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先动者优势与后动者优势视角下的中国摩托车行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先动者优势与后动者优势的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的企业竞争优势与国外有明显差异。先动者优势表现在引进国外技术的时间先后上,与进入行业时间的关系不大,而且受到以后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影响。而后动者优势在于比先动者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
进入时机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策略问题,在恰当时机进入一个新市场常常是公司经营成功的关键。文章对先动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首创者进入时机的选择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两企业博弈模型,分析了产业首创企业进入时机的选择机制。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当后动优势占优时,企业进入时机的选择并不必然依赖于企业自身资源,产业首创者反而更可能是企业自身资源相对较弱者;(2)虽然产业发展潜力及预期利润对产业首创者的进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该促进作用随后动优势的增加而减小。文章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结论(1)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支持该结论。最后文章提出了产业产生时机的概念,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期<新经济研究>以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后动者进入市场创建竞争优势的途径进行分析,研究后动者的优势来源和成长战略.研究表明,后动者在晚进入市场的时间情况下,可以通过低成本学习、攫取成熟市场更多的信息、吸取市场先动者的错误教训来化被动为主动,并进一步通过创新与差异化的成长战略以实现竞争优势;另外,后动品牌由于没有历史包袱,往往更容易捕捉新的消费需求或开创新的竞争方式,更易采取创新与差异化的营销战略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5.
产业进入时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时机选择是现实企业在市场进入战略中一种至关重要的决策,而作为跨研究领域的热点论题,产业进入时机的研究也日趋成熟。基于文献回顾,梳理了产业进入主题的研究发展脉络和重要观点,从进入次序效应的内在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出发,强调企业在产业进入决策中关于进入时机和竞争策略选择的应用性研究,以使理论探讨更加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本文关注政策调整情境下企业如何通过意义行为获取先动优势的问题,通过对A能源公司发展过程进行案例研究,分析案例样本在外部政策压力下的意义行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贯式和趋严性特征的政策体系下,企业通过意义建构和意义给赋形成价值导向主导逻辑。企业价值导向主导逻辑与相应政策体系中蕴含的政府社会治理逻辑相契合,这种契合也最终使得企业获取先动优势。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组织意义行为和先动优势方面的研究文献,而且对于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关注企业在进入海外新兴市场时如何取得先动者优势。基于对德国大众在华业务发展的回顾与分析,我们发现大众汽车在华获取先动者优势时所采用的主要举措,一是抢占有利的市场空间;二是利用信息不完全性影响消费者偏好的形成;三是寻求合适的当地合作伙伴、培育和发挥供应商和经销商等关联企业的网络效应;四是发掘有利的政治资源、参与或影响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最后,我们讨论上述发现对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特别是进入其他新兴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企业异质性假设和企业先动优势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引入企业异质性假设,通过模拟现实中企业之间表现出来的异质性特征,分析具有潜在异质性优势的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选择,探讨企业通过产能扩张获得先动优势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市场竞争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导言   先动优势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术语,适用于那些在网络泡沫中求生存的人.奇怪的是,尽管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没有人敢质疑市场先入者的万能力量,但学者们却对先动优势一直争论不休.为数不多的勇敢提出质疑的人,被认为已不可避免地落在时代的后面.正如Gary Hamel所说,先动优势被认为是完全凌驾于评判之上的近乎神圣的颂词(Hamel,2001).  相似文献   

10.
组织惯例更新是企业进行组织优化和迭代以适应外部动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构建先动型市场导向—组织学习—组织惯例更新—动态能力—可持续竞争优势研究框架,探讨组织惯例更新触发因素与影响效应。通过对191家科技型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发现:①先动型市场导向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惯例更新,组织学习在先动型市场导向与组织惯例更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②组织惯例更新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动态能力在组织惯例更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组织惯例更新触发因素、丰富组织惯例更新结果研究,并对企业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企业价值链看战略联盟优势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企业组织生产活动的方式有三种:市场 ,公司(内部化)和战略联盟,如果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最佳规模差异大,所需要的文化氛围不一致,竞争优势和进入障碍大,战略联盟便比市场和公司具有优势,本文分析了企业(产业)价值链的构成,价值链活动的划分,价值活动的特征,论证了企业战略联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王华荣 《生产力研究》2006,(10):162-163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势理论,为落后地区抓住机遇,调整结构,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增创竞争优势提供了现实依据。忻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应抓住周围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运用后动优势理论分析我国民营航空公司经营情况及其所具有的后动优势。研究表明我国民营航空公司在人力资源、新技术运用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具有后动优势,提出民营航空公司实现后动优势的途径,即应坚持并完善有吸引力的薪酬和人事选拔制度;顺应市场需要,实施利基市场战略;不断创新,改变竞争规则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开放条件下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从波特提出竞争优势理论后,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国家、产业、企业)研究竞争优势形成问题。本文从区域产业角度入手,分析了在开放条件下,促进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因素有成本优势,歧异优势,市场需求,创新能力,区域产业簇群,政府支持这六大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中的党组织是执政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特点,也是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推动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竞争优势理论一直是战略管理研究的焦点,对竞争优势的来源,在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产业定位学派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产业选择及其在产业中的定位,企业资源学派认为这个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掌握的独特资源和能力。本文通过对苏宁电器和宏图三胞两家零售企业发展历程的探讨,指出在发展前期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产品定位,在发展中后期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所掌握的资源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动态竞争优势的模型,提出了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应该相互融合的路径,并利用1990年到2007年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这种关系。研究得出:竞争优势的取得依赖于比较优势,从而是由资源禀赋状况内生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静态竞争优势带来的剩余将不断提高资源禀赋的结构,动态比较优势会自发地导致动态竞争优势,为此,要利用静态的比较优势所获得的剩余来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从而使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渐进地高度化。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大量倒闭,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有利用先前的竞争优势的剩余提高自身的动态比较优势,外部的以美国为首的金融危机仅诱使这种情况早点出现,这也给这些地方企业提供了产业升级的压力和机遇。  相似文献   

18.
企业竞争优势的产业组织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竞争优势是产业组织研究的永恒主题,产业组织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简单外部来源.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企业竞争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产业聚集、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产业组织态势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企业和政府不能一味地强调企业能力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还必须重视企业竞争优势的产业组织来源,从企业核心能力和产业组织两方面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波特的产业位势论认为,企业的超额利润率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而企业能力论则认为,企业的不可仿制的内在的资源、能力是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从企业能力的经济特性看,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异质性使其能够获得竞争优势,但具备这些条件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只有在企业和外部环境相互依存、融合耳动的过程中,寻求培育既有能力及构建动态能力之间的平衡,才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互补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5,25(3):49-5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一大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但是,比较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也可理解为比较生产费用优势,它是由各国土地、劳力、资本等有形资源禀赋上的差别引起的。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各国同一产业之间竞争力的比较。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只有通过竞争优势的发挥,才能得到最终体现。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没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就难以实现其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