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丽君  敖烨 《经济地理》2023,(1):206-216
文章以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作为衡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指标,从“东西”和“南北”两个视角,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0—2019年的旅游发展差距进行了测算和地区分解,使用QAP方法对地区旅游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地区旅游发展差距总体呈缩小趋势,旅游收入的地区差距比旅游人数大。地区间差距是“东中西”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是“南北”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大于南北方地区,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差距下降速度快于南北方,表现为南北方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差距逐渐赶超东西部地区。各地区旅游发展差距排名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资源、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客源市场等,各因素的边际效应存在时空异质性。全样本QAP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公路密度和人口数量是影响地区旅游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差距的贡献在不断减小,公路密度和人口数量的贡献在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走向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区域发展差距呈现显著的多维特性,本文从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社会发展差距、知识发展差距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区域发展差距,发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人类发展指标和大部分社会发展指标相对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是经济发展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著增大,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本届政府的重要发展思路和施政特点.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统一的公平的国内市场,促进各种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实施知识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大多集中在西部,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距,使民族地区在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的同时,获得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缩小区域差距的角度,用历史与实证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现状,并提出降低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的比例,利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带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改单一的中央政府纵向转移支付模式为纵向与横向交错模式等制度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视地区差距,促进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在全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看待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对如何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结合对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分析、提出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区域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区域发展差距呈现显著的多维特性,本文从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社会发展差距、知识发展差距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区域发展差距,发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人类发展指标和大部分社会发展指标相对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是经济发展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著增大,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本届政府的重要发展思路和施政特点.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统一的公平的国内市场,促进各种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实施知识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地区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贞  崔会东  李美菊  张力 《经济师》2001,(12):107-108
当今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特别是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新形势下 ,区域经济竞争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有经济实力、是否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河北省来说 ,各地区的发展条件、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科学客观地揭示这种差异 ,对于了解该省省情 ,进而针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 ,保证河北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了一系列反映竞争力的指标 ,构造相应的指标体系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对河北省各地区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 ,以求得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与此同时,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尤为突出的是东西部地区居民之间。文章特选取西部农业大省-新疆、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广东两个差异较大的省区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从人均收入水平、收入来源结构、行业等角度分析了自1978年~2008年的居民收入差异情况。在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居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并以此为根据提出缩小新疆居民收入差距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7年-2008年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乡收入数据研究表明,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仍继续扩大,但部分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部分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则继续扩大。通过对城乡收入差距比和人均国民收入排名分析发现人均国民收入较高的省份城乡收入差距较小,反之城乡收入差距较大。通过借鉴市场化指数的方法构建城乡收入公平性指数的分析表明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区域性特点,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公平性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分析表明投资、福利性财政支出、财政分权等因素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城市化及对外开放等因素则区域不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区财力差距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平衡地区差距的主要工具之一.在不考虑转移支付因素情况下,从各地人均财政收支、预算外收支及包括预算内外的财政总收支等三个方面考察的各地政府的财力差距是扩大的,尤其是在各地人均财政收入方面;而在考虑现行转移支付实施后,以人均财政收入变异系数反映的各地区人均财力的变化,呈缩小趋势,且缩小幅度越来越大.以人均财政支出变异系数反映的各地区人均财力变化在1996~1998年期间呈剧烈波动,2000年后总体呈略微上升;以各地人均财政支出为主要衡量指标,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并未起到缩小各地财力差距的作用.究其原因,出现人均财政收入变异系数的缩小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有关,具有一定"偶然性".  相似文献   

10.
广东经济不平衡发展中的地区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国华 《生产力研究》2006,(11):133-134,194
在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其内部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正常现象,但我国的社会性质以及地区差距过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决定了区域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有一定的协调关系,其差距不能过大。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紧迫性,并对广东省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金融相关比率、收入比、存贷差和存贷比等变量对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地区不平衡虽然显著,但与全国总体金融发展相比,地区差距要小得多;农村金融目前仍然处于比较明显的抑制状态,体现了政府的意志;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农村金融发展的唯一变量,政府因素、传统文化、社会资本等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因素,使我国整体及首都经济圈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不断扩大。统计检验结果显示首都经济圈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且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也较为显著。为了解决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化问题,应更多利用政府政策发挥作用,从宏观层面达到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目的。本文从财政支出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明确了各地方本级财政支出分布及支出效果,结论为首都经济圈各地区财政支出实施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是首都经济圈各地区间产生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大本级财政自给率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缩小首都经济圈各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地区增长差异分析框架,将各地区劳均产出差距分解为劳均资本差异、经济规模差异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三个部分。利用改革时期的省级数据,本文发现尽管要素投入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全要素生产率是造成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地区劳均产出差异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将成为今后中国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力量。而且,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绝对发散趋势,严重的技术扩散壁垒加剧了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马太效应”,短期内地区差距不会随经济发展而缩小,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政策对地区发展进行调节,尤其要促进地区间技术扩散,使各地区更好地分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对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妇女由于其地域、民族和性别的因素,其职业流动状况如何呢?通过比较研究,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在职业是否流动以及职业流动原因方面与其他群体存在差距。我们只有综合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各方面的力量,才能逐步消除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在职业流动中的不利因素,在各地区、各民族和各性别之间创建和谐的就业和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通过影响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原始货币供应量三个途径,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普遍存在着抑制效应;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最小;这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于缩小近年来不断拉大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具有积极作用。虽然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人民币汇率政策依然应该将实现内外均衡作为自己的核心目标,以避免目标多样化而弱化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6.
费丹 《经济论坛》2000,(19):31-31
一、知识经济:申国西部经济跳跃式发展的契机 知识经济是一种直接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扩散、使用基础上的新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依托,知识资本成为社会的首要资本,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知识技术的首要推动。一知识经济的兴起之所以成为西部经济跳跃式发展的契机,有三个原因:一是知识更新的无限性和人们对知识占有使用的共享性。二是科技对经济发展作用的跳跃性。三是知识经济的最初发展阶段是落后国家和地区缩小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差距的最佳时机。目前,知识经济尚处于初步阶段,即使在最早迎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十一五"时期就提出了和谐发展的目标,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十一五"时期政府的抉择首先是保证"国富",但是从"十二五"开始,中国正在从注重"国富"转向注重"民富"。在澄清三个观念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发展的要义在民富"和"民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两个观点,认为实现民富的重中之重是要缩小各地区、各阶层、各行业人员收入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士华 《经济问题》2005,(10):40-42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微观数据,使用Logit模型来分析教育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以及农村劳动力迁移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90,自引:1,他引:89  
本文考察了 1 980— 2 0 0 1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趋势 ,并对地区差距的形成渊源、未来发展战略的相关文献做了综述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基尼系数的分解结果表明 ,中国地区经济的总体差距在 2 0世纪 80年代有所下降 ,但在 90年代却呈上升趋势 ,地区经济的总体差距主要来自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差距 ,在各地区内部不存在所谓的俱乐部收敛。经济、地理、历史等多种因素使沿海地区处在了比较高的发展起点上 ,地区发展战略、全球化、经济自由化 ,要素市场的扭曲相互交织 ,对地区差距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地区差距的缩小是一个长期任务。中央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各地区推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研究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分析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成为决策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影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如何定量化地分析和揭示影响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潜在综合因素的影响,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缩小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的重要基础之一。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各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我们必须对各省市经济竞争力进行正确的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