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藏旅游》2011,(1):80-85
驾车从拉萨出发,一路飞驰在川藏北线上,过昌都,经江达便是德格——传说中的藏民族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乡,被当地人传为人间仙境的多瀑淘就藏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据说昌都一带流行“江达的门站不得。察雅的人惹不得”的俗语.大意即为江达地方风太大,而察雅人太好斗。可是察雅县香堆乡的朋友向巴却不同意这说法,他认为察雅凡是昌都地区最友善.最好客.最热情的;那里不但人好.且名胜古迹为数众多,  相似文献   

3.
昌都在藏语中有“两河交汇”之意。它是藏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藏东最为著名的景观是“三山三江”峡谷地带,此通道贯穿南北,自古为著名的茶盐道。盐井有非常传统的藏族制盐工艺和盐坊,下盐井的纳西族聚居区是西藏境内唯一的天主教教区。昌都著名的寺庙有强巴林寺、噶玛寺、类乌齐寺、查杰玛大殿、孜珠寺以及同卡寺等。强巴林著名的帕巴拉活佛世系至今传承,该寺的壁画也为藏东一绝。噶玛寺是噶玛噶举派主寺,内有十分丰富的历代噶玛巴大活佛的珍贵文物。多为高山峡谷地带的藏东多神山,著名的有生钦朗扎、德青颇章等。康巴人是昌都一道抢眼的风景,特别是在一年一度的康巴文化节上,昌都传统歌舞弦子、卓舞、锅庄以及鼓铃舞等,赛马和康巴服饰表演等,将康巴人的风姿和富足展露无遗。  相似文献   

4.
曲杰 《西藏旅游》2020,(2):96-99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历史铭记着雅砻河谷曾经的辉煌,铭记着青藏高原上人类文明诞生的伟大。久河是西藏山南琼结县下水乡的一个村,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久河卓舞”从这里发源。“久河卓舞”距今至少已有1300多年历史,2014年,“久河卓舞”被列入囯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年74岁的尼玛旺久老人就是这项非遗的传承人。在他60余年的舞蹈生涯中,经历了旧西藏衣奴社会的残酷和岁月的风雨,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久河卓舞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探寻和拯救,他用了一个“甲子”的生命,以梦为马,踏歌而行,谱写了一曲卓舞的壮歌。  相似文献   

5.
向远湛 《西藏旅游》2011,(9):158-159
在西藏昌都地区的江达县,我看见了2005年第一届的藏族佳丽松姆,6年过去了,曾经那个舞台上气质清丽酌身影,现在仍然美丽可人,举止从活泼可爱变得优雅大方。问起她的近况,平实的生活,幸福的家庭,稳定的工作,一切都是波澜不惊。之后我们在那里的日子,负责接待工作的松姆细心周到,各个环节无不显示出她丰富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6.
《西藏旅游》2012,(10):66-67
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西藏古代劳动人民造就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久河卓舞就是其中的代表。据史料记载,公元8世纪赞普赤松德赞时期为迎请印度莲花生大师来藏,修建了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公元779年,在桑耶寺举行隆重的竣工大典,琼结县久河村的卓巴舞队参加了竣工大典的表演。由此证明,琼结卓舞已流行了1200多年,世代传承,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琼结卓舞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正如今的国道317线,穿插在峻险的峡谷河边,平整、通畅。2008年汶川地震给国道317线造成重创。重建中,白天黑夜都有公路人的身影;如今,当年的印迹依稀可见。国道317线是川藏公路的北延线,起于成都,经郫县、都江堰、汶川、理县、马尔康、炉霍、甘孜、德格,进入西藏江达,经昌都、类乌齐、丁青、巴青、索县,  相似文献   

8.
女儿学成归国前,我特意前往加拿大参加她的毕业典礼。欧美国家注重学术,学校和家长更是把学生和子女的毕业典礼视为一项重要的活动举行。早于一周前,就有许多学生家长来到学校,每天校园里总有学生带领着家长游览和参观,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典礼那天一早,我们全家梳洗一新,身着正装,驱车前往学校体育场。由于学校很大、占有半个城区,沿途早有警察指挥车辆。女儿穿上了学位服,戴着方帽子,上面还有两条金黄和棕色的穗子垂下来,随身体摇晃着,别有情致。她激动得满脸通红,焕发着青春的光彩……  相似文献   

9.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天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相似文献   

10.
藏东的日子     
一 我想我第一次骑上马背的姿式可能十分狼狈,那情形犹如热带丛林里的柬埔寨人,骑在一匹性情暴烈的蒙古马上,而非温柔的大象。 四周簇拥的昌都人民中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可这笑声灌进代耳里,心里就不是滋味丁。翻身上马时,我猛然想到藏民族的祖先也是这样翻身上马的,我的爷爷的爷爷,我的老父,可到了我这辈,竟不知道怎样才能娴熟地让屁股下的这匹马跑起来。  相似文献   

11.
罗勇 《西藏旅游》2011,(7):154-155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长期以来。西藏旅游景点缭游客以单一、雷同的印象。位于拉萨东郊贯布塘路(雅鲁藏布大酒店隔壁)拉云拉朵的问世,将打破这一传统格局,带给游客以新的视角、感观体验。西藏石又称天石或圣石,是产自雪域高原海拔500。米韵水冲石,是藏民心中的神灵。拉云拉朵(藏文音译为神石的天堂),顾明思义.拉云拉朵就是世界上最具有神秘色彩的石头一西藏石扮博物馆。“世界上唯一用石头解读藏传文化的艺术富殿。”馆长裴海龙介绍。还没进人博物馆,我们就被“拉云拉朵”的气派暇引,  相似文献   

12.
许文舟 《西藏旅游》2020,(5):136-141
澜沧江畔盐田数千像是突然降临,也像横空出世。站在褐黑色的红拉山巅往下看,澜沧江像一条细布条,系在大地的腰间,让满是皱褶的山谷生动起来。这是一个V形大峡谷口,公路系在峭壁,远看像一条勒痕。此刻,兽未醒,江岸的人家已生出散发着牛粪味的炊烟。与下游舒扬、轻盈、洒脱相比,V形大峡谷里的澜沧江,不难读出它按捺不住的野心,而发聋振聩的涛声,则是它千年不停的呐喊。  相似文献   

13.
探索者之路     
一片鲜为人知的西藏,更难得的是多年来免于世人叨扰,保持着悠久的藏文化,冰川雪山无--不传奇,秘境圣湖无-不神秘。如果说西藏是一本书,那么这段行程就是书中最无可比拟的一页。一如,行程中的萨姆措,相传湖底藏有两个寺庙,一个苯教寺庙,一个佛教寺庙,有心得见,无缘不见。甚至萨姆措还有更神奇的传说一-此湖在每年藏历五月十五这一天会-夜之间湖水解冻,也会在每年藏历九月十五这一天一夜之间冻结。真假究竟如何,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验证,我期待有-天能印证这一奇迹。  相似文献   

14.
陈利  惠丽 《西藏旅游》2013,(10):112-113
唐卡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西藏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唐卡具有丰富的题材内容、久远的传承历史及独特的风格,堪称“西藏的百科全书”,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展览共展出勉唐派、噶赤派、久岗派的103幅唐卡作品。  相似文献   

15.
《西藏旅游》2020,(2):44-51
牦牛在物质和精神的多重层面,都称得上是游牧高原、生活在高原的人们的一个图腾。人们称呼这个坚韧、强健、勇敢的物种为“高原之舟”,实在是因为人们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离开它的扶助,实在是因为牦牛负载着人们太多希望。牦牛牵引着人们度过一个个飞雪弥漫的艰苦岁月,直至花香草绿的春天重返人间。  相似文献   

16.
《西藏旅游》2011,(7):54-59
西藏和平解放前,拉萨城区面积不足3公里,整个西藏除拉萨城内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不到1公里的土路外,没有一条现代意义的公路。房屋简陋、遭路狭窄、污水横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医院、学校.百姓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而目前,拉萨城区面积近60平方公里,是50年前的18倍;城市道路总长由50年前的1公里增加到241公里;平均每23人就拥有一辆私家汽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还多;市区常住人口27万:拥有宾馆、招待所220多家,  相似文献   

17.
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她从一名学生到女高音歌唱家,唱了50年;半个世纪,她经历了从农奴到西藏政协副主席的传奇人生。在西藏,只要走在拉萨的街头,走在西藏的任何一个角落,她都会被人认出。人们拉着她的手,目光中流露出由衷地喜爱和崇敬。在内地,在人们心目中,她已经成为西藏的象征。无数次,人们循着她的歌声走进雪山、圣地。  相似文献   

18.
  立夏  高承 《西藏旅游》2021,(4):80-85
在拉萨市西北念青唐古拉山主峰脚下,有一片长约70公里、宽约7?15公里、海拔约4300米的山间平地,叫羊八井,藏语意为“广阔之地”,第一次听到这名字是在中学时的地理课本上。它是藏族牧民传统的牧场,近几十年来更以地热资源的开发闻名于世。这里有数百平方公里的山间平地,气候相对温和(虽然日夜温差很大),冬天几乎无积雪,有地热电厂在旁,有数千居民为邻,有青藏、中尼公路和兰青拉光缆过境,更将有青藏铁路羊八井火车站在旁,距拉萨又仅90公里的车程。  相似文献   

19.
水的存在形式众多。涓涓成溪,浩浩为海。水可以妩媚也可以恣肆。但是一旦水形成了湖泊,它便进入一种几乎完美的状态。这时候的水,温柔却又不做作小气.坦荡而又不缺乏节制。我们只能说。湖,是水中的君子。  相似文献   

20.
《西藏旅游》2009,(7):32-34
相传,东方的琉璃世界有一座药王城.琉璃为地,城阚垣墙、门窗堂阁皆七宝所成.宛如极乐世界的净土—般。药王城四面环山,山上生长着各种治病的药物,香气四溢.药香所到之处一切病症自可祛除。城中住着的药师佛为息除404种病痛,化身为5位仙人.在天庭侍医、为诸神讲医,这些内容后来流传到世间,经—位凡人医圣宇妥·元丹贞布整理后,成为藏医的圣典——《四部医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