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境外经贸合作区与中非投资合作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中非务实合作,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将在非洲国家建设三至五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部分合作区已初具规模,并开始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后危机时代,中非投资合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我们需要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中非投资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实现中国与非洲各国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姜茹 《新经济》2015,(Z1):27-28
2014年末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国家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提出,商务部2015年将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创新工程。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产业集聚的平台,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从国家层面到市级层面对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现状、优势和风险等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日益密切。中非合作的重要平台——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开始举办,至今已走过18年历程,合作成绩斐然。尤其是近三年来,中资企业在非洲的已建和在建项目推动非洲新增约3万公里公路、近2万兆瓦发电能力,以及3万多公里输变电线路,此外还为非洲国家创造近90万个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全面、快速发展,中国企业赴非开展投资合作的热情不断高涨,对非贸易和投资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相当多的企业不仅成功地走入非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非洲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在总结境外电力项目投资风险的基础上,从风险表象、风险诱因、风险后果三个层面系统阐述境外电力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投资、融资、经营、资金回收、外汇管制和税务等财务风险,并通过实证与案例对境外电力项目财务风险的管控措施与方式进行研究,为中国公司"走出去",进行境外电力项目投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包括加工区、工业园区、科技产业园区等各类经济贸易合作区域,它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2013年,中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而且全方位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降低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中的风险.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可参考和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达成政府间的合作框架协议,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等.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一哄而上、面临各种风险、成效有待提高等,需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落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的相关协定,加快中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改革步伐,统筹规划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8.
中非经贸合作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资源矿产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10%左右,黄金、钻石、铜、铀等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均居世界首位.近年来,非洲大陆战略中心已转为发展经济、应对全球化和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为此,在联合自强、积极推进一体化的框架下,非洲各国加快经济建设步伐.21世纪以来,非洲经济保持稳定、持续增长,虽然局部动荡犹存,但安全形势总体趋稳,非洲作为新兴的能源资源供应地和广阔市场的战略价值日趋显现.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从各自政治经济利益和长远需要出发,增强了对非洲的关注力度.  相似文献   

9.
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关系的深度拓展,不仅是双边投资合作发展的重要依托,更是加快实现东道国SDGs的战略契机.文章以非洲为例,利用2003-2019年5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基于合作区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合作区设立对东道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的影响效应和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境外经贸合作区设立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呈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通过经济集聚、人口集聚、资本集聚、产业集聚、信用集聚五个微观机制有效推进了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为其实现SDGs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07年12月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8000亿美元,累计成立境外投资企业9900多家,分布在全球近17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从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13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境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现状与特点入手,在回顾中国境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演变历程后,对中国境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剖析,最后对中国境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我国的境外投资规模一直较小(境外投资主要限于针对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援助项目)。在1979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15项经济改革措施中,第一次明确规定允许出国办企业(第13项措施),由此对外直接投资开始作为一项政策确定下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上,我国开始鼓励扩大境外投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境外投资的行业结构不够合理,导致境外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在较低层次上徘徊,根据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和我国现有产业的比较优势,应将制造业作为我国境外投资的重点产业,有选择地投资于进口替代型的资源开发业,适当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境外投资比重,这样既能获得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又有利于向外转移富余的生产能力,还能促进国内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4.
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与我国企业“走出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下半年,商务部决定筹资200亿元在多个国家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作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共分两批批准了19家境外经贸合作区,而近期来自商务部的消息称,第三批招标批建工作也已经提上研究日程.2008年6月9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其中的15个经贸合作区联合布展,并称合作区已经完成了基础设施配套,具备了项目进区的条件,且目前的一切运行情况良好.这意谓着我国企业正在探索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走出国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分享国际市场的资源和发掘开拓国际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背景下,非洲经济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资本的进入。素以“贸易立国”著称的英国,重商主义思想在英国对外关系中彰显核心地位。基于英国与非洲国家的历史渊源和地缘政治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无论是保守党,还是工党执掌政坛,均以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经济伙伴协议》等机制性协议,  相似文献   

16.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指在国家统筹指导下,国内企业在境外建设的或参与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辐射和带动能力强、影响大的加工区、工业园区、科技产业园区等各类经济贸易合作区域.2006年,商务部把推动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作为十三项重点工程之一,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政策由此成为我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对外投资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7.
高平 《技术经济》2000,19(4):9-11
中国加速境外投资 ,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是克服国内人口与资源矛盾、打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客观需要 ,有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巩固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大国地位 ,更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在下世纪中叶扔掉发展中国家帽子必不可少的战略步骤。资本输出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划分 ,主要的有四种形式 :金融性资本流出、贸易性投资、证券投资和生产性投资。本文所谈的境外投资 ,主要指资本输出中的生产性投资。一、推进境外投资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加快了国际间直接投资的力度 ,并涌现出许多新…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作为国际性发展倡议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可,开始步入合作项目落实推进阶段,找准破局的着力点对于战略全局的推动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区位布局、运营模式上契合“一带一路”战略要求,能成为战略落实的载体.基于上述的判断,文中对合作区的运行机制加以梳理,分析政府、企业、市场三者所承担的角色.最后,对合作区在东南亚的未来布局作出展望,回证本文机制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中非经贸合作历史悠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加了中非经贸合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其中有非洲自身的因素,也有国际环境变化对非洲的影响,更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后中非经贸合作面临的新问题,探索中非经贸合作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非合作论坛等合作机制在中非经贸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真实亲诚”对非合作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为中非经贸合作指明了方向,共建“一带一路”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新的合作平台,中非经贸合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基于非洲政治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和存在的问题,今后一段时期的中非经贸合作仍需进一步开拓创新,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直接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双方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和活跃,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投资格局。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建立是中非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也是中国依据自身成功经验在海外建立经济特区的大胆尝试,其建立与运行符合双方的利益,发展潜力巨大。经贸合作区在运行的初始阶段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和困难,这就要求中非双方通力合作,克服困难,不断推进经贸合作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