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连续四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对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 ,遏制通货紧缩趋势 ,克服世界经济减速带来的影响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发挥了重大作用。近来 ,经济理论界不断有人呼吁 ,积极财政政策不应长期实施 ,应该逐渐淡出。本文对此亦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论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以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选择。本文一方面评价了我国过去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应,另一方面又探讨了目前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巨大益处,并进一步提出实施扩张消费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和渐进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财政紧运行状态中,不具备长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空环境,并且我国财政自身也存在着规模、结构、制度等方面的缺陷,加上经济矛盾的复杂性,财政政策风险在所难免。因此,我们应坚持适度从紧的平衡财政政策不动摇,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要逐步淡出。  相似文献   

4.
本拟通过对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和理论的分析,揭示当前财政政策的积极影响,并为今后政府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的经济持续增长的奇迹,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美国政策采取了结构性财政政策。在税收上有增有减;在支出上有减有增。美国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对我们正在执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很重要的启示。利用护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的支出,弥补私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不足;利用财政政策的税收和转移支付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人们的收水平,增加私人的消费和投资;利用财政政策对供给的调节作用,在解决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同时,解决我国有效供给不足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积极财政政策中的国债发展战略目标应为以建立国债专项预算为核心,以提升国债增量品种和规模为基础,以提高国债利用效率为重点,以配合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和平衡政府财政收支为两冀目标的复合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8.
以国务院宣布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为标志,我国正式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型,再度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正确认识积极财政政策的科学内涵,促进我国内需扩张型经济增长,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是银行业当前不得不认真审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积极财政政策中的国债发展战略目标应为以建立国债专项预算为核心 ,以提升国债增量品种和规模为基础 ,以提高国债利用效率为重点 ,以配合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和平衡政府财政收支为两翼目标的复合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到现在已有将近五年的时间了。从目前情况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必须继续实行下去,不能“淡出”。随时间推移,主要以增支为主的财政政策出现了一些局限性,客观上要求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加以配合,从而达到既能保证财政收入,又能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自发生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及地方政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快速发展,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0年黑龙江省GDP成功跃上万亿元台阶,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投资依赖程度过高、人均经济水平较低和农村贫困人口较多等挑战,在分析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行财政政策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加大低碳经济发展的力度、支持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积极加快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旨在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一轮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启动,已持续6年的直接国债支出政策已不适应经济环境的要求,急需转型。新的财政政策应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市场机制为目标,将直接投资转化为间接调控,在熨平经济波动的同时重点着眼于前一阶段因改革忽视或延迟而又急需调整的问题,如结构性减税、税费改革、缩小城乡差距等。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政策从投资、人才流动和技术创新三方面形成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针对目前财政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缺失,应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体如:调整区域性的税收政策,消除因税收政策差异导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因素;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并建立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各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调整财政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引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了4年,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也导致了巨额赤字和巨额债务,作为经济政策,其使命不是永久性的。  相似文献   

15.
参照Tsung-wuHo(2001)假设政府财政支出的目标是实现居民效用最大化,将政府支出作为内生变量纳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和预测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均衡利率上升对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模型的数值波动模拟显示,均衡利率上升能有效改善经济结构,减小产出和通胀面对技术冲击、财政与货币政策冲击的波动。脉冲响应结果显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投资和消费存在挤出效应,但是短期内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均衡利率上升使得消费和投资面对政府财政政策冲击时的挤出效应增强,但由于利率上升带来经济结构的调整,短期内政府支出冲击反而能更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长期内对产出的负向影响并没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能源和环境的约束,如何从财税政策方面进行引导,成为各国普遍的关注的问题。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制定了有效地财税政策。文章在借鉴国外降低能源消耗、新兴能源开发、碳污染降低等方面财税措施的基础上,针对国内的具体情况,提出制定降低碳排放的相应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农村政策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农村政策运行机制应注重党政政策职能合理分工,拓展农村政策领域,以利益诱导为动力,提高农村政策的知识含量,重视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逐步淡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对经济运行逆向调节的短期选择,而非长期政策取向,因为我国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财政紧运行状态中,不具备长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空环境,并且我国财政自身也存在着规模、结构、制度等方面的缺陷,加上经济矛盾的复杂性,财政政策风险在所难免。因此,我们应坚持适度从紧的平衡财政政策不动播,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要逐步淡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需求管理政策显得力不从心,客观上要求积极财政政策从原来的需求管理为主转向供给管理为主。与积极财政政策的这种转变相适应,税收等财政政策工具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