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晓燕 《河北企业》2024,(2):128-130
随着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不断完善以及投资者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变高,相较于传统的成本模式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更能反映出企业资产真实价值,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变更计量模式,改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由于成本模式计量与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方式不同,对财务的影响也不同,所以以J公司为例,研究其变更计量模式后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并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决定因素.在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中,有97%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动机主要有:披露成本较低,迎合监管层谨慎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导向,基于业绩平稳的考虑.在房地产市场繁荣、价格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少部分公司为了增加融资数量,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也有部分公司管理层基于美化财务指标的目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无论是从会计资讯功能还是契约功能来看,投资性房地产理论上更适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助于增加利润的信息含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能为资本市场提供价值相关度更高的信息.因此,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完善准则的建设、倡导更多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当是监管层在投资性房地产项目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却只有少数公司采用这一计量模式。本文从成本收益视角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发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初始成本较高,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和现金流出,以及会引起企业盈余和股利的波动。这也是我国企业较少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前提,但是伴随大量金融工具的出现,这种历史成本计量开始显示出自身的发展薄弱。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文章在阐述公允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以及公允价值会计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当前公允价值会计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如何优化公允价值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查阅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年报,研究了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公允价计量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允价值模式只被少数几家公司所采用,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并不重大,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了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广泛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某一上市地产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于该公司利用公允价值增利的案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公司2012年度通过对增加投资的房地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既从账面上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又方便了公司进行盈余管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一方面可以更加全面地反应企业的收益,但也存在公允价值难以确定、操作性差等缺点。为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本文最后给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可以选择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条件严格,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第二,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科学合理的估计。在新准则出台时,预测很多公司会倾向于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实际上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甚少。影响企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某一上市地产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于该公司利用公允价值增利的案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公司2012年度通过对增加投资的房地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既从账面上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又方便了公司进行盈余管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一方面可以更加全面地反应企业的收益,但也存在公允价值难以确定、操作性差等缺点。为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本文最后给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查阅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年报,研究了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公允价计量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允价值模式只被少数几家公司所采用,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并不重大,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了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广泛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明 《会计之友》2012,(32):126-128
公允价值计量一直以来都是国际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我国适度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然而该模式在公司经营业绩核算中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体系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弹性,为公司进行利润操作提供了便利。本文探讨了可能出现的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几种情况,重点结合案例分析了现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对利润的操纵。最后简要提出新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会计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公允价值计量开始成为实务界关注的重要会计问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论证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并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成为经济及金融界的热点话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出质疑,认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金融危机也促使我们思考,应该建立适用于特殊市场环境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本文拟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及影响进行探讨,并通过实证分析剖析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我国2007-2018年涉足投资性房地产的A股上市公司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应用情况,文章描述了公司对两种计量模式的选择现状,并通过总结不同行业之间计量模式选择的差异进一步研究了导致该现状的原因,理清了影响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的若干因素。同时引用飞马国际的案例研究其计量模式对公司的影响,肯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广阔的未来前景,最后为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有两种模式,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如果条件满足则允许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否则只能选用成本模式计量。当满足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时,成本可以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这种转换只是单向的。本文就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两种计量模式及相互转换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缺陷在这次席卷全美的次贷危机中暴露无遗。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从之前的备受推崇到现在的备受质疑。本文对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暴露出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不断完善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计量方法和披露要求,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与决策更加相关的会计信息,是完善和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以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倍受争议。本文讨论了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由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带来的一些问题.各国及会计界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态度及所采取的变通方式。最后,在当今环境下对我国金融机构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讨论公允价值模式的企业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确认和计量。具体包含: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新形势下对无形资产计量提出的新要求,就公允价值在无形资产计量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现行的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规定,提出了无形资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条件,并分析了无形资产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采用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20.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选择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者来说,公允价值模式更具决策相关性;而对管理层来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特定情况下可改善财务报表的资本结构,实现特定的目的。究竟哪种计量模式更受管理层青睐?本文结合管理层的动机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经济后果,分析了上市公司更偏好成本模式而非公允价值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