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修辞学理论的影响,从他那个时代起就一直是巨大无比的,这是他对整个修辞学历史的最重要的贡献。而20世纪上半叶在美国兴起的新修辞学理论,是对西方古典修辞学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包括承袭与补充,也包括挑战或否定。  相似文献   

2.
新词新语的产生与传播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以伯克的修辞理论为基础,简要探讨了新时期新词传播机制与伯克"同一"修辞理论之间的关系,指出人们为维护群体的同一,促进社会和谐而积极主动接受并运用新词,主要从接受心理因素阐释了新词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本研究将当代新修辞学领袖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的"认同"修辞说引入高校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从修辞方面培养学生的双语对比意识及文化意识,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在翻译中的创造性,该理论呈现的新视角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价格弹性与市场份额的关系是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分析的重要内容。但在对众多行业的实证研究中,两者的相关关系并不确定。这给基于"集中率-利润"假说的市场结构分析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本文用回归估计的方法分别计算了中国电冰箱行业前10个品牌的需求价格弹性,价格交叉弹性,并对不同品型(两门冰箱、三门冰箱)市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价格弹性与市场份额的关系在不同的品牌之间、同一品牌在不同的品型市场上均不相同。这表明,不同的选择条件下,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价格敏感性不尽相同。而品牌信用度正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全国文学语言研究会会长郑颐寿教授的论文集《言语修养》①(以下简称《修养》)一书,是从他的近百篇论文中选出20篇适合于大学生阅读的论文编成的。全书第一部分的第一篇《谈谈大学生的言语修养》是简说言语艺术修养的,其他部分都是谈“言语理论修养”的。它是从理论的高度对言语学的几门新学科——修饰之学(即“比较修辞学”)、文艺修辞学、规范修辞学、汉语辞章学和语体学、风格学的学科建设所做的思考、探索或总结,这是一本很有前瞻性、学术性的专著。《修养》全书都反映出对新理论的思辨。早在1982年出版的《比较修辞》中,…  相似文献   

6.
起源于古希腊法庭演说的修辞学从一开始就重视受众和受众效果,这与戏剧翻译的关注重点相一致.探索历史上与戏剧翻译联系紧密的经典修辞学受众理论,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受众论、坎贝尔和惠特利的受众中心论、布莱尔的鉴赏力之论、理查兹的现代主义修辞观、伯克的修辞观等,从中得出对戏剧翻译的启示,并以英若诚已搬上舞台且受众效果良好的译本为例,总结戏剧翻译受众效果的定义和判断译文受众效果的标准,以期为戏剧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在(1996)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一书中将认知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文化语言学"。他将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作为研究重点,认为意象、语言、文化密不可分。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古代诗歌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本文以帕尔莫文化语言学中的意象理论为基础,探讨这些古诗中酒意象的传达和翻译。  相似文献   

8.
劝说、认同、论辩等是西方修辞学,尤其是新修辞学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界定了这几个关键术语的含义,再进一步探讨如何从修辞学角度评析劝说性语篇。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礼乐文化不仅影响到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规范着古代文人的言语表达方式,即行文的内容("说什么"),以及文章的表达方式("怎么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言说的主体并不是一个自由个体,是始终被礼乐规范着的主体,要不断在政坛、文坛、神坛上变换角色。  相似文献   

10.
陈研 《企业家天地》2011,(7):198-198
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他的作品对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种族歧视、拜金主义、腐败的世风、虚伪的"民主"、"自由"、伪善的道德及殖民罪恶等现象进行了无情的嘲笑、讽刺、揭露及抨击。其中,短篇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1898)极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井尻雄士是名的美籍日裔会计学家和教育家,在会计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曾经担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并入选美国“会计名人堂”。他的研究范围广,作颇丰,其中关于会计计量理论的研究自成一派、影响广泛。在这方面,井尻教授的主要代表作是《会计计量基础——基于数学、经济学及行为学的探究》(以下简称《基础》)和《会计计量理论》(以下简称《理论》)。《理论》一书是在《基础》之上发展而成的,于1975年由美国会计学会作为《会计研究集(第十辑)》出版。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是大陆与台湾"五项共同愿景"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必将对中美经贸、政治关系等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基于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对ECFA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经济过程解释模式"、"总体权力结构解释模式"和"问题领域结构解释模式"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Langacker提出"界"(bounding)理论后,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并利用这一认知机制来分析过语言各层面的界性特征。然而,其研究一直徘徊在"无界-有界"之间的对立与转换上,笔者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有界-再界化"来发展该理论并基于此考察汉语构式"一+C+N"中C的省略情况,寻求C省与不可省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4.
英国国家审计署(NAO)所颁布的《绩效审计手册》和绩效审计报告中所提供的证据表明,在基于认知续线理论(Cognitive Continuum Theory)构建的政府绩效审计判断模式框架中,绩效审计的认知方式是偏好于"分析"的准理性;判断标准是"相似性"和"一贯性"的同时运用,但更偏好于"相似性"标准;绩效审计判断在绩效审计判断框架图中的可能的坐标方位应属于"4—6"点,而第"4"点则是最佳的审计判断方位。  相似文献   

15.
说服是国际商务谈判的关键。国际商务谈判以西方修辞学理论为指导,应借鉴西方传统修辞学的逻辑诉诸、人格诉诸、情感诉诸三种修辞劝说方式,创建有说服力的论辩模式,采取不同的劝说方式,与谈判对手沟通合作,寻找共同点,发展共同立场,达到同一,实现双赢,说服对方采取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6.
AC.利特尔顿(1886~1974)教授是闻名世界的美国当代会计学家之一。他曾经是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成员,一生对大学会计教育、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注册会计师职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为此俄亥俄州立大学会计名人堂于1956年将其遴选为会计名人。利特尔顿教授是一位极富洞察力且博学多才的会计学家,一生述颇丰,写出了包括《基础会计绪论》、(1900年以前的会计发展》、《公司会计准则绪论》、《会计理论结构》与《会计理论:连续性与变化》等在世界各国会计学界广为流传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会计献。他于1933年出版的(1900年以前的会计发展》一书是在其博士论基础上不断充实和修改而成的,该书充分体现了他擅长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研究会计问题的特点。正如郭道扬教授在1999年所撰写的《二十世纪会计史研究与会计史学的创立》一中所说,该书“研究格局具有开创性,在研究内容处理方面体现了继承和发展”。也正因如此,该书的编辑Richardson认为;“这部精深的作必将在会计专业经典献之林中占据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既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散文家,也是一位把毕生精力献给语文教育事业的教育家。本文就他的经典文化训练系列思想进行浅论。内容主要包括:经典的作用、经典的界定、大通经典欣赏的四条途径(1、语体翻译。2、白话讲解。3、白话注释。4、拟作。)、如何欣赏经典(怀着"真切的情感""设身处地"地欣赏)、如何吸收经典中的精华("批判的接受")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态势,认为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旅游产业地位的提升、旅游资源内涵的丰富、旅游需求的深度化发展、旅游活动方式多样化的新态势。同时分析了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存在的与旅游新业态要求不符的3个突出表现:(1)专业目录不能充分反映旅游新业态生动活泼的发展现状;(2)新专业建设未能充分与旅游新业态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3)专业建设面临"细分专业"或是"宽口径培养"两难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高等教育应从加强高职高专层次以及本科层次目录外专业的申报、做好新专业筹建准备、细分专业设置,兼顾宽口径专业能力的培养3个方面进行专业建设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自发表以来,在争议中不断发展,成为极具影响的一种管理理论。我国学者对泰勒科学管理思想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与反思,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内容涵盖了科学管理的前提(人性假设)、科学管理的实质(思想革命)、科学管理的归宿(提高效率)和科学管理的工具(管理技术)四个方面。人们对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研究也经历了从注重管理技术到反思"思想革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传播是试图将文化人类学和已经建立起的传播领域进行相关联结,其核心是构建和阐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沟通的模式。相关理论指出,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们因其不同的文化熏陶和经验,对同一信息的感知和期望各不相同,也因此将对他们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翻译实践中,描述性(转换)翻译将扮演更为重要的文化和认知角色,以满足目标文本读者的动机和文化预期,产生与源文本"类似"的认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