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是一名犹太作家,也是美国意第绪语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短篇小说《邻居》描述了两个犹太老人的境遇,他们是邻居,从最初的排斥讽刺,到后来的相依相伴。本文着重分析两位主人公莫里斯和马吉特寻求身份认同感的过程。在这里,笔者首先分析一下犹太裔被排斥异化的原因,再重点论述他们最终找到身份认同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严格地按照一本书去生活的民族,世界上大概只有犹太人一家犹太传统智慧被分为两大部分:律法与传奇。传奇包括故事、格言、诗歌、道德训诫等。律法远比传奇枯燥艰深,但是不了解律法和律法争辩,对犹太智慧的理解就永远只能是蜻蜓点水。德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几年前接受以色列《国土报》周刊采访时被问到犹太复国主义的问题何在,"选错了邻居!"格拉斯十分肯定地说:"想想吧,要是你们当初选择了马达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18家企业的358份样本进行分析,对组织认同感量表进行本土化修订,在此基础上考察组织认同感与离职倾向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可能的调节变量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组织认同感包含忠诚、成员身份和相似性三个维度,组织认同感对离职倾向具有负向的预测效果,环境机会的调节作用不明显。通过强化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其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4.
《潮商》2017,(4)
新加坡国立大学近日出版新书《潮籍作家蓉子与新中两国互动》,以作家兼商人蓉子为主题,研究离散经验、移民与祖籍地的经济互动、以及移民的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马拉穆德是著名的犹太作家.他关注的是犹太底层民族的生活状况.《店员》 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而主位推进模式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将组成语篇的每个句子都进行主位与述位的划分,势必可以轻松找出语篇中的内在联系.这有更加利于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图与内容.本文将利用主位推进模式来分析店员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6.
身份正义是基本的社会正义。身份特权、身份歧视、社会排斥与身份摧残等现象,侵害了身份正义。身份正义吁求:奉行法治理念,兼顾分配与发展功能,保护公民基本权益来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7.
学会分享     
有这样一个故事:甲乙两个农民同时得到了玉米良种.他们的邻居知道后,便向他们俩购买.甲心想,如果所有人都种上了良种玉米,那么自己就没有优势了,秋后的收益一定会减少.于是,他拒绝了邻居的要求.而乙则是一位憨厚的人,他愿意与别人分享,邻居提出要求后,他马上慷慨地答应了.于是,他周围的邻居全都种上了良种玉米.……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的大堂经理的职业认同感。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济南市67家中国银行的营业厅的大堂经理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大堂经理的职业认同感做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银行济南分行的大堂经理的职业认同感。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济南市67家中国银行的营业厅的大堂经理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大堂经理的职业认同感做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了澳大利亚作家彼得·凯里的作品《他的非法自我》中的身份迷失问题。通过小说主人公的经历,体现了澳大利亚在追随英国和美国的过程中所遭受的,构建独立国家文化身份之难,从而谴责了新殖民主义的霸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了澳大利亚作家彼得·凯里的作品《他的非法自我》中的身份迷失问题。通过小说主人公的经历,体现了澳大利亚在追随英国和美国的过程中所遭受的,构建独立国家文化身份之难,从而谴责了新殖民主义的霸权。  相似文献   

12.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美国犹太裔作家之一。许多评论家认为罗斯是个反犹主义者,本文试图用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解读《人性的污秽》中的犹太文化母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文学创作上所表露出的对犹太民族的特殊情感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肖知兴 《中国企业家》2008,316(10):118-118
去年我教的一所美国一流大学的本科生班里,正好大致一半是华裔美国孩子,一半是犹太美国孩子。犹太孩子一方面在理论深入能力方面让我吃惊(他们好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如笋拨壳、如茧抽丝的分忻能力),另一方面更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的务实。一个领头的犹太孩子上学的同时在做他的宠物食品生意,准备在中国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一个周一,他一睑胡子拉碴.赶过来上课,我问他怎么了.橡来他趁周末的时间跑了一越福建、到耶去实地考察一家工厂。最让人印象深到的是.这个犹太孩子同时叉是我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的社会排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具有农民工和中低层灵活就业人员的"双重"弱势身份。我国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主要是通过户籍制度体现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特殊形式呈现出来的,"两个二元"带来的多重社会排斥不仅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而且极大损害了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不利于灵活就业形式的发展。因此,如何消除社会排斥,是应当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唐立新 《新远见》2008,(3):74-80
现代美国犹太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状态,一小部分犹太入从改使很多犹太入获得了安全感,安全感得到满足之后,他们诉诸更高县次的需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当中,从政又是最佳选择,这样,又一批犹太人走上政坛,最大程度上获得了成功。这样,周而复始,犹太人从政如浪潮一般,一浪盖过一浪,形成现代美国历史上蔚为壮观的"犹太从政"现象。  相似文献   

16.
面对如今瞬息万变的时势,为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紧跟建设文化强国的步伐,各行各业必须要拥有思想上的主心骨,即当前社会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植入人心的(以及根据实际作出的适应调整)过程即是文化身份的获得过程,一旦特检人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身份,就拥有了底气和硬气,这两种"气"内化于特检人心,外化为了特检形象.而从文化意义上确认和稳固的特检形象不仅能提高从业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能进一步提升社会对特检工作的认识、认可和支持.这是将文化的力量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不是读者的作家,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作为作家的资格。  相似文献   

18.
崔建 《经营者》2011,(13):14-15
印度是中国的邻居,跟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文明古圈、人口众多、经历过被殖民,现在,又同为金砖四国成员。但是我们对这个多年的邻居似乎知之甚少,谈论到印度只是对他们奇怪生活方式的惊奇,他们喝恒河水、在恒河里洗澡洗衣服、死后骨灰撒入恒河。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西部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来到东南部沿海地区,导致大量城市流动人口的出现。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在内的多方面因素,导致这一群体与当地社会的融合过程产生多重阻碍,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是流动人口难以获得社会认同感。本文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感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探寻提高其社会认同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的内部出现了代际分化,青年农民工的队伍日渐壮大.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及生活经历,他们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对城市文化的认同也有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南京市的青年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他们在乡土认同感、对城市的归属意识、生活方式的认同等方面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