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目的:为快速准确获取基本农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集中连片信息,提出在空间数据格网化表达基础上的模糊纹理指数提取方法。研究方法:借助Super Map Objects二次开发平台,设计基本农田单要素属性信息无损格网化程序,针对100 m×100 m、200 m×200 m、400 m×400 m、800 m×800 m 4种格网尺度下的表达结果,综合分析不同尺度格网化表达的空间自相关性。在借鉴空间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分析基本农田要素空间密度分布特征,结合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设计模糊纹理指数算法,并且选取山西省泽州县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基本农田格网化表达结果可形成连续的空间密度表面,丰富了基本农田空间数据的表达方式,利于空间分析;经模糊纹理指数方法所提取的集中连片指数可用于定量化表达与分析,结合空间密度特征能快速提取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区。研究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提取基本农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基本农田保护、布局优化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
分宜县土地细碎化的中观尺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借鉴土地格局领域的研究思路,在中观尺度上研究土地细碎化,以期在研究方法、数据获取等方面寻求突破,并利用2004年分宜县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矢量对10个乡镇土地利用细碎化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景观格局指数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在中观尺度上研究土地细碎化问题,得到与微观尺度研究截然不同的结论——低山区土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其次是平原区,而丘陵区的土地破碎化程度最高。研究结论:分宜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细碎度指标的聚类结果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归纳演绎法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农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作用的研究文献,揭示其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趋势。研究发现:(1)从农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单一时间尺度研究转向时空动态变化研究;从省级、市级、区县级、街道级和空间格网尺度等单一尺度研究,逐渐转向多尺度研究;从线性相关关系研究逐渐转向非线性关系研究。(2)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多侧重划分功能分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统计数据开展省级、市级、区县级等单一行政尺度研究,近来利用空间数据开展栅格尺度的研究较多,且开始重视行政尺度或栅格尺度或者两个尺度结合的多尺度研究,试图揭示权衡与协同的多尺度效应,但尺度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国外研究集中于更小尺度考虑地方情景的农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形成机制、驱动因素,关注权衡与协同研究在空间规划、管理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农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也可指导农地多功能空间管理和农田建设实践,从而实现农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讨农牧交错区近百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利用TM、MSS遥感影像数据、地形图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对案例区百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区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方式决定了其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研究区在历史上屡受嫩江洪水影响,致使很多村庄迁移,在区域空间上引起土地利用变化;蒙古族生产方式主要是游牧,后汉族将农业生产方式带到该地区,对土地开发影响非常大.研究区在1960年代进行了三次大量内迁移民,也加速了土地的开发.研究结论研究区近百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受自然灾害、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战争、政策、体制等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5.
尺度变化对油菜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是遥感估产的基础工作之一,监测结果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随着多光谱和多空间分辨率数据集的日益普遍,多尺度遥感数据源的综合应用是进行大范围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的必然趋势,因此尺度变化对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精度影响的研究势在必行。该研究采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油菜种植面积提取,对其提取结果进行基于简单多数原则的尺度转化,得到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提取结果,通过与地面实测样方数据构建误差矩阵进行精度分析,分析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对作物种植面积遥感信息提取精度的影响。运用多种精度评价指标,从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监测方法、不同遥感监测时相等角度系统分析了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测量中的尺度效应问题。为基于多尺度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中的数据选择和精度保证问题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国内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述评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目的:增进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和原因的理解;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支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土地利用驱动力的模型化、土地利用数据的融合、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反馈机制模型化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结论:人文、尺度及地域因素是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基于格网尺度的永城市土地利用转型研究与热点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格网尺度分析河南省永城市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化规律。研究方法: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测算土地利用变化速度,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方向及原因;在格网尺度上,采用Crime stat软件探测土地利用转型热点,运用Moran指数分析土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关系与集聚状况。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动态度总体变化平缓,但城市建设用地变化较大;(2)2005—2010年各用地类型的转移幅度均比2000—2005年大,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转移方向以互相转化为主,城镇用地面积增加的来源主要是耕地和农村居民点;(3)土地利用转型热点地区在空间呈现集聚与正向相关关系,不仅数目增多,而且范围不断扩大,且集中在中心城区和路网发达区域。研究结论:(1)采煤塌陷区空间形态的复杂性及新城区的迅速发展,决定了遥感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有效手段,格网尺度的研究更能精准刻画土地利用转型的过程与特征;(2)永城市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担负着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使命,但来自于老城区采煤塌陷与新城区快速建设、处于省际边界地区强力推进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保护耕地的压力越来越大,建设用地供给侧改革的开源与节流是永城市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以徐州市区为研究区,在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较体系,利用格网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徐州市区的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区的城市化水平呈现空间差异较大,高度城市化区过于集中的特点,其次城市化水平整体存在明显的圈层结构,并在部分轴线上呈现轻微的波动特点。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基础。近二十年来,深圳市南山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对于研究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使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研究区1996-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转移特征,并探究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主要来源于水体、未利用地、耕地和林地的转入,但在后十年速度放缓,耕地、园地、水体、未利用地面积呈递减趋势;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明显的土地类型,其驱动因素主要受到经济、人口、政策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当前南山区的土地利用格局。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分类系统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研制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分类系统,为国家土地利用与覆被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宏观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提供分类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计算机试验法。研究结果:根据中分辨率卫星传感器的波谱响应特征和土地利用与覆被遥感信息获取技术,提出基于中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分类系统,并给出各个类别在遥感图像上的解译标志。研究结论:该系统基本可以满足在国家尺度上的遥感分类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浅议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不同的但是又常被人们混淆的概念,土地的集约利用是相对土地的粗放利用而言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概念源于可持续发展观念,其包括4个方面,对土地利用的认识更深刻、概念更广泛。  相似文献   

12.
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与完善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是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中的难题,通过分析我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现状和问题,建议取消乡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保留村、组和共有三种集体土地所有权,提出了规范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与我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问题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在简单介绍加拿大、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管制体系或内容以及实施方式上进行比较,归纳出其共性,从而为我国羽翼未满的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一定的启示:我国在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时,应当重视土地用途分区、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管理权限和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中国土地生态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土地生态学研究进展,思考中国土地生态学发展方向。研究方法:文献检索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生态学在土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变化、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土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和土地生态管护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研究结论:推进土地生态学发展要加快构建土地生态学知识体系,加快提升土地生态评价技术方法,加快推进面向国家战略和决策需求的土地生态学实践应用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讨在GIS与电子政务支持下的国土资源业务模式。研究方法:采用软件工程和实例分析的方法,阐述国土资源专项GIS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的相互关系,并以“土地勘测定界业务”为具体实例进行说明。研究结果:给出GIS和电子政务系统在国土资源业务办理中的运行机制,分析新模式比较传统业务办理模式的优势。研究结论:由于GIS和电子政务系统在土地勘测定界业务模式及国土资源业务模式中的作用与定位不同,应以构建GIS支持下的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系统作为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明确国土资源专项GIS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范围,发挥其不同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价格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土地价格已经很高且上涨速度很快,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经济泡沫,危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研究方法:联系实际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城市地价上涨,加深了土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研究结论:土地价格持续、迅速的增加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不采取有力措施遏止土地价格上涨的趋势,势必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国家有关部门及相关专家应密切关注这一问题的发展动向,及时出台相关合理的、科学的土地政策,消除隐患。  相似文献   

17.
划拨用地入市之前,需缴纳土地出让金,目前各地区制定的出让金标准一般都是按照标定地价的一定比例来设定。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不同地域单元应划分区片来分别制定出让金标准。在对土地增值收益及土地增值收益率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2011年为现状年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分别计算了石家庄市域不同用途土地在不同区片的土地增值收益及增值收益率。最后,将各单位的土地增值收益率分别与社会经济因子、石家庄市域的城市等别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市域内土地增值收益率进行分区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中国征地权过度使用的直接诱因。研究方法: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征地制度缺陷,特别是现行征地制度中缺乏规范严格的征地程序,是征地权经常被过度使用的直接原因。研究结论:防止征地权过度使用的主要措施是,明确限定公共利益的范围,设定规范严格的征地程序。建立健全征地程序应当成为中国当前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防止征地权过度使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ole of market failures in land markets, evidence as to their quantitative significance and the impact of land use policies designed to offset for such failures. Policies of containment and densification limit the supply of land for all urban uses. When applied as stringently as in Britain, a full net welfare evaluation shows the increased costs of space for housing substantially exceed the value of amenities generated. There is also evidence that constraints on land supply impose costs on productive uses of land in both office and retail use. Although the estimates are that these costs are considerable they relate only to the gross costs. Three possible policy changes are identified which could preserve the role of regulation in offsetting for problems of market failure while greatly relieving the costs of policy-imposed supply restrictions.  相似文献   

20.
土地规模经营应尊重农民权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规模经营虽然能带来巨大的规模效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但在市场经济深入人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化的今天,不宜大面积万是人为(行政化)推行。一方面因为我国农业人口巨大,短期转移困难,同时大规模经营下的土地单产出(单位)低小规模经营产出;另一方面因为土地的经营权已分散交给了农民,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干涉。因此只能在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权利(物权)的基础上,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土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