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枫 《世界通讯》2001,(9):24-28
根据科学家研究,全球气候在最近100万年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平均气温上升9℃-16℃。气候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也有人为因素,如工业化以来大量燃烧石化燃料,大气中二氧化碳、氧化氮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剧增。而气候变化的结果导致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等,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磊 《上海经济》2005,(2):30-31
经过7年多的等待,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且旨在防止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终于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一议定书被认为是国际环境外交的里程碑,而在经济学家的眼中,它同时被解读为事关各国经济利益和未来发展权益的重大事件,引起了经济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宗希宽 《科学决策》2007,(11):21-22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大变化会对生态系统、社会经济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政治、外交热点问题。已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延缓气候变化为目的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4.
《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成果。人类过去几百年时间走过了一段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气候变暖是对地球环境最主要、最现实的威胁,是与贫困问题和恐怖主义同等严峻的全球性挑战。  相似文献   

5.
在经7年艰难谈判,随着俄罗斯递交加入《京都议定书》的文件,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有关专家表示,《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对中国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6.
《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成果。人类过去几百年时间走过了一段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气候变暖是对地球环境最主要、最现实的威胁,是与贫困问题和恐怖主义同等严峻的全球性挑战。  相似文献   

7.
历经7年艰难谈判,随着俄罗斯递交加入《京都议定书》的文件,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有关专家表示,《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对中国意味深长!《京都议定书》给中国敲响环保警钟,中国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在深层次上,中国由此获得数十亿元商机的同时,还将推动中国能源结构的声革!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澳大利亚与发达国家的关系、澳大利亚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以及陆克文政府与霍华德政府政策比较的三个视角,分析了陆克文政府未来的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特点,其分别是:第一,在发达国家阵营内,从追随美国制衡欧盟演变为在美欧之间权衡;第二,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的方面,陆克文政府坚持"有限区别"原则与合作原则;第三,与霍华德政府的政策仍有继承和衔接,其目标是本国利益最大化。澳大利亚气候变化政策新动向给中国的启示是:中澳两国应加强能源合作(特别是在清洁能源及科技服务方面的合作),中国还应借鉴澳大利亚产业转型经验并在能源服务方面进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重大问题。 2 0 0 2年 3月日本重新修订《地球温室化对策推进大纲》 ,同年 6月正式批准《京都议定书》。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战略目标 ,日本拟采取一系列措施 ,争取实现“环境与开发两立”。同时 ,日本仍面临一定困难 ,要实现既定目标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0.
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及其地区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何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含义主要表现为对近期的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这种负面影响不仅表现为近期的经济代价 ,还表现为对长远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制约。但是减缓气候变化可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 ,促进可持续发展 ,产生许多对国民经济的积极效应。实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目标 ,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均有着相应的经济影响。国际政治影响源于国家经济利益差异 ,从而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导致国际政治集团的分化与重组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澳大利亚与发达国家的关系、澳大利亚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以及陆克文政府与霍华德政府政策比较的三个视角,分析了陆克文政府未来的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特点,其分别是:第一,在发达国家阵营内,从追随美国制衡欧盟演变为在美欧之间权衡;第二,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的方面,陆克文政府坚持"有限区别"原则与合作原则;第三,与霍华德政府的政策仍有继承和衔接,其目标是本国利益最大化。澳大利亚气候变化政策新动向给中国的启示是:中澳两国应加强能源合作(特别是在清洁能源及科技服务方面的合作),中国还应借鉴澳大利亚产业转型经验并在能源服务方面进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2013,(22):14-15
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世界各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框架下开展了一系列谈判,取得了重要成果。我国政府积极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绿色低碳发展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取向和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在延期一天半后,于当地时间2011年12月11日上午6时在南非德班闭幕。会议通过了四个决议,包括批准《京都议定书》工作组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等。  相似文献   

14.
叶舟 《特区经济》2020,(1):143-145
早期《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的体系化研究强调整个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形式构建,随着体系化进程的实质化,研究转向《应对气候变化法》单行法的体系化建构。此时,面临管制性、政策性立法模式选择的矛盾,气候变化信息公开部分的立法体系化能同时兼顾气候变化特殊性与立法模式交叉属性,可作为突破该障碍的切口。应通过协调已有国际条约与国内立法、吸收司法判例实践经验完成该部分的体系化,进而形成对整部法律的体系化指导。  相似文献   

15.
首先,自1988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建立以来,世界各国开展了多次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设置了减排目标,同时提出三种灵活调节机制,即适用于发达国家的排放贸易、联合履行机制,以及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清沽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界忽略了国际制度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事实上,国际制度中的知识因素在这两者关系中扮演着复杂和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在应对许多专业性国际制度的政府决策中,知识往往扮演了权威的角色;另一方面,国际制度中的国际规范对于塑造决策机构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日趋专业化的国际制度和相关的国际规范性因素正在逐步改变各国政府政策制定的运作环境。作者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一实证个案切入,通过知识建构角度论证国际制度推动了中国气候变化政策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妥善应对气候变化,是商务工作的一个重点、热点和焦点。商务工作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气候变化与商务工作的紧密关系商务工作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是在经济发展链条中的销售贸易环节做好节能减排,这与国内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一致,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必须全面认识两者的关系,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在商务领域做好气候变化的应对工作。一方面,商务工作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气候变化。虽然人类还不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界忽略了国际制度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事实上,国际制度中的知识因素在这两者关系中扮演着复杂和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在应对许多专业性国际制度的政府决策中,知识往往扮演了权威的角色;另一方面,国际制度中的国际规范对于塑造决策机构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日趋专业化的国际制度和相关的国际规范性因素正在逐步改变各国政府政策制定的运作环境。作者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一实证个案切入,通过知识建构角度论证国际制度推动了中国气候变化政策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气候变化对广西的影响越来越大,包括增加农业产量的不稳定性、林业树种的分布、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产量的下降、可养殖海域的减少、水资源分布的变化以及人类健康等。应对气候变化,广西的政策思路应包括加大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研支持力度、抓紧制定气候政策、兼顾减排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并把提高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放在首位。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工业时代对环境的开发和人为操控所造成的两大强有力因素的推动,城市化和气候变化日渐以危险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在分析城市在气候变化中的驱动作用、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城市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心的优势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纽约、芝加哥、伦敦和东京等国外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典型案例分析,对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我国可以借鉴的举措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