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一个市场化的治理机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可能因其“监督激励效应”或“兜底效应”对公司的违约风险产生影响。基于沪深A股2003~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这一影响。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违约风险;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通过提升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和公司价值降低了违约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市场化程度低地区的上市公司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违约风险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充实了对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治理职能的认识,丰富了抑制公司违约风险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以高管变更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人员流动是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辅以手工搜集整理的董事责任保险数据,构建了董事责任保险与企业绩效的交互项,实证研究董事责任保险对高管变更、高管变更—企业绩效敏感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董事责任保险购买会促进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提高高管变更—企业绩效敏感... 相似文献
3.
企业扩张作为战略性投资项目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其行为本质上具有风险导向,并与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企业治理效力密切相关。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作为重要的风险对冲工具,理论上能通过治理效用对企业扩张行为产生影响。基于2008—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文章实证检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扩张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扩张,说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管理层的扩张需求。机制分析中,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升内控质量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扩张意愿。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扩张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和大型企业中更为显著,而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不存在明显差异。文章基于企业扩张视角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购买动因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集团框架内母子公司董事高管协同与上市公司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购买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目标的一致性和企业集团产权性质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母子公司董事高管协同对上市公司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购买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二,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目标的一致性会弱化上述关系,即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目标的一致性越强,母子公司董事高管协同对上市公司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购买行为的负向影响越小;第三,从产权性质看,国有企业集团中母子公司董事高管协同对上市公司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购买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本文在用固定效应模型和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依旧成立.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明晰集团框架内上市公司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购买动因,可为实践中母子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股价崩盘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并阻碍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因此,探寻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手段成为当前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使用2009~2013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有效监督与约束高管利己行为,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该结论有助于深入了解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同时也为监管部门遏制股价崩盘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2002—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简称"董责险")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董责险的购买会显著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控制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董责险通过改善企业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要素,显著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外部监督异质性分析表明,媒体关注度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强化董责险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正向作用.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视角研究发现董责险在新兴资本市场上积极治理效果的经验证据,对完善我国董责险的相关法规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以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困境风险,保险公司的监督作用是企业财务困境风险降低的主要原因;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或较多的分析师跟踪能减弱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治理效用;产权性质则未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关联交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提高企业价值,但也可能成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或中小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手段,对企业价值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我国A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全部关联交易类型中,购买商品、销售商品、资产重组、提供或接受劳务、担保抵押、许可协议、其他计入收入方的交易这7类对企业价值具有负面影响,且关联交易总体的发生也降低了企业价值。为抑制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发生,建议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制度、完善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财务重述公司盈余反应系数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年报财务重述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O(2002)的研究报告指出,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信心是证券市场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财务重述现象在国内外呈现出蔓延局势,国外一系列研究表明财务重述对公司价值产生负面影响,而比短期的市场价值受损更可怕的是投资者对重述公司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对整个资本市场的信心下降。中国上市公司的重述现象也不容乐观,但是对于财务重述经济后果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考察重述报告对重述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数据检验投资者对财务重述公司盈余信息的反应程度,研究发现重述公告使重述公司特别是涉及核心会计指标重述公司盈余反应系数降低。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并为监管部门对财务重述行为进行规范监管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下保险业的国际融合愈发突出。跨国保险公司设立境外子公司开展保险业务是国际保险市场一体化的重要形式。由于各个国家税法各不相同,主权国家税权的独立性使得跨国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关联方交易中的转让定价规则降低或转移税赋。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交易业务比较特殊,保险监管只有结合关联方交易特点制定相关的转让定价管理规则,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税权,促进良性竞争和保障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4.
学者型独董普遍存在于中外上市公司董事会中,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2005-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来考察学者型独董与公司盈余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学者型独董对公司盈余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学者型独董对民营企业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学者型独董的声誉水平对公司盈余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本文的启示是学者型独董能够有效发挥治理作用,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接班人计划,现任CEO突然离职导致企业不得不任命临时CEO代为行使职权。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聘任的临时CEO为研究对象,发现出于转正预期,临时CEO有较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并且更多地表现为正向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考察CEO个体特征后发现,临时CEO是内部委任和在上市公司领取薪水的情况下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此外,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临时CEO的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我国企业制定接班人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资本结构行业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行业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行业门类之间的资本结构具有显著性差异;同一行业的资本结构具有稳定性,资本结构行业间的差异具有稳定性;不同行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是有差异的,同一因素对各行业的影响力度也不一样;从各假设条件的检验结果来看,有些假设在多数行业得到了证实,但也有一些假设被一定的经验数据所证伪或没有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19.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是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测度各省省级财政的补贴负担率和中央财政补贴对各省农业保障的支持力度,我们发现一些农业大省承担着更大的补贴压力,而中央财政在转移支付的差异化对待上有所不足,结果产生了补贴的区域不公平问题。从性质上看,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的一项事权,因此其支出责任也应该在科学划分的基础上由双方共同承担。结合各省的最新数据,本文基于因素法测算了各省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需求得分以及中央财政对各省转移支付的分配权重,对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责任的划分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者们对公司财务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事前的困境预测上,而对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后如何恢复研究较少。本文选取2005—2009年国内被ST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研究样本分为逐渐走出财务困境的公司(一类公司)和一直处于财务困境中的公司(二类公司),从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以及管理层持股这三个方面来比较分析这两类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之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差异对困境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处于不同的财务情况下,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当公司逐渐陷入财务困境的过程中,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在公司逐渐摆脱财务的过程中,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此时的公司治理关键在于股权集中度,大股东在公司摆脱财务困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