿的劳动债权有范围、时间和数额限制。还建议可以由国务院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及条件另行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2.
刘伟  郑超峰 《特区经济》2008,(3):242-243
新破产法第132条对在破产程序的清偿顺位上,劳动债权相对有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性采用"新老划断"的态度,即2006年8月27日以后形成的劳动债权将丧失优先性。这样的立法取向有背福利国家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实质正义标准以及各国立法上对弱势群体愈来愈倾斜保护的历史趋势。文章从法制度比较说起,立足于社会保障制度,以动态的视角审视立法价值取向的偏差,得出劳动债权在破产程序中的清偿顺位必须优先于担保债权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人所欠税款优先于普通破产债权优先受偿。但是该法中并没有规定税款滞纳金是否可以作为债权进行申报,以及如果税收滞纳金可以作为债权进行申报,那么税款滞纳金是否同所欠税款一样优先于普通破产债权优先受偿,另外《行政强制法》实施后,税收滞纳金的法律适用问题也值得深入研究。而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对于税收滞纳金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受我国传统经济体制和企业远行模式的影响,企业一直是关系职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阵地,尤其是在传统的企业中,企业仿佛成了贯穿职工生老病死全过程的天然保护伞.如何认识在新<破产法>之下的劳动债权,是文章探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5.
一、债权融资契约 企业是资本、劳动、管理和技术等不同要素所有者通过契约联结而成的有机整体。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要素所有者相互合作能够创造出合作剩余,因此,合作剩余的创造与分配是企业的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促进要素所有者之间由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以提高企业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企业破产前的人身损害侵权债权属于普通债权,与其他普通债权同一序位受偿。人身损害侵权债权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其应与劳动债权同一序位优先受偿。  相似文献   

7.
企业破产前的人身损害侵权债权属于普通债权,与其他普通债权同一序位受偿.人身损害侵权债权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其应与劳动债权同一序位优先受偿.  相似文献   

8.
周正义  邓峥波 《特区经济》2007,219(4):64-66
2006年8月27日,我国出台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简称新《企业破产法》),该法将于2007年6月施行。新《企业破产法》为银行债权的保全提供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武器。在新《企业破产法》生效之后,银行该如何应对企业破产债权的保全?笔者通过对新旧《企业破产法》进行对比研究,试图对该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当前,无论是一般民众,还是决策部门,抑或是理论界,在个人收入分配问题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澄清并消除这些误解,是改进个人收入分配状态,从而促进社会稳定转型和市场经济顺畅发展的重要前提。误解一:效率优先等同于拉开差距在个人收入分配中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已基本成为共识。但对于如何达到效率,却存在着一种简单倾向,即认为拉开差距就能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财产法理论认为,物权是支配权,债权是请求权,性质完全不同,两者之间只有区别、没有联系。实际上,财产分为2类:一是只有私益性、没有公益性的财产,二是既有私益性、又有公益性的财产。对于第一类,物权和债权具有绝对的区别,没有直接的联系。对于第二类,物权和债权只是权利人的直接支配性大小有差异,物权的直接支配性大,债权的小。同样,某标的物的物权主体具有惟一性的理论,只适用于第一类;对于第二类,一个标的物的物权主体有两个或多个,一般包括私人主体和公共主体,共同拥有该标的物100%的直接支配性。直接支配性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大小变化以及物权与债权之间的相互转换,形成了一种实现财产权利合理分配、促进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调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进一步完善,债权转让作为能够快速激活经济交往、促进市场经济发育的快捷方式之一,已越来越受到被“三角债”困扰的经营者的青睐;随之而来要求办理债权转让公证也越来越多。而债权产生的多样性、复杂性致使办理债权转让公证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办理好债权转让公证;怎样发挥公证在市场经济中的“服务、沟通、公正、监督”作用:如何有效防范公证风险,是当前公证工作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史就是一部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争论史。可以预见,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经济学存在,这种争论就会持续下去。这种争论的"源"当然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但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这种争论的"源"还是凯恩斯和哈耶克。20世纪3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出现的经济危机等各种问题,凯恩斯和哈耶克争论的中心是市场经济是否完善。凯恩斯承认市场经济的作用,但认为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方式与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结合是人类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到:确立保障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思想并制度化为一种社会规定,把它作为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使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生产条件,并在生产成本中体现;让每一个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的人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费用,在分配中实现其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参加生产劳动并实现其自身的劳动力价值。用商品经济学观点来判定计划经济的效率或用非商品经济学的思想来看市场经济的效率都是错误的,是否保障好人生存和发展才是衡量经济活动好坏的标准,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在好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好的分配方式下参加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4.
赵双林 《特区经济》2010,(3):107-108
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及其相互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市场经济国家长期以来所极力要实现但至今尚没有解决好的两个重要的政策目标。我国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也同样受到国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认清效率、公平原则(机制)的实现过程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效率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两个重要范畴.关于在分配制度中体现效率与公平,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文件中首次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强调和阐述了这一分配原则.全面理解这一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取得一定的治理效率,即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之间的有效结合。治理结构、治理原则以及治理机制等等只是实现治理效率的方式,治理效率这一概念更具概括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分析判断我国企业债权治理现状也需要从治理效率的角度进行。从效率的一般涵义出发,企业治  相似文献   

17.
张翊 《特区经济》2014,(5):182-183
我国2005年《公司法》修订后,扩大了公司出资的形式,但并没有明确将债权规定为法律允许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而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将债权作为公司出资的情况,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在积极倡导债权出资的合法化。因此,如何在借鉴国外优秀的法律理念的基础上,完善债权出资的具体法律规则,为投资者创造机会的同时更有效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就成了目前我国公司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赵景峰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围绕收入分配理论兴起了一场新的争论。这场争论是在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进行的。因而与以往多次争论相比,不仅收入分配中的一些新问题,如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收入分配差距、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等等问题,在不断...  相似文献   

19.
试析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新思路——国有资产债权化陈春光历经17年的沧桑变迁,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难题。本文认为已有的改革理论与实践,无论是放权让利、承包制...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建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劳动经济学原理,适时地进行工资改革,将会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确保经济效益增长。去年,南京中北(集团)股份公司进一步推进了企业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