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岩  杨丽 《农业经济》2022,(6):35-36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乡村已向现代化乡村逐步转变,但在乡村治理方面,还未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型,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如:村庄空心化、边缘化现象严重、人力资源流失、乡村治理主体能力下降、制度失灵以及乡村精神文明缺位等。面对困境,新乡贤能够发挥其率先垂范和激励情感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因素。本文理清了新乡贤和乡村治理之间的内部关联,剖释了新乡贤的丰富内涵与现实价值,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策略建议,进一步强化新乡贤参与村治功能,走出乡村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2.
周莹 《农业经济》2022,(4):56-58
作为基层政府和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纽带,“新乡贤”既是乡村治理工作的参与主体与监督主体,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新乡贤”角色定位模糊、治理能力不足;参与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健全;村民对“新乡贤”认可度不高。为充分发挥“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应当尽快破除困境,从制度上明确“新乡贤”角色定位;多方面提升“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完善“新乡贤”的参与机制与激励机制;增强村民对“新乡贤”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4.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主体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研究如何构建乡村振兴的内生主体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传统乡贤因为具有权威性、内生性、公共性等特征,能够有效动员和组织农民,成为乡村有效治理的内生主体基础。基于上述传统治理智慧的启示,本文构建权威嵌入性、公共性与治理主体有效性的关联性分析框架,从历史变迁和当前实践的角度分析通过培育新乡贤构建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运作机制。研究表明:1○乡村权威的嵌入性影响其治理能力、公共性影响其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治理意愿影响乡村治理主体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影响乡村治理的效果。2○从历史变迁来看,乡村主导性权威决定村庄治理模式,其中传统时期是文化权威的生成与士绅治村,集体化时期是政治权威的构建和国家治村,包产到户后则是经济权威的兴起和能人、富人治村。3○培育新乡贤是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有效构建机制,包括宗族权威公共化、文化权威在地化和经济权威体制化三种具体机制。三种机制的根本目的都是通过生长公共性、提升嵌入性,进而提升其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最终实现村庄有效治理。4○作为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新乡贤,其促进乡村有效治理的机制是基于村庄内部组织的再运作。  相似文献   

5.
6.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新乡贤已经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和坚强力量。从历史上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对古代“乡绅之治”的传承和超越,传统乡绅和新乡贤在主体特征、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等方面都存在高度契合。新时代,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基于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乡村治理的现实需要和自身乡土情怀的推动。当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还面临许多现实困境:从个体层面来看,新乡贤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角色定位不太清晰;从社会层面来看,新乡贤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保障措施比较匮乏;从制度层面来看,新乡贤培育机制不够健全,参与机制有待完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从增强新乡贤自身建设、激发新乡贤参与动力和健全新乡贤相关制度等方面入手,开启乡村治理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8.
9.
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模式,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新乡贤作为新时代的乡村精英,在当代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面临着诸多困境。通过加强党建引领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完善法德相济的乡村治理制度和强化人才引进与数字化平台建设,有助于提升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乡村治理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弘扬与发挥乡贤文化在乡民教化、乡村服务和价值引领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成为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以新乡贤文化为视角,对乡贤文化及其属性进行解读,分析总结新时期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并从四个方面提出新乡贤视角下乡村治理的实施路径,以此促进乡风文明和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通上达下”作用的乡贤群体,在时代的洗礼和号召下已经转变为当代“新乡贤”,并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不断贡献自身力量。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新乡贤在促进乡村治理、推进三农工作、推动城乡协同发展、创新乡村文化、巩固乡村主体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培育和发展新乡贤队伍的前提下,新乡贤通过乡贤组织助力公共事务、德法并举构建乡风文明、资本统筹促进农业发展、乡土重建弘扬乡村文化、知行统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此助推乡村振兴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上海郊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紧紧围绕村域发展、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认真梳理乡村文化的基本价值,探求乡村文化的基本规律,激活传统"乡贤文化",充分发挥当代乡贤在推动乡村发展和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让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当前是一个迅疾发展的时代,中国农村发生了嬗变,乡土中国逐渐向后(新)乡土中国转变。新乡贤作为一股农村治理新力量正在不断涌现,并发挥着地方治理的作用,而且他们是近现代以来后乡土中国知识分子为探求农村脱贫、农业振兴而进行的社会知觉运动。本文认为乡村建设运动就是乡贤在近代的一次突变,新乡贤由此诞生。并着重强调新乡贤及其背后的社会知觉是后乡土中国农村脱贫和农业振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张君 《农业经济》2020,(5):78-79
新乡贤发挥作用,是农村发展新形势下的客观需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实现新乡贤对于乡村治理的合理"嵌入",必须充分利用新乡贤的优势,清除新乡贤治村的障碍,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乡贤新乡贤文化连续4年走进中央一号文件,给新乡贤返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但一些现实因素阻碍了新乡贤的回归,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新乡贤回归的步伐,因此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优化新乡贤返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发展乡村经济,推动乡村建设的新生力量,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面临着动力乏力、保障缺失、制度空白、环境制约等困境。鼓励和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必须创新工作新机制:以乡愁为纽带,凝聚新乡贤;创新生活保障机制,便利新乡贤;渲染社会风气,认同新乡贤;创新制度保障机制,激励新乡贤。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参与和乡村治理有效:理论建构与实践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决定了老年人参与乡村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社会治理领域研究热点.故此,本文在综合交叉基础上提出老年人参与如何提高乡村治理有效性这一研究问题.首先,从效果、效用和效率三个层面来阐释治理有效性,并以内生发展视角来对老年人参与乡村治理进行理论建构.其次,通过实地...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群众利益主体多元化、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着很多新矛盾和新挑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保障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努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正>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价值目标。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城乡人口流动性增强,部分农村劳动力会继续向城市转移,部分城市人口会下乡,农村人口结构、治理结构将更加复杂。要有效调动、高效组织各类主体参与乡村振兴,需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治理有效,明确了要如何凝聚农村各方力量实现振兴的问题。近年来,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在乡村发展中兴起,并以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各个方  相似文献   

20.
新乡贤组织并不是“千村一面”,其在制度演进过程中的“内生性”与“外引性”的分野,以及村庄精英资源禀赋的不同,催生出了不同形态的新乡贤组织。本文通过考察浙北与浙南十个村落的新乡贤组织演生过程,以成员政治影响力与制度生成为两个维度,建构了新乡贤组织的四种理想类型:互益型、辅助型、分利型、协商型。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从个人行动、社会网络与现存制度环境三个层面论述了四类新乡贤组织的形成、演变与职能,并以十个村验证了四种类型的划分,从而进一步讨论了新乡贤组织得以产生的适用条件,以及在地精英或候鸟精英、文化精英或政经精英与新乡贤组织演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