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辩护作为相对控告而言的防御性权利,存在于刑事、民事和行政3种诉讼中。只要承认控、辩双方为一方当事人的诉讼中,控、辩地位就应该平等,辩论就应该是诉讼原则。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力量失衡,诉讼的历史是控辩力量失衡走向平衡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辩方当事人地位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辩论将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是指人身、财产、民主权利或者其他权力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其地位与其他刑事诉讼参与人有所不同.我国刑事诉讼立法明确承认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当事人地位,但从司法实践看,被害人的这种当事人地位和权利因种种原因还受到较大限制,使得被害人不能充分有效的参与刑事诉讼.本文在具体分析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不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刑事诉讼被害人在起诉阶段中的诉讼参与权、完善被害人之诉讼代理制度等几个方面的改善措施,以期提高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加强对被害人的刑事诉讼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就刑事诉讼本身来看,由于它主要解决的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刑事诉讼中,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国家与被告人之间本质上的不平衡,这是由刑事诉讼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但这种不平衡并不因其本来的存在而必然合理。探究控辩平衡意义中的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并通过诉讼制度的重新布局来矫正控辩双方地位不平等的现状,通过保障被告人人权及采取其他相关措施以达到控辩双方地位平等。  相似文献   

4.
尽管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已把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界定为当事人,但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却并不具有当事人的完全形态。该文从犯罪的本质、刑罚、刑事诉讼目的等方面综合地探究了我国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应然诉讼地位。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理学认为:刑事诉讼构造是由一定的诉讼目的所决定的,并由主要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中的诉讼基本方式所体现的控诉,辩护、裁判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在国内,也有学者称之为刑诉形式、刑诉模式、刑诉结构。在人类刑事诉讼中,  相似文献   

6.
罗毅 《特区经济》2008,(2):240-242
在民事诉讼中,为了获取胜诉判决,当事人通常会竭尽全力主张和举证。由于纠纷案件的复杂性、当事人以及代理人的诉讼技能参差不齐,当事人偶尔也会提出与己方主张相反,有利于对方当事人的证据。依据自由心证原则,在不违反辩论主义原则的情况下,法官可以通过证据共通原则做出自由的事实认定。证据共通原则是法官自由裁量权在证据认定程序中的体现,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的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7.
黄淦 《魅力中国》2010,(29):159-159
在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救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司法实践。刑事被害人通常只是作为一个诉讼法学概念为人所知,随着纠问式诉讼制度取代弹劾式诉讼,国家追诉原则逐渐取代了私人追诉原则,追究犯罪的活动被视为国家专门机构的法定职责和一种国家职能活动,检察机关取代被害人成为行驶控诉职能的当事人。被害人不再担当原告人的角色,不再是刑事诉讼的当事人。然后刑事被害人的救济却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满足,这种制度的缺失让我们很难期待作为刑事被害人的社会成员对社会充满信心。我们所主张建立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济制度弥补诉讼救济功能的不足,在诉讼方式之外,以救助,补偿等方式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济,以此完善我国被害人救济制度,让遭受侵害的主体恢复对社会的应有期望。  相似文献   

8.
宋陆 《魅力中国》2011,(21):171-172
众所周知,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调查和刑事诉讼中的重要主体。对于犯罪嫌疑人在案件调查和刑事诉讼中权力的保护,有利于维护司法的公正,同时也是刑法文明化的重要体现。然而我国长期受纠问式诉讼传统影响,在犯罪嫌疑人全力保护方面,依然需要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刑事调查中的权利,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围绕重新塑造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控侦、控审和控辩关系,结合检察权在我国司法体制中的职权定位与应有内涵,检察机关需对刑事检察权力运行机制进行结构调整和对刑事检察监督予以功能转型。在结构调整上,需构建更为民主、透明的办案参与机制,让更多的诉讼主体有效表达诉求,并适度引入动态的案件调查机制,提升检察机关审查案件的司法属性。在功能转型上,需完善律师意见听取和有关投诉处理机制,以突出亲历性更强的动态性监督,实现内部与外部监督的对接,强化监督效果,提升刑事检察监督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刑事证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知道案件情况并向司法机关提供陈述的诉讼参与人.证人是证人证言的提供者.证人证言作为刑事证据的法定种类,具有其他证据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证人证言是案件发生过程中直接了解情况者的复述,对于对立的诉讼双方而言,证人无疑是支持他们自己主张的最有利的"活证据".相比之下,书证、物证等实物证据缺乏澄清案件事实的能动性,而当事人的陈述与辩解又有夸大其词、虚假陈述之嫌.  相似文献   

11.
随着程序公正意识日益为法律职业群体所接受,程序是否违法将成为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庭审举证质证的主要内容。与实体性辩护相比,程序性辩护是根据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诉讼程序规则,指控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程序违法。笔者源于浅显的诉讼实践归纳出如下应对程序辩护误区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是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具有当事人的地位。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应当享有体系化的权利赋予和保障,对此有关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是有明确且完备的规定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但是,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被害人权利的体系化和国际化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1996年确立了控辩式刑事庭审方式,要求证人出庭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询。然而,当前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率低,对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造成了消极影响。文章立足法律和国情,从证人适格、证人证言的性质、质证权的实现等角度探究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进而从立法和制度建设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宇 《魅力中国》2010,(4X):159-159
当前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虽然规定了公诉案件被害人有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但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被害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仍有不足,需进一步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现状,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被害人权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有三项基本职能,即控诉、辩护和审判,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作用和功能.这三项基本职能分别对应控诉权、辩护权、审判权,是相关主体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也只有三项权能的充分行使才能完成诉讼活动,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保证无罪的人不受追究.不同诉讼构造下,控、辩、审权力(利)分配的表现不同.具体到审判程序中,如何合理配置控、辩、审三项权力(利),以能够高效正确的实现刑事诉讼目的一直以来都是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禁止重复追诉原则是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国家所共同遵循的一项诉讼原则。我国目前的刑事再审制度以追求实体公正为目的,因而与禁止重复追诉原则是冲突的。重构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关键是如何对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进行选择,有效地协调好刑事诉讼公正和效率两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郭艳玲 《魅力中国》2010,(26):140-140,144
推定作为一种证明方法,转移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的证明责任,已成为通说。证明责任转移会严重影响刑事被告人罪责刑的承担。根据证明责任分层理论,推定转移的是“提供征据责任”还是“说服责任”,学者争论不一。本文将从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和刑事诉讼基本理念出发,论证推定只能课以被告人“提供证据责任”。  相似文献   

18.
刘小雪 《魅力中国》2011,(2):159-160
在民事诉讼中建立和完善法官释明制度,是当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司法改革的潮流。释明制度是对古典辩论主义诉讼模式的修正,有助于协调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在诉讼中的关系。本文拟从理论方面为释明制度寻找依据,同时提出在我国建立该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韩丽欣  郑国  陆明 《老区建设》2010,(20):32-33
法律、法理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生活,说理性司法是重要和必要的。刑事审判的整个过程和判决结果都应该贯彻说理性司法的理念,寓法于理,这样才能够创造良好的诉讼环境,切实保护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达到案结事了,社会和谐的司法目标。说理性司法既是法律正义的要求,也是司法信任的体现,更是取得司法认同的基础,有利于人民法院践行人民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释了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理念的含义,并基于重树的人权保障理念,从人权保障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刑事诉讼的立法宗旨和程序设计、证据展示制度、保障律师享有单独会见权和侦控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律师的在场权等方面阐明了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