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云峰 《河北企业》2014,(11):90-90
<正>锚喷支护主要分为喷锚支护和喷射混凝土。其中喷锚支护主要表现为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喷射混凝土结构组合起来的支护形式。可以根据不同围岩的稳定状况,采用喷锚支护中的一种或几种结构的组合,加固隧道围岩,提高围岩的自撑能力。而喷射混凝土主要是利用高压气,将掺有速凝剂的混凝土混合料通过混凝土喷射机与高压水混合,喷射到岩面上,迅速凝结而成。它不像传统的模筑混凝土衬砌那样,只是在洞室开挖后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7,(13):150-152
喷射混凝土作为新奥法施工的三大必须手段之一,对洞室围岩起到支护的作用,其中喷射混凝土衬砌的厚度对围岩支护效果影响较大。本文针对公路隧道Ⅴ级围岩进行UDEC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喷层厚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Ⅴ级隧道围岩,要采用钢拱架、钢筋网、锚杆和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且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5cm时,支护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杏子山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洪生 《价值工程》2019,38(10):145-147
在杏子山隧道掘进施工时对软弱围岩大变形的控制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采取超前导洞或泄压孔对围岩地应力进行了释放;设置锚杆、喷射砼封闭、预留核心土保持掌子面稳定;设置锁脚锚管、临时仰拱、扩大拱脚等措施避免下台阶落底开挖时坍塌;按柔性支护理念进行初支设计及施工等综合控制措施,确保了软弱大变形围岩隧道的安全、顺利掘进,达到了规范及设计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隧道开挖后为使围岩形成应力拱,及早形成自稳能力,减少隧道复合结构受力,为此预应力锚杆在铁路隧道施工中运量而生,通过锚杆围岩端锚固定于松动圈外,隧道开挖面端施加预应力,使围岩形成应力拱参与支护受力,降低材料用量成本。目前锚杆支护类型理论发展相对完善,但受到施工条件和环境诸多因素影响,在软弱围岩是否适用预应力锚杆尚有不明确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依托成兰铁路软岩大变形杨家坪隧道工程,文章对长锚杆在大变形隧道施工中作用机理、设计参数、注浆材料选择、锚杆轴力监测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变形条件下,隧道施工采用不同长短锚杆组合,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在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中,采用多功能钻机和快凝早强注浆材料对长短锚杆措施,能够缩短围岩暴露时间,较好的控制隧道结构变形量;通过锚杆轴力量测,隧道施工应重点加强拱腰1.6 m处和边墙3.6 m处围岩加固措施,确保围岩稳定性。文章所得结论,可为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与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远建 《价值工程》2022,(20):77-79
以青岛地铁6号线创智谷站为例,提出了“分部台阶法-预应力锚杆”为核心的主动支护施工工法。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提出分部台阶法开挖方案,预应力锚杆为核心的主动支护施工技术;(2)建立FLAC3D数值模型,证明主动支护提供径向应力改善围岩条件,有效控制了塑性区半径,减小掌子面的影响范围,降低地面的扰动区域;(3)主动支护体系拱顶沉降变形值最大为-5.0mm,锚杆轴力受开挖扰动低,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良好,初支结构安全储备高。  相似文献   

7.
熊小锋 《价值工程》2024,(2):105-107
在现今隧道开挖施工初期支护处置方式中,常用的支护方式有支撑钢架、连接筋、钢筋网、系统锚杆、喷射混凝土相互一体的联合支护,其中系统锚杆形式根据不同类型及支护作用,常用的系统锚杆使用方式为砂浆锚杆和中空注浆锚杆两种,一般用于不同等级围岩初期支护和特殊情况下的临时支护。本文从系统锚杆施工中的关键工序着手,结合实际,就施工过程中如何更好解决系统锚杆与背后围岩的充分贴合,防止锚杆在灌浆过程中产生的不密实、脱空等质量问题展开论述,为巩固发展隧道锚杆施工技术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光全  李子彬 《价值工程》2021,40(10):144-146
深部开采中的岩爆灾害成为矿山发展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FLAC3D建立大红山铜矿深部巷道模型,对临时锚杆支护、喷浆支护及锚网喷支护三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顶板和拱脚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旨在防治深部巷道岩爆灾害.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支护方案对巷道顶板围岩应力状态影响较小;喷浆和锚网喷支护可有效改变拱脚处应力状态,岩爆剧烈程度从中等岩爆降低至弱岩爆,是深部巷道发生岩爆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光全  李子彬 《价值工程》2021,40(10):144-146
深部开采中的岩爆灾害成为矿山发展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FLAC3D建立大红山铜矿深部巷道模型,对临时锚杆支护、喷浆支护及锚网喷支护三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顶板和拱脚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旨在防治深部巷道岩爆灾害.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支护方案对巷道顶板围岩应力状态影响较小;喷浆和锚网喷支护可有效改变拱脚处应力状态,岩爆剧烈程度从中等岩爆降低至弱岩爆,是深部巷道发生岩爆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赵治冶 《价值工程》2019,38(16):72-75
本文以渝怀铁路增建二线新四方沱隧道为背景,利用有限差分强度折减研究了隧道无支护时围岩稳定性。基于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初期支护优化形式,取消了锚杆支护并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初期支护中喷射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为其极限抗压强度的44.5%,其抗压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钢架的压应力是钢材极限抗压强度的50%,钢架与喷射混凝土均有足够的安全余量。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了该优化方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该方案已在新建渝怀铁路新四方沱隧道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徐国领 《价值工程》2013,(30):97-98
通过对回风斜井的围岩性质及巷道破坏原因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提出了U型钢支架与短锚杆全长锚固巷道底角加锚索并喷射混凝土封闭围岩支护治理方案。经实验表明,上述方案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双有 《价值工程》2010,29(16):84-85
本文引用工程实例,在简要介绍基坑喷锚支护原理和施工工艺的理论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深入剖析了影响基坑喷锚支护施工质量的几种常见因素、并强调了施工阶段实施监理的几大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13.
赵侃 《价值工程》2012,31(23):114-116
新九燕山隧道是双线铁路长大隧道,是包西铁路控制性重点工程。由于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并且下穿段最近的垂直距离7.8米,新建隧道该段围岩属于IV级,新建隧道下穿风险高。本文主要对隧道下穿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并采用ANSYS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的围岩监控和既有铁路隧道变形监控。实践证明,本施工方案对于降低隧道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爆破后必须及时出碴,打锚杆眼、挂网、钢带、安装锚杆、喷碹一气呵成,尽量减少炮后岩体在无支护状态下的裸露时间(不超过2h),将喷碹由原来的原班一次改为每循环一次。新生煤矿在松软岩层中大力推广锚、网、带、锚索、喷联合支护技术,提高松软岩巷的掘进速度,尤其是在一采区水仓和水泵房以及紧急避难硐室掘进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平煤股份六矿二水平-440大巷为软岩巷道,围岩松散破碎,围岩主要以泥岩、沙质泥岩为主,为满足矿井发展需要对-440大巷进行大断面扩修。在分析了巷道岩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锚、网、索+喷浆+注浆+注浆锚索联合支护的施工方案,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试验表明,该技术支护效果良好,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金川二矿区正在进行开拓施工的1 000 m水平位置巷道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探索深部巷道在高地应力、破碎围岩条件下,岩体开挖与渗流作用对围岩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同时分析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对渗流场分布规律有显著影响,但渗流场的变化对围岩的变形及应力分布规律影响不大。因此,就硐室开挖而言,力学过程对渗流过程的影响是主要的,而渗流过程对力学过程的影响则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王锁 《价值工程》2011,30(3):69-69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的建设越来越多。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以及隧道分建带来的展线困难与占地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设计越来越多地选择连拱隧道。在浅埋偏压等复杂地质条件下,连拱隧道的修建具有工序繁杂、围岩多次被扰动、围岩应力变换和结构受力复杂等特点。在本文中,笔者对偏压连拱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孙欢欢 《价值工程》2010,29(16):102-103
H-M段边坡根据已开挖实体状况,可分为H-L段、L-M段。其中,L-M段风化岩石边坡采取下部做浆砌片石护裙,上部做锚杆铅丝网喷射混凝土,以降低下滑力、增加抗滑力,从而增加边坡的整体稳定性。H-L段土质边坡治理设计采用刷方减重与填土压脚相结合的方式,随山势整理为四级,下部做浆砌片石护裙,上部做浆砌片石护坡,并分别在10M,18M,24M高处设5M宽的平台,利用平台对边坡的反压作用,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付文才 《价值工程》2011,30(9):56-57
本文主要阐述了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及其配比,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等问题。分析了锚喷和锚网喷射混凝土施工的喷射混凝土施工设备布置、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锚网喷射混凝土施工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argues that welfare economic principles must be incorporated in post-disaster humanitarian logistic models to ensure delivery strategies that lead to the greatest good for the greatest number of people. The paper's analyses suggest the use of social costs—the summation of logistic and deprivation costs—as the preferred objective function for post-disaster humanitarian logistic models. The paper defines deprivation cost as the economic valuation of the human suffering associated with a lack of access to a good or service. The use of deprivation costs is evaluated with a review of the philosophy and the economic literature to identify proper foundations for their estimation;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roxy approaches to consider human suffering (e.g., minimization of penalties or weight factors, penalties for late deliveries, equity constraints, unmet demand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and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errors in estimation. In its final sections, the paper conducts numerical experiments to illustrate the comparative impacts of using the proxy approaches suggest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key fi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