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定量刑情节,既包括刑法总则规定的对各种犯罪共同适用的情节,也包括刑法分则对特定犯罪适用的情节。从重或从轻处罚的标准,应该坚持"基准点"说。在减轻处罚的情况下,仍然要判处刑罚,只是区分不同的情况,在法定刑以下,或者在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多功能情节在中国刑法中属于从宽情节。多情节同向从重处罚,必须要限定在法定刑的量刑幅度内判处,可以是法定最高刑,但不可以突破,升格成加重处罚。在存在多个逆向情节的情况下,采取相互抵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2.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是现代各国刑事司法改革的重点之一,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原因是主观认识存在误区及立法不完善。为更好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提高全民尤其是司法工作者的法律水平、法律意识,强化被害人维权观;同时必须完善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立法机制。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刑法理论重点关注犯罪人的行为,很少关注被害人,被害人自身的因素也较少被纳入到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确定过程中.而某种程度上被害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往往起着刺激和推动的作用.要充分认识被害人过错的基本特征,并能从王客观角度认定被害人过错.西方学界提出了对被害人进行刑法意义限制的“分担责任学说”和“应受谴责性降低学说”两个学说,我国应以后一学说为指导完善我国刑法及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刑法理论重点关注犯罪人的行为,很少关注被害人,被害人自身的因素也较少被纳入到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确定过程中。而某种程度上被害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往往起着刺激和推动的作用。要充分认识被害人过错的基本特征,并能从主客观角度认定被害人过错。西方学界提出了对被害人进行刑法意义限制的“分担责任学说”和“应受谴责性降低学说”两个学说,我国应以后一学说为指导完善我国刑法及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5.
量刑情节问题是刑法理论界与刑法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学界同仁们的论著涉及此问题者不在少数,其中真知灼见确实不少。然而,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量刑情节问题进行系统、深入而透彻的研究,并非易事。长沙理工大学法学所副教授陈炜博士对此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认真研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量刑情节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公诉活动中的人权保障,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外,还要重视对被害人的人权保障。加强被害人人权保障是21世纪初域外刑事诉讼立法的最新发展趋势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司法实践中被害人保护存在一些缺陷,如,在侦查阶段,被害人的控告权得不到保障;在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对免予起诉和不起诉的申诉权,因其不享有当事人地位,而使该申诉权得不到保障等。因而需要强化保障被害人权益的意识,保障被害人诉讼参与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7.
金犇 《江南论坛》2014,(10):33-35
正根据当前理论界主流的观点,量刑建议是指人民检察院在法庭上对被提起公诉的被告人,在量刑裁判前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悔罪程度等情况后,依法向法院提出的刑罚处罚建议。量刑建议是伴随着法院系统主导下的量刑程序改革而产生的,是量刑规范化改革内容的一部分,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2010  相似文献   

8.
作者针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量刑失衡现象,探寻了造成量刑失衡的原因:(1)刑事立法不完备;(2)法官的素质问题;(3)审判体制的因素;(4)某些行政机关的干预等等。针对这些原因,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对策:(1)修改刑事立法;(2)实行法官责任制;(3)完善党的领导;(4)改革审判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9.
黄利红 《经济研究导刊》2011,(6):234-236,241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营造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议,阐析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概念及其必要性、可行性,并进而提出了建立中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争尧 《经贸实践》2016,(3):353-354
在我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精神疾病患病率是13.47‰.精神病人犯罪给公众带来了极大恐慌,增加了社会的潜在不安定因素,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考.屡有精神病人伤害无辜的案例折射出国家对精神病患者的监管举措和保障制度尚存漏洞.从刑法的角度,我们应当认识到精神病犯罪现有立法在认定方法上、强制医疗上存在一系列的缺陷,更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完善立法.精神病犯罪立法的完善应当从精神病人和被害人两个方面进行.被害人是精神病犯罪中最无辜的受害者,应当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和权利救济.对于精神病患者,应当从责任认定、家庭监管、强制医疗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温岭虐童事件又反映出媒体司法的影子,但该事件司法没有被媒体所影响。面对虐童行为的严重性和媒体的呼声,可以通过法官的解释权、增设罪名、增加量刑加重情节等方式解决司法困境,保护儿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被害人承诺在我国刑法中被视为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被害人承诺的刑事立法化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是公正处理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件的需要。因此,应将被害人承诺的成立条件、刑法效果以及限制性规定等内容在刑法总则中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刑法关于贪污罪的量刑标准也理应随之改进.文章对贪污罪的量刑标准进行讨论,借用经济学方法分析贪污罪的成因与防治的方法,探讨与经济形式相适应的调查.研究贪污罪要以贪污数额为基轴,以其他犯罪情节为调幅,做到质与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无被害人犯罪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刑法中规定的较少,但随着法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和现实考察的不断深入,社会的越轨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和新型化趋势,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无被害人犯罪"相关行为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广泛讨论。通过论证,得出处理"无被害人犯罪"问题应秉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在该政策的指导下,对我国有关"无被害人犯罪"问题所涉及的聚众淫乱罪和"高利贷"问题的刑事立法提出薄见,以期使其在刑法规制上更加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5.
吕锋 《江南论坛》2007,(7):30-31
自首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立法中普遍采用的量刑制度之一.这一制度对于鼓励犯罪人改过自新、分化瓦解共同犯罪人和减少司法运作成本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的论证,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在长期的立法空白后即将呼之欲出.我们结合具体实践,从检察机关的角度进一步探索该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从犯罪未遂的基本原理出发,综合各国刑事立法例及有关理论研究成果,对犯罪未遂的定罪原则和量刑原则进行分析,探讨犯罪中止,不能犯与犯罪未遂在处罚上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江河 《经济师》2006,4(4):23-23,103,142
诈骗犯罪由来已久,起源较早。其直接侵犯的是财产所有关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各国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运用刑法武器严厉打击这种犯罪。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商品生产、流通等领域以及资金市场中的诈骗犯罪活动十分突出,同时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现行刑法虽然对诈骗犯罪的规定很完善但立法规定毕竟是有限的,实践中对诈骗罪的认定仍存在许多疑难问题。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与诈骗罪定罪量刑相关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立法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9.
诉讼欺诈行为,无论是作为诈骗罪、敲诈勒索罪还是独立成罪,探讨其罪刑关系的基础问题对于立法实践是非常必要的。从犯罪本质出发,诉讼欺诈行为侵害了双重法益;从法益保护优先性角度考虑,由于诉讼欺诈行为与诈骗罪在手段和目的上应当存在着牵连关系,因此在立法上应综合考虑对不同法益的保护方式,通过增设诉讼欺诈罪、并与诈骗罪择重处罚来协调罪刑关系。同时在定罪量刑中尚需解决好犯罪完成形态及共同犯罪等犯罪形态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第二医药用途发明可被专利已成为世界立法趋势。中国现有立法中狭义的第二医药用途专利可以获得专利保护。英美司法实践发展出主观意图测试、客观意图测试和外在表现测试3种侵权认定标准,分别对应过错和无过错侵权原则。中国需在原研药创新、仿制药产业和药品可及性三元平衡视角下,选择综合进路。在第二医药用途专利直接侵权认定标准上,应坚持无过错标准,仅考虑仿制药厂的简明标签行为是否符合法定要求,以此判断是否落入第二医药用途专利保护范围。在间接侵权认定上,应坚持过错标准和因果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