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一个产权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地制度历来是中国农村变革的关键,其要义在于产权。本文从产权角度对建国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作了简要分析。作者认为,产权的界定与实施决定着产权的经济绩效。土地改革以来各种农地制度创新形式的不同经济绩效都与产权清晰程度和实施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俄罗斯农业转型道路。俄罗斯采取了激进道路,推行土地私有化,改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建立起具有私有产权的家庭农场和其他经济组织,其初始的混乱导致农业生产的衰退,但在一段时间以后,农业出现改观,且发展势头强劲。文章对俄罗斯农业改革的绩效后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江雪萍 《当代经济》2016,(30):33-35
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的视角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主要从农地制度演变的过程对现行农地制度的制度缺陷,现有农地所有制关系的争议,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地权的稳定和土地承包立法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绩效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农地制度对农业及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农地制度由封建大地主土地私有制,到农民小土地私有制,再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制度多次变迁但有两次是质的变化。农地制度每次变迁内涵与绩效不同,最直接反映在农业发展速度及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  相似文献   

5.
袁林  赵雷 《经济与管理》2008,22(3):10-16
回顾我国的土地制度变迁过程,由于国家对于产权界定、侧重的不同,造成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安排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造成了不同的经济绩效。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主要的土地制度安排的绩效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是对重点分析近年来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些制度创新的分析,我们发现,制度约束和锁定是造成经济低效的主要原因,为此,国家尤其是地方政府,如何使制度安排的绩效更大,为农村土地制变迁减轻压力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个法律"所有权"存在重大缺陷的制度,必然导致在其框架下的其它正式制度难以自洽,也使得法律规定下的产权制度难以发挥其激励约束功能,这正是当代中国农地制度问题的核心。文章围绕这一主题,就当代中国农地法律和产权制度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后果进行了分析,也试图从这一角度解释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现状及改革困境。  相似文献   

7.
采用时期加权的两阶段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了1958—1977年、1978—2002年、2003—2010年三个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结论:农地制度变迁本身及其对农业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内生配置作用共同影响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其经济绩效明显;在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和农地流转制度合法化的背景下,农地作为资本的杠杆性功能更强。最后针对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加速增强农地的资本杠杆功能、为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开拓有效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地制度绩效与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是源于它明显的制度缺陷,其中两田制、规模经营、“四荒”地拍卖和扶持专业大户等均通俗读物以做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故随着新《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和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开展,如何赋予农民长期面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建立完善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与抓好农地制度创新的环境建设等则成为新时期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吕晨钟 《经济师》2020,(7):12-13
文章在对目前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地产权制度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包括土地经济利益困局和基层政治利益困局,并对农地产权制度的模糊性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的一些建议:培育改革意识、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立法、完善配套机制,对农地产权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二三产业,这些人剩下的土地,正通过各种方式流转到那些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手中。农地流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要使农地流转顺畅进行,必须形成规范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资源集中功能和生活保障功能转向经济激励功能和(市场)主体培育功能,进而转向资源配置功能,这是我国集体土地产权模式经济功能的演变路径,它反映了不同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基于制度匹配观点的分析表明:(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其实需要不同的制度匹配;(2)未来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必须联动进行。  相似文献   

12.
褚伟强 《经济师》2009,(12):44-45
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国今天及日后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应遵循以下四奈规律:农地产权制度一定要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人为本,关注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然带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全国各个地区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条件和时机不可能一致,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不能一刀切;科技的发展不一定就引起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也可能是精耕细作、高产高效的小农业.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农地产权安排的内在权利冲突及其在经济上的后果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农地承包制对农业投资水平和技术选择的影响。承包期限的延长对农业投入的影响是有限的、有条件的,承包制不利于规模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需下放土地制度创新的权利并遵循地域差异化、产业差异化和所有权主体差异化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与绩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淑春 《经济与管理》2008,22(10):23-27
改革开放以来,以1988年宪法修正为标志,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经历了从“禁止流转、允许流转到放开流转”和由模糊不清到明确鼓励的过程。农村土地流转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到现今已经发展了近20年,但它的发展始终不顺畅,农地流转十分滞后。流转权利不充分、流转动力不足、流转机制未形成、流转条件受约束是农地流转缓慢的四大瓶颈。为了突破这四大瓶颈,我们必须坚持“所有权不干预流转权”、创造农地流转条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允许通过抵押等进行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7.
张旭东 《生产力研究》2003,(1):21-22,25
明确农地所有权 ,稳定承包权 ,放活使用权。使人治封闭静态的土地资源在法治开放的市场流动中增值 ,通过农户承包农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提高土地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使农村与农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一制度的缺陷也开始日益暴露,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农业发展缓慢,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制度障碍,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地股份合作制制度绩效的内生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内生交易费用理论对中国农地股份合作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认为其现行产权安排、治理机制与分配制度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较高的内生交易费用 ,并由此降低了该制度的绩效。因此 ,适时地进行产权结构的明晰、治理合约的遴选和分配制度的创新是降低内生交易费用 ,提升我国农地股份合作制制度绩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需要农地制度的创新.农地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设计必须兼顾社会保障与效率两重功能,国有制、个人所有制、土地股份制都不符合这一原则.作者的产权分析框架认为,产权效率取决于权利的界定及实施.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通过农地权利的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制度的创新,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村集体组织与农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