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光 《中外管理》2004,(12):12-15
在2004年与2005年交接之际,我们关注: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全球化时代中“崛起”与“遏制”交融博弈的巨大挑战?打遣学习型团队能否成为“20岁”中国企业在转型期持续成长的有效利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家》2004,(5):136-138
“全球化”似乎已是一个被讨论得太多的主题。而一个中国学者放宽历史的视界、突破东西方意识形态和狭隘的民族情感时,他眼中的“全球化”是什么?未来中国将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什么位置,究竟如何看待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就以上问题,本刊特约记者周程采访了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本刊将整个访谈录分上、下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中,中国企业如何向海外扩张? 一如1960年代的日本和1980年代的韩国,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努力加入“世企精英俱乐部”。为了在新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下成功,它们不得不采取一些迥异于日韩模式的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4.
著名营销学家莱特指出:“未来营销是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是先拥有市场优势的品牌。”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品牌互争高低愈演愈烈。中国企业面临众多“洋品牌”挤压的严峻挑战,如何在市场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树创品牌战略,叫响中国产品世界品牌已是当务之急。然而,  相似文献   

5.
入世”谈判以来 ,“狼来了”的声音不绝于耳。照此说来 ,“入世”岂不成了“引狼入室” ?难道国际上那些给中国“入世”设置障碍的人 ,反倒成了中国的救“世”主 ?○随着“入世”步伐加快 ,到处都研究对策。“对策”者 ,给人以想要置身“世外”之感。经济全球化 ,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对抗不是出路 ,需要研究的应该是如何与之“融合”。○什么是“独立”的民族汽车工业 ?包不包括中外合资企业 ?,是否要以纯而又纯的“民族资本”划线 ?○国际普遍预测 ,跨世纪后 ,全球只有通用、福特等六大公司幸存 ,中国是否能造出第七家“独立”的公司 ,与…  相似文献   

6.
世人瞩目的’99《财富》上海年会已落下帷幕.也给中国企业 家留下更多的思索.江泽民主席在开幕晚宴的演讲中说:“中国的企业要学习外国企业的先进经验,走出去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经风雨见世面,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话对与会的200多名中国企业的“当家人”来说更有体会.我们比500强差什么?中国未来50年的路如何靠自己来走?请听听与会中国企业家们是如何说的.  相似文献   

7.
刘传 《企业文明》2001,(9):15-16
“十倍速时代”来了,WTO来了,世界各国的企业家来了,中国以什么样的人才去迎接、去参与这场全球化的竞争?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此乃古语;“厂长经理遍地开花”、“中国缺少企业家”,这是今论。是耶非耶?我们不妨对中国企业家——时下颇为时髦CEO之演进,来个热点冷视——  相似文献   

8.
财富速览     
《企业研究》2005,(7):4-7
人物诺贝尔三大师建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何持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日前,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围绕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9.
甄敏蔚 《上海质量》2001,(11):44-46
对全球化的看法 记者:APEC会议主题之一是全球化.盖茨先生如何定义和理解全球化?对全球化问题,有赞成,有反对,您认为如何避免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利方面? 盖茨:不同的人对全球化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前不久,我看了一个经济学家写的30页的文章,我个人同意其中的一些观点,即通过全球化,中国可以获得外国直接投资,外国人可以在这里建立工厂,带来技术.这无论是对输出国,还是对中国,都是一个双赢局面.微软研究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他们的研发,我们能够向世界各地提供更好的产品;在当地,我们提供非常好的就业机会,并协助中国的大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政府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视,中国企业信息化开始进入攻坚战阶段。这就很有必要对中国企业的现状、中国企业的信息化部署和应用进行一次深刻和全面的剖析。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谈到信息化,不能忽略的的问题是中国企业的现状如何?中国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怎样? 从信息化和全球化方面来分析,我们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之风正越来越强烈地吹拂中国大地。作为中国最早萌发现代工商业的上海,依靠先天的地域优势和现代商业传统的熏陶,上海正在成为中国商业全球化的风向标。那些闻风而来的跨国公司似乎禅透了“得上海者得天下”的中国商界法则,100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设立在上海,从上海觊觎中国市场,进而到全球市场。对中国本土企业来说,他们是否感受到了这种趋势?他们还会信奉“得上海者得天下”的信条吗?上海会成为中国本土企业走向全球的总部基地吗?  相似文献   

12.
<正>从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开始,全球化进程经历了跨国贸易、跨国生产、跨国创新3个阶段,当今,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发展速度加快,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重新洗牌,孕育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中国企业该如何乘此良机,在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中扬帆远航?  相似文献   

13.
语泽 《英才》2003,(2):94-94
北京理工大学 MBA 教育创办10年来,一直在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培养满足企业有效需求的 MBA 人才。在新经济时代下,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企业如何迎接挑战,如何使中国经济立于世界之林?2002年北京理工大学 MBA 年会、新论坛暨新联谊会以“击涛搏浪,我们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主题为 MBA 教育提出了新的高度。MBA 吃什么?主持人:MBA 倡导竞争,那么 MBA 到底培养什幺样的人?李金林:MBA 定位于专业学位,区别于研究生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所  相似文献   

14.
这家“精英银行”将如何实现重返投资银行的梦想?“全能银行”如何在中国扎根?  相似文献   

15.
尹生 《中国企业家》2006,(18):34-46
一家处处以“世界最好”作为战略基点的中国互联阿公司,在过去一年是如何应付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步——并购——所导致的严峻考验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想要一家跨国公司的分支做解剖实验,结果却发现,雅虎中国不只是一家“中国公司”,甚至是比一般中国公司更加中国的公司2006年9月,马云对《中国企业家》说,“这一年是我最艰难的一年,它对我和阿里巴巴命运的影响,可能要5年以后甚至更长时闻才能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6.
<正>金融开放与市场化,带给中国金融市场无限生机,唤起中国金融企业的活力与激情;金融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带给本土金融业巨大的挑战,引发品牌晋级与营销突围的迷茫。金融产品迭出,高端客户争夺,业务竞争激烈,市场开拓求解,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如何战略取胜?在产品与服务同质竞争中,如何品牌领先?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市场正在与世界接轨,无数的“在外地主”将眼光投向炙手可热的中国,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成了主流的声音.本文结合奇格蒙特?鲍曼在《全球化-人类的后果》对“在外地主”的论述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在成为“第三类世界工厂”进程中所面临的“低价困境”以及应对困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蒋登峰 《公司》2002,(8):34-35
知识经济时代,品牌就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尤其是对凝结了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等无形资产和品牌效应的“老字号”而言更是如此。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华“老字号”和洋品牌的竞争已经成为现实。中华“老字号”如何才能在竞争中克敌制胜,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惟有以正确的品牌定位思想为导向,根据品牌生命周期理论为自身设定品牌生命周期的理想形态和警戒形态,并通过有效地实行整合品牌策略,才能成为市场“不倒翁”。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国“走出去”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进去”“融进去”,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而推动实施属地化特别是人力资源属地化管理,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中企海外投资建设项目人力资源属地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企业重建”这一新概念在国际上颇为流行,成为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关注的热点。何为“企业重建”?“企业重建”是来自理论还是来自实践?“企业重建”如何实施?面对“企业重建”新概念,中国怎么办?请看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副理事长潘承烈的精彩对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