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江苏省2001-2007年制造业分行业的数据,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后向和前向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外国直接投资的水平溢出效应和后向溢出效应均为负,而前向溢出效应则为正,说明江苏省制造业中内资企业主要从FDI前向溢出效应中受益,而从水平效应方向来看,外资企业的进入带来的竞争的负面作用超过了其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0~2006年江苏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江苏FDI通过前后向关联对内资企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整个外资制造行业以及外资高科技行业,通过前后向关联产生的溢出效应都非常显著。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整个外资制造行业正向溢出主要由于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所导致,对于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为负;外资高科技行业通过前后向关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溢出,对内资制造业技术效率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为正,前向关联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3.
佘璇 《经济界》2010,(6):84-88
本文利用重庆2004-2009年的数据,研究重庆外向FDI对重庆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重庆出口贸易和外向FDI的现状,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最小二乘法对重庆市出口贸易额与外向FD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本文在前面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当前重庆利用外向FDI存在的问题、现状以及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各省区1998-2011年的数据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本地研发、出口贸易和FDI的地区知识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中真正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做出显著贡献的是FDI,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实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结果。同时,外资不仅产生了地区内溢出,也产生了地区间溢出,并且地区间溢出大于地区内溢出,表明随着地方保护主义逐渐地弱化,地区间经济联系成为影响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减排技术的国际传播可以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来实现。本文通过tobit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对减少污染排放的水平溢出比较有效,而垂直溢出方面总体较差,企业规模和所有制形式都是影响环保技术垂直溢出的主要因素。扩大外资的环保技术扩散效应,需要在全国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  相似文献   

6.
从银行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房地产市场六个维度构建金融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中国金融压力进行综合评价测度,并结合LASSO-VAR模型与BK溢出指数法揭示其时频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压力指数在考察期内呈现明显波动变化态势,且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从四大区域来看,东北地区金融压力最大,西部、中部、东部地区逐级递减。从时频溢出效应来看,中国金融压力溢出效应显著,主要由短期溢出所驱动;子市场金融压力在短期内溢入、溢出水平波动较为剧烈,长期内则相对平稳。鉴于此,应兼顾短期与中长期改革目标,推动地方金融产业革新,完善“点面结合”约束机制,以有效缓解中国金融压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马克思分工协作理论为基础,重新审视了中国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具体的实证研究中,本文采用2003~2008年中国中小企业的省级面板数据,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从工业产值利税率角度考察了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差异。研究发现,要素投入对于创新绩效的贡献不显著,劳动力存在“去技术化”,但是创新活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很显著,特别是东部地区要显著优于中西部地区;企业规模差异对于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建议鼓励中小企业地理上的集聚并实行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国际R&D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国际R&D溢出与吸收模型,使用依据35个国家和地区相关数据计算的外国R&D溢出变量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实证考察了技术差距、制度因素、国内R&D强度、人力资本以及这四个因素构成的综合变量对进口贸易关联R&D溢出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金融发展变量与内外资技术差距变量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函数。本文研究了金融发展、内外资技术差距与区域经济收敛之间的关系,并使用中国1998-2007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都表明,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内外资技术差距水平都是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的...  相似文献   

10.
首先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湖北省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量和分解,然后我们分别建立FDI技术溢出测量模型和扩展Panama Teanravisitsagoo的绝对挤出效应模型,对湖北省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UR(似然不相关回归)加权的方法,进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最终分别得出面板数据的技术溢出和挤出效应的变系数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首次得出湖北省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太明显以及FDI对内资的挤出效应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short- and long-run effects of universities on geographic clustering of economic activity, labor market composition and local productivity and presents evidence of local spillovers from universities. I treat the designation of land-grant universities in the 1860s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confounding factors with a combination of synthetic control methods and event-study analyses. Three key results are obtained. First, the designation increased local population density by 6 percent within 10 years and 45 percent in 80 years. Second, the designation did not change the relative size of local manufacturing sector. Third, the designation enhanced local manufacturing output per worker by $2136 (1840 dollars; 57 percent) in 80 years while the short-run effects were negligible. Thi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roductivity in non-education sectors suggests the existence of local spillovers from universities. Over an 80-year horizon, m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crease in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reflects both the impact of direct spillovers from universities and general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that arise from the increase i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标:总体贸易成本对一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方法:测算30个样本国与其所有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和各国的总体贸易成本,并利用行业层面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将贸易成本与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禀赋一起,经验地研究总体贸易成本对一国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贸易成本可以和资本与劳动力等要素禀赋一样,成为比较优势的来源,影响一国对外出口行业的选择;一国即便不具有资本禀赋的优势,但只要不断降低总体贸易成本,完全可能选择生产并出口高贸易成本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商品。研究创新: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经验研究了总体贸易成本对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价值: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是否进口中间品,以及不同贸易类型的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不具有促进作用,与来料加工中间品进口相比,进料加工中间品进口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和稳健;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的抑制效应减弱,来料加工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增强,进料加工中间品的影响呈“U”形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修正的贸易引力模型,应用中国与175个国家(地区)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劳务输出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对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与出口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劳务输出能够带动出口增加;而劳务输出对进口没有明显影响,二者之间呈现不显著的替代关系。对样本国家(地区)按区域和收入分组的回归结果与对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我国对大多数国家(地区)的劳务输出与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外派劳务最为集中的东亚和南亚,劳务输出对出口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在进口方面,除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外,对其余各组国家(地区)的劳务输出与进口之间均为负相关关系,而这种关系通常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OECD数据,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拟合了一个"典型"经济体(包括中国)双边金融服务的出口流量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双边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及贸易壁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进出口双方的GDP、双边距离、进出口双方的经济自由度及是否使用共同语言会对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产生显著的影响;中国对主要的金融服务出口市场(包括中国香港、美国、卢森堡等)普遍贸易过度,而对小型的出口市场则普遍贸易不足;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贸易过度的经济体,贸易壁垒水平较低,而贸易不足的经济体,贸易壁垒水平则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国际贸易理论文献中,普遍有大国最优进口关税的计算公式及其证明,但却很少有大国最优出口关税的计算公式。在偶见载有大国最优出口关税的文献中,大国最优出口关税的计算公式却是根据大国最优进口关税公式推断出来的,没有经过严格的证明。本文根据通常的线性供给、需求函数假设,应用局部均衡方法,证明了大国最优出口关税的计算公式。本文的结果表明,现有文献中根据对称方法推断出来的大国最优出口关税公式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 variety of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spending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firms. The most widely employed frameworks are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the associated productivity framework. In these settings, productivity growth is related to expenditures on R&D, and an attempt is made to estimate statistically the part of productivity growth that can be attributed to R&D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surveys the expansive body of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this subject and finds a larg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f R&D on firm performance on average. However, the estimated returns vary considerably between the different studies due to differences across data samples and econometric models, as well as methodological and conceptual issues. A meta-analysis on the studies surveyed reveals that the estimated rates of return do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countries, whereas the estimated elasticities do. Furthermore, the estimated elasticiti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1980s and consistently higher in the 1990s compared with the 1970s. Hence, contrary to a widely held belief, we find no convincing evidence of an exhaustion of R&D opportunitie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相似文献   

18.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when movements of labour are limited and fiscal redistributive policies non-existent, changes in the terms of trade (the ratio between the prices of exports and imports)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redistribution of incomes or of productivity gains. The concept of productivity flows linked to price changes can be extended from the interindustry framework to deal wit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ringing some new insights into the terms of trade issues. The paper develop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computation of international flows of productivity gain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s and the meaning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 It is completed by a set of computations on Swiss relations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出口增长推动力的阶段性演进及地区分布差异。研究方法:基于中国1978~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经济转型期,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发展是中国出口增长的首要推动力;在“入世”准备期,中国出口增长由制度因素、物质要素投入协同推动;在“入世”增长期,物质要素投入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首要来源;在全球引擎期,物质要素投入协同贸易潜力主导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地区间出口贸易差距主要源于贸易潜力、资本与制度因素的三重差异。研究创新:对改革开放以来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出口增长推动力的阶段性演进进行系统研究。研究价值:针对中国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知识溢出:对研究脉络的基本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知识溢出问题获得了大量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来自经济学和区域与城市研究特别是经济地理学,本文对这两个学科在知识溢出方面的主要研究脉络进行了梳理,描述了经济学观察单元从企业转向空间的必然性,以及区域和城市研究对知识溢出问题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