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一、现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弊端农业银行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是为了适应“一身三任”职能的需要建立的。在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主要实行自营后,农业银行由“一身三任”变为了“一身一任...  相似文献   

2.
一、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一)来自银行体系内部原因。1、信贷管理体制的影响。信贷管理体制是管理信贷资金的制度和方法,信贷管理体制的模式及其完善程度与风险是息息相关的。管理体制的权责利不统一,贷款损失的直接承担者缺位,那么,这种信贷管理体制将成为滋生风险的温床。农业银行在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过程中,在信贷风险制管理中先后实行过总量控制、额度管理、信用等级管理、贷款风险管理,以及目前的授权、授信管理,但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许多问题,如监督力度不够,执法不严,市场秩序混乱等,从信贷体制上不能有效抑制信贷风险的产生。2、农业银行有效的内控制度未能完全发挥作用,相关环节制约薄弱。从经营机制上看,商业银行的"四自"经营方针,即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未真正建立起来,信贷经营管理中贷款质量监控和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3.
控制总量 调整结构 建立新的信贷资金调控体制纪斌1994年计划资金管理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加强货币、信贷管理,做好货币、信贷总量控制和调整贷款结构工作;稳步推进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初步建立起适应金融体制改革要求的新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推行审贷分离和分级授权授信制度,强化信贷决策的体制制约和程序制约,是我国银行系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信贷管理,完善信贷经营权制约机制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农业银行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信贷管理的需要,先后在全系统推选行了审贷分离,分级授权,统一授信制度和规范信贷决策行为的若干规定及相关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逐步建立起了权责对称,责任明晰,决策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新框架。  相似文献   

5.
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体制的改革,对农业银行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要求.农业银行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进行农村信贷资金的需求预测越来越重要,本文拟就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预测各项贷款余额,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一)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语言,进行预测各项贷款余额,是农业银行业务发展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业银行为了有计划地运用农村信业资金,提高效益,每年均编制信贷计划.过去虽然也进行分析预测,但是主要依据历史资料,用手工计算,凭个人经验预测,花的精力多,时间长,预测结果可靠度低,影响农村信贷资金的有效运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信贷资金需求不断增加,业务不断扩大,投放结构也发生变化.农业银行在新的时期,要适应农村商品经济的需要,必须及时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信贷资金的要求,掌握未来的变化,才  相似文献   

6.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面临着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同时也给银行的信贷管理带来新的课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分析目前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求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周转、效益的信贷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当前,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改革已大见成效。农村金融部门通过大力组织存款融通资金,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充分发挥了信贷资金“助推器”作用,同时进行了改革信贷管理体制,提高信贷资金运用率,调整贷款结构,农业银行与信用社实行业务分工,信用社实行还“权”于社,还“利”于民的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科学地改革信贷管理办法,是农业银行目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金融工作正在进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信贷资金牵动着农村金融工作的全局,实行这一改革是为了搞活农村信贷资金,把农业银行办成社会主义的金融企业,更好地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服务。下面拟围绕改革的原则及其具体措施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通过讨论,提高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新管理办法,促进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农业银行改革发展需要,农业信贷工作必须面向市场、开拓经营、强化管理,全面提高农业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一、长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及“三级管理一级经营”模式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银行改革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农业银行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当前首要的问题还是换脑筋,树立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实行目标管理,是农业银行由管理型转向经营型应采取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也是改革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金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要求银行的信贷业务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决策,周密的计划与切实的组织措施,并有适应情况变化的应变能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当今中国的大趋势。随着这一目标的确立,我国的所有企业将逐步走向市场,到商品经济的惊涛骇浪中搏击。作为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农业银行或迟或早终究也会被推向市场。本文仅从信贷管理的角度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作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限额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其核心内容是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基础,实行信贷资金和贷款规模的"双向控制"。作为一种立足我国实际,适应专业银行商业化转轨特点过渡性的信贷资金计划管理办法,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交替时期,它缓冲了金融体制改革的震荡,对宏观经济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有效推动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但随着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现行的信贷资金计划管理体制资金、计划、项目相脱节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亟需进一步加以改革和完善。本文结合农业银行的实际,拟就此作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金融部门如何进行改革和发展,围绕这一课题,湖南省农村金融学会不久前召开了1992年年会,分别就农业银行体制改革、信用社改革、农村信贷改革、支持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现综述如下:一、关于农业银行体制改革问题1.农业银行的改革目标是向商业银行转体变型。  相似文献   

15.
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三月份召开了全市银行办事处主任、县支行行长会议,传达贯彻了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全国分行长会议精神。会议指出,为适应城乡经济承包责任制的需要,确定改革银行的各项管理制度。一是改革工商信贷管理体制。根据北京市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情况,北京市人民银行准备将目前按行政区管理的信贷体制,逐步改为按行业、按系统管理。今年内要实现对首都钢铁公司和机械、化工、轻、纺等十一个主管局实行按系统管理。商业信贷对市属批发企业,逐步改为按公司进行管理。并根据市政府  相似文献   

16.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各地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农村信贷管理体制问题,提出了很多改革设想,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试点。试行农村信贷资金“大包干”就是其中一种。在此,我们想对这种办法试作一次初步探讨.一、我国农村信贷管理体制的发展过程和存在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曾行进过多次改革。一九六三年以前实行指标管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贷资金管理,必须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相适应;必须体现党和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农村信贷资金管理包括农村信贷资金的筹集和分配;中央银行、农业银行、信用社在农村信贷资金的筹集和分配上的集权和分权关系;各级农业银行在国家集中统一货币发行前提  相似文献   

18.
强化农行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班景莲一会计核算工作是农业银行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会计核算管理,与其它管理行为一样具有确保信贷资金正常循环、周转的作用,它不仅仅反映银行经营成果,也为信贷资金运动提供导向。会计核算与信贷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信贷资金...  相似文献   

19.
《金融研究》1990,(3):26-30
一、现状与问题农业银行自1979年恢复以来已经历了10个春秋。在这10年里,农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经营管理在广度和深度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信贷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应该十分清醒地意识到,农行信贷管理尚处于粗浅的层次上,表现在:(1)管理不精细,一般地只局限在贷款的总量控制等宏观管理上;(2)管理的出发点和归缩不明确,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和扩大银行自身的利益首尾不能兼顾;(3)虽然制定的各种信贷制度不少,但是缺乏实施这些制度的制度,尤其缺少信贷资金安全性和风险性管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最近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和经济特区分行执行两行制定的《关于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管理的暂行规定》。通知指出:加强农村信用社资金管理,必须加强和改善农业银行对信用社的领导。人民银行各分行要积极支持和督促当地农业银行落实这个规定精神。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实行比例管理,这是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