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才溪,当年的“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有88%青壮年男子当红军,先后为国捐躯1000多人,被授予共和国将军的有10人,赢得了“将军之乡”和“九军十八师”的美誉;如今,新一代才溪人又有80%青壮年男子闯特区,涌现出一大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相似文献   

2.
柳群 《广西经济》2008,(9):18-20
临桂,是一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土地,享有“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的美称。从唐至清.广西9个状元中有5个临桂人。从民国政府以来临桂籍将军有50多位.以民国代总统李宗仁、民国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李天佑等为杰出代表。还有享誉海内外的奥运冠军唐灵生、李婷等,临桂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获金牌62枚。因而临桂堪称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流不尽的历史长河.在临桂儿女的深情中悠悠流淌。  相似文献   

3.
薛建波 《魅力中国》2010,(36):149-149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条件。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用师爱铸就师魂,用自律铸炼师德,用良好的心态彰显师德。唯此,才能使学生因“尊其师”而“信其道”,达到“不令而行”。  相似文献   

4.
唐东 《东方经济》2003,(12):24-27
秦末,赢政暴虐,激起民变。项梁,项羽.陈婴联合义军,拥立楚怀王在盱眙建都。有将军坐骑患咳喘病,久治不愈。时战况激烈,携之不能征战,杀之于心不忍,遂放之山中。后将军重返旧地,忽见一野马昂首长啸,奔腾而至。将军驻足端量,竟是被弃之马,昔日骨瘦如柴,如今膘肥体壮。从采药口中得知:此山盛产白鼓丁草可医治咳喘病。玄视洞开,于是白鼓丁得名”野马追”。  相似文献   

5.
历来人们就认为社会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但自然美是艺术创造的又一源泉。古今中外有多少伟大的艺术家都热爱大自然,并从中吸取灵感,以丰富自己的创作。我国清代著名画家石涛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自认“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指着天空、树林和水面,对向他求教的青年人说:“你的老师在那里,向它们请教,听听它们的倾诉吧!”可见,他们都懂得艺术创造需得“江山之助”,“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文心雕龙物色》)的道理。我国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晚年自云:“我过去曾有一个时期——大约是五六十岁之前,多半是师法古人,从书本学;近三四十年来师法造化,到各处跑跑。”他曾游历众多名山大川,但最喜欢黄山,八十年间上下黄山十余次。每次上山必小住,少则数十日多则经年累月,自号“黄山山中人”。他遍游祖国名山大川,不断探索真山真水的艺术妙谛。愈来愈觉得晨霞暮霭云遮雾绕,草木葱茏的深山幽谷有特殊的美。于是他力求自己的创作与真山真水相融合,以奇崛的笔墨厕出苍黑的层山叠峰,致晚年画风巨变。  相似文献   

6.
襄樊市襄阳区峪山镇不仅是鄂西北革命老区中心地带,而且还是抗日的主战场。1940年5月16日,民族英雄张自忠抗击日本侵略军,率军血战本镇南部山区——长山一带,张自忠为国捐躯,初葬于本镇陈集。这里有襄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有红九军二十六师枪炮厂旧址;苏维埃列宁小学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红军井;红军射靶场;红九军二十六师司令部;以张自忠将军名字命名的“自忠乡”;有以其字命名的“荩忱集”(陈集)……  相似文献   

7.
试论杨村过山溜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山溜”是客家山歌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条件下的人文地理与经济政治等原因,“过山溜”又成为了绽放着异常风采的奇葩。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过山溜”也包含着艺术品所应具备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且它们之间在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又都相对具有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题诗岙古名虎洞山,又名洒埕岩岙。岙内山清水秀,怪石嶙峋。著名的酒埕岩就在此山岙的岙口。据说那里又是东汉梅福到横溪后修道炼丹的第一处洞天,所以后人便在此岙内建有梅福庙以作纪念。后来那个岙里来了朱元璋,而且写了一首诗题于岩壁上。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他题诗过的山岙自然非同凡响,于是后人便将此山岙改称“题诗岙”。  相似文献   

9.
柳群 《广西经济》2005,(11):27-29
如果不是踏上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目之所及,你不会相信临桂正在发生如此惊人的变化。站在临桂县城的高端俯瞰.富有现代气息的大道、广场以及一幢幢新建的豪华宾馆、酒店,一条条新开发的集观光、购物、文化、休闲、居家一街万象的商业步行街和一座座档次都居广西前列的花园式住宅小区异彩纷呈,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大都市的感觉。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令人倍感振奋。临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贤辈出。有着“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的美誉。说“状元之乡”,从唐代至清末,广西出了9个状元,  相似文献   

10.
老谭 《今日重庆》2010,(10):102-103
东汉年间,道教势力极盛。据《华阳国志·汉中志》记载:“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今青城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百姓。”陵死,子张衡承其业。衡死,子张鲁承其业。这一支教派尚鬼,称鬼道,初学其道尚未笃信者叫做鬼卒,笃信者叫做祭酒。入道的人要出五斗米,所以又称为五斗米道。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在北方发动到道众武装举事,当今通称为“黄巾大起义”。  相似文献   

11.
《宁波经济》2014,(12):58-58
一座山,因一道圣旨而名扬天下,一座山,因高僧辈出而千古流传,一座山,因一尊大佛而道场重兴。此山孕育着一座千年古刹而名震古今,雪窦山位于浙江东部的宁波奉化市溪口镇西北7.5公里处,海拔1081米。山上资圣禅寺这座千年道场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佛教丛林之一。山上景色秀丽,瀑布齐鸣,四方九峰环抱,享有“秀甲东南”之美誉。雪窦寺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中兴于现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千余年来,雪窦寺几经变迁,五毁五兴。亦有“大慈弥勒菩萨应迹道场”之称。  相似文献   

12.
殷然 《走向世界》2009,(33):30-33
一个城市的名字.或因山而得.或以水而取.不足怪诧。但若一座城市.既因山得名,又以水得名,两个名字一直并用2000多年而至今.恐怕就不多见了。《管子》曰:“凡立国都,非于广川之上.必于大山之下,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实际上.济南老城的选址.则是巧居广川之上、大山之下.两利皆得。  相似文献   

13.
趣谈名片     
名片的确是一件充满亲切感的东西,无分公私场合,作为小小的信物,它可以联络递、接者的感情。古人称名帖为“刺”,又将递贴谓之“投刺”,其本意可能有试探的意思吧。名片虽小,学问却大。岂不见人们挖空心思要在这三寸纸片上做一篇锦绣文章?常人苦于官职太小,身份不高,恐怕被人觑轻了身价,贴金的唯一办法是虚构衔头,把水搅浑,让人不知深浅。职务、名衔太多的人也同样犯愁,若搞“合唱”,实在是“舞台”太小,亦难分主次。于是,便有聪明人独自印两、三种样式各异的名片,实职、虚衔分档分类,见什么人递什么名片,大有在山唱樵歌…  相似文献   

14.
刘小雷 《发展》2012,(6):66-66
李商隐(公元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郁郁不得志。  相似文献   

15.
泰山东岳庙会的缘起 据学者考证,古昆仑山即泰山,其境不凡,有“天庭”之誉,古籍文献记载:“其光熊熊,其气魂魄。”为珍奇异物所生之地,是太帝所居之所。道家之人对泰山情有独钟。道与仙有缘,仙与山有关。《说文》云:“仙,人在山上貌,从人从山。”《释名》曰:“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要想得道成仙,就必须入山修炼。  相似文献   

16.
《山区经济》2007,(5):F0004-F0004
山西省中阳县益锦焦化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枝柯镇师庄工业园区,占地300亩,职工310人。年产冶金焦40万吨、洗精煤50万吨.是中阳县第二大纳税户.在吕梁市百强企业中排名第36位。先后被中阳县委、县政府评为“经济效益功勋企业”、“一企绿化一山先进企业”、“县级文明企业”,  相似文献   

17.
康国政 《魅力中国》2014,(1):8-8,10
粟裕将军一生南征北战,所向披靡,被誉为“常胜将军”。他在军事生涯中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不亚于任何一位元帅,得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称赞。1955年评衔时,毛泽东就曾经说过“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但因为种种原因,粟裕最终只评了个大将,但却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毛泽东对此评价“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周恩来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  相似文献   

18.
沈善增 《沪港经济》2008,(10):79-79
《老子》还真本第一篇德章,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就如开天辟地,此语一出,决定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走向。 《老子》是中国第一本站在民本立场上专对王侯说的政治哲学书,这句话里的“上德”、“下德”不是指一般的人,而是指君主,一级政权的所有人。  相似文献   

19.
从功名早成的“小神童”到享誉世界的中国画大 师,他在近代中国画坛上的顶尖地位无可替代,甚至被 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他去国远游几十年,因  相似文献   

20.
在江苏泗洪县半城镇,有—座雄伟壮观的“雪枫墓园”,这里安葬着—位人们十分崇敬的忠魂——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战斗中,英勇献身。次年2月5日,在淮北军民2万人于半城镇大王庄(四师师部所在地)隆重召开彭雪枫同志追悼大会并安葬其灵柩,当地群众家家都在门前的方桌上恭恭敬敬地摆放着一碗碗清水和一面面镜子,以颂扬彭师长“清如水,明如镜”的崇高美德。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在联合送献的挽联中,称彭师长“英名永存,—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