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金融与经济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关系。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金融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脱实向虚”现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大,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增加了经济下行压力。为此,金融行业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回归金融本源。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重构政府和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夯实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当前中央的重大宏观战略.实施供给侧改革需要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因此优化宏观调控水平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急需提高的一项重要经济治理能力.这就要求把握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宏观调控目的、对象、手段、周期等方面的新变化新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更加市场化法治化的政府监管方式、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系统综合的配套政策来优化宏观调控水平,为供给侧结构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理论发展和政策实践表明,财政政策始终是美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日益呈现出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的特点。需求管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进行扩张、紧缩或中性的短期运作,通过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实际产出水平达到潜在产出水平;供给管理注重利用减税政策和税制改革刺激生产要素的供给,同时更加注重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带动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研发的投入,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经济结构,提高供给的能力和质量,从而在长期内提高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有效结合的经验值得借鉴。当前,中国亟需创新财政政策的管理方式,需要通过坚持周期财政调控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协调配合、推进"结构性减税"不断改善税收结构、坚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4.
理论发展和政策实践表明,财政政策始终是美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日益呈现出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的特点。需求管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进行扩张、紧缩或中性的短期运作,通过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实际产出水平达到潜在产出水平;供给管理注重利用减税政策和税制改革刺激生产要素的供给,同时更加注重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带动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研发的投入,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经济结构,提高供给的能力和质量,从而在长期内提高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有效结合的经验值得借鉴。当前,中国亟需创新财政政策的管理方式,需要通过坚持周期财政调控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协调配合、推进"结构性减税"不断改善税收结构、坚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5.
李成  李一帆  张炜 《改革》2020,(1):100-110
基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从IS-LM曲线和供求理论的双重视角解析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内在机理,揭示两类政策搭配组合的理论逻辑,分析制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现实因素。研究发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组合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供给,以满足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如此方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现阶段,我国应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适度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组合。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对利率的弱敏感性使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受到制约,因而两类政策不仅要在总量层面"对冲"经济增速减缓的压力,而且要在结构层面增强协调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快更好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企业竞争力,全国各地都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指挥,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要任务,全面推进改革政策的实施。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政府财力、社会结构、经济规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因区而异。基于区域差异视角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优化策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化水平与高收入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城镇化要走绿色低碳环保发展模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城镇的有效途径.当前城镇化建设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满足城镇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必要举措.本文建议采取筒政放权和放管结合政策、金融和财政政策、国企改革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国民素质提升政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包含房地产市场金融冲击的NK-DSGE模型,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效果。通过比较不同政策机制下金融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发现,宏观审慎政策的引入缓和了金融冲击的效应,并且可以同时实现稳定物价和稳定金融系统的目的。社会福利分析的结果表明:(1)金融冲击下,仅对产出缺口和通胀做出反应的政策具有最低的社会福利水平;(2)如果货币政策考虑信贷市场,并同时使用反周期性宏观审慎政策,那么社会福利将得到明显的提高。这意味着金融冲击下,政府应该积极行使对信贷市场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以及反周期性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的政策机制。当前,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政府积极利用金融冲击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因此,采用对信贷市场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以及反周期性宏观审慎政策将具有相对较好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和财政政策传导效果的视角,对货币政策结构化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提出假设,基于传统IS-LM模型和SV-TVP-VAR模型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货币政策结构化产生的影响:一是优化了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强化了产出层面调控的逆周期性和稳健性,弱化了通胀层面的调控但提升了调控的稳健性;二是对产出层面逆周期调控的强化,同时体现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上,对价格型工具的强化效果更好,对产出层面稳健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价格型工具上,对通胀层面调控效果的弱化主要体现在数量型工具上;三是优化了财政政策的传导效果,提升了财政政策的产出拉动效应,降低了财政政策对通胀的拉动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持续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重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属性和价格属性,持续完善货币政策结构框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对“双支柱”政策框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以及跨境资本流动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搭配使用宽松性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削弱扩张性货币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且该政策效果在国有银行和处于经济下行期的银行更好。跨境资本流动对“双支柱”政策效果具有非对称性影响。跨境资本直接投资规模增大会削弱宽松性宏观审慎政策对扩张性货币政策风险效应的治理效果,但跨境资本证券投资及其他金融投资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同调控效果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宽松性宏观审慎政策主要通过抑制银行信贷扩张及提高银行非利息收入渠道来削弱扩张性货币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且这种协同调控作用主要通过资本型和贷款型宏观审慎政策实现。该成果对科学设计“双支柱”政策框架和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并以此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货币与财政政策后续效应评估:40次银行危机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陈雨露 《改革》2012,(5):24-32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40次重要的系统性银行危机为基础,对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选择进行实证评价。实证结果表明,"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产生相对较优的经济效果,应成为金融危机后的主要政策选择,但由于两种政策刺激或稳定经济的效力都集中体现在短期,为避免持续和大规模货币扩张和财政赤字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旦危机消退、经济企稳回升,之前作为"反危机工具"出现的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就应该逐步淡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坚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预防及应对金融危机的不二法门。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进一步承担更大的责任,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实现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3.
曹廷求  王文韬 《改革》2020,(5):94-107
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选取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刻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缓释效应及其实现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条件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缓释效应,选择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存在。渠道检验显示:缓释效应主要通过金融摩擦渠道和投资渠道进行传导。进一步检验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产业结构的地区的缓释效应存在差异,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作用效果相对更大,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影响更强。为此,应重视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时代发挥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open-economy Rogoff delegation game, taking into account both intra-country and intercountry interactions between fiscal authorities and central banks. With representative bankers, the Nash equilibrium of fiscal and monetary authorities independently responding to supply-side shocks sees insufficient monetary adjustment and an imbalance towards fiscal stabilization if shocks are sufficiently symmetric; the opposite occurs if shocks are sufficiently asymmetric. Appointing conservative bankers shifts the fiscal–monetary balance away from monetary towards fiscal policy. Unilateral delegation benefits that country; but when all countries independently delegate, the outcome is only favorable if shocks are sufficiently asymmetric.  相似文献   

15.
随着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之间联系的不断深化,中央银行理应在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构建我国金融稳定指数,并将其加入线性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在调整名义利率时的确对金融稳定状况有所关注,相比于传统泰勒规则,纳入金融稳定指数的泰勒规则中通胀系数与产出缺口系数均有显著改善,其能够更好地拟合中央银行的实际政策操作。随后,为了进一步考察货币当局对名义利率调整的动态变化特征,文章通过TVP-SV-VAR模型对拓展的时变参数泰勒规则进行了再估计。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周期和金融形势的更迭,中央银行也会不断动态调整其政策目标。其中,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不存在明显的惰性区域,控制通胀始终是中央银行工作的重心。其次,中央银行存在规避经济收缩的偏好,在经济下行时期其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向产出缺口倾斜。最后,为了抑制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承担,货币当局在本次金融危机之后显著增强了对于金融稳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时-频域动态视角采用小波分析模型,文章结合高频序列和低频数据在同一框架内研究总量货币政策、结构性信贷政策和房价波动三者之间不同时期的动态影响关系,并进一步甄别供需调控对房价的异质性影响。实证发现,作为房价调控的手段,结构性信贷要优于总量货币政策,而结构性信贷的影响机制是,中期时供给端调控存在非对称性,长期和超长期需求端优于供给端调控,这表明需求结构性信贷政策+总量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更佳。因此,应用价值体现在遏制房价的过程中,政府应该让"大水漫灌"式的总量货币政策用于"事前预防",而让"精准滴灌"式的结构性信贷政策用于"事后控制",在不同的时-频域中以前者为辅后者为主交替或协调使用,以此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累积而爆发风险。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以1996年第1季度至2015年第3季度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财政赤字、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季度同比增长率等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 模型,对我国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效应进行了检验,并探讨了货币当局和财政当局的主导权归属问题。主要得出了二方面结论:一方面是现阶段财政赤字在短期内具有“凯恩斯效应”,而从长期看,既遵循“李嘉图等价”原理,又具有微弱的“挤入效应”;另一方面是财政当局虽占优于货币当局,但财政赤字需要配合货币政策才能影响价格水平。据此,向政府提出了“新常态”时期的政策建议,即政府在短期内可以通过赤字财政的方式诱导适度通胀来实现去库存,从供给侧引导经济增长,同时也要保持货币政策偏紧,增强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进一步优化财政收支结构。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nnectedness among three types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ies, namely monetary, fiscal, and trade uncertaint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We used the spillover index measurement and the frequency-domain decomposition approach to detect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these categorical uncertainties from both the time- and frequency-domain perspectiv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pillover effects have 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ome major events could sharply increase the spillover indices. More spillovers are mainly observed in the short-term, whereas the impacts of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are limited. Furthermore, the leader of the spillover is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but fiscal policy in the US, the spillovers of all uncertainties mainly exist domestically, apart from the US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These results provide crucial 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ers and investors, who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hort-term spillovers and monetary policy uncertainty, which can mitigate their vulnerability to policy uncertainty shocks.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structure across European countries is well known,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duct of the single monetary policy in Stage Three of EMU have not yet been analyze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ssue on the basis of a two-country, rational-expectations, stochastic model characterized by asymmetric structural equations and a general formulation for monetary policy. Only if financial shock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instability can heterogeneity in structures be neglected. When real shocks to aggregate demand prevail,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elasticity of aggregate supply are the key factors governing the response to structural differences. When supply shocks predominate, irrespective of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monetary policy should lean against the wind with more determination than if countries were iden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mission lag of monetary policy or some concern for growth when pursuing price stabilization reduce the size of the correction in monetary policy called for by structural asymme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