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立"两型"社会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临朐县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部分,其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对于整个经济区乃至山东省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系统分析临朐县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可以为蓝色经济区内其他县域低碳经济转型发展乃至我国县域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源 《现代商业》2012,(19):83-84
本文通过对资源型城市铜陵转型前发展问题与困难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实践进行考察.研究表明:铜陵市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推进全面创新和绿色转型,创新转型初见成效,其经验值得全国相类似的资源型城市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自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低碳经济"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发展模式受到广泛认同。城市的碳排放量占了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5%,是碳排放的主体,同时,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是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发展城市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2009年以来,低碳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主题之一。邢台市作为冀南的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行业是其重要的工业支柱。作为典型的"高碳"产业,邢台的钢铁企业积极实践了低碳转型的发展策略,并配合区域产业布局调整,为邢台市节能减排做出了重大贡献,其经验对于邢台其他工业企业以及河北省乃至全国同类企业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再加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要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2015年全国为67.67万亿元,河南省为3.70万亿元,排名第5,其在全国经济中的发展地位极为重要。"十三五"时期,河南省如何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本省经济健康发展,进而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棘手难题。  相似文献   

6.
刘烁  刘林 《商场现代化》2014,(4):191-192
长沙依托"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首批"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两大平台,实现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随着低碳经济的日益深入人心,减少碳排放,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已成为长沙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温晓丽 《市场论坛》2011,(10):49-50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其整体转型的核心部分,而在当下全球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融入低碳理念也成为必然。本文着重论述了资源型城市产业低碳转型所应包含的内涵和理念,以及产业转型的几种模式,从而提出产业转型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低碳发展是我省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题中要义,也是建设低碳绿色新型能源基地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屯留县委按照省委三个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长治市委实施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大县为主线,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县域转型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经济循环,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环节。加快发展铜陵现代物流业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打造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必经之路。本文从物流需求和供给方面分析了铜陵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铜陵市现代物流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c2R模型分析了安徽省马鞍山、铜陵、淮南和淮北四大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结果表明:冶金城市铜陵市、马鞍山市的经济发展效率较高,而煤炭城市淮南市、淮北市的经济发展效率较低;安徽省的资源型城市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的作用有限。本文认为要实现安徽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另一方面必须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适度扩大城市规模。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政协一号提案"以"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为视角对低碳经济加以关注。"低碳"概念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本文通过论述低碳经济的概念等对中国如何发挥低碳经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镇江正在奋力提升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中的位置和发展质态,正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建设低碳城市是必由选择.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是加快镇江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发展,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镇人口扩大,但随之而来的城市病也日趋凸显,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城市的建筑用地增加,城市的交通,尤其是现代交通飞速发展,以车代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汽车的尾气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物质使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由此低碳城市概念应运而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出成为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的理念。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都相继提出以低碳化城市发展为目标,发展低碳经济。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度日趋加深,低碳城市的发展与"互联网+"发展密不可分。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也给低碳城市的经济发展指引了方向。安徽省合肥市在低碳城市发展中成效明显,为其他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了借鉴,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将低碳城市发展得更快,经济发展得更好,对合肥市提出了挑战,将低碳城市发展与互联网相结合,辅之以供给侧政策性指导,是合肥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从这三个侧面为合肥市低碳城市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为社会生产和居民消费活动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路径.本文重点研究了低碳经济的内涵与产业转型的关系,阐述了长沙发展低碳经济对产业转型的新要求,分析了长沙产业转型现状,提出了加快长沙产业转型的思路、目标、重点和长沙市产业转型的主要路径,并就加快长沙产业转型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唐俊 《消费导刊》2013,(3):46-47
本文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背景,对广东城市转型问题展开研究,采用定。眭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广东经济转型的动力因素及作用机制展开深入分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对广东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城市经济转型给予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快税收政策改革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能源、低排放、可持续为显著特征的低碳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量,并成为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税收政策支持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在分析低碳经济与税收政策关系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做法和有益经验,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税收政策体系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在低碳经济下,建设低碳经济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中,我们必须既遵循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一规律的同时,顺应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经济城市.本文章通过对低碳经济的概述和发展重要性的分析,以及对汉中的环境现状及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最终得出汉中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冬梅 《商业时代》2012,(27):129-130
建设低碳城市是解决当前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需要,是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当前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本文以宁夏为例,从宁夏城市化快速推进和经济社会生态发展需求出发,分阶段提出了宁夏低碳城市发展目标,建立了宁夏低碳城市评估标准和体系,最终指出要分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宁夏低碳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省共有贵阳和遵义两市被评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几年来两市在低碳模式探索和制度创新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对于研究下一步深化西南地区低碳发展的可行路径,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发展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一、两市低碳试点工作进展与成效贵阳市自201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低碳城市试点以来,把"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作为城市名片,统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既要赶,又要转"的战略目标,努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中心城市,有条件在低碳经济发展上先行先试,谋划新的战略思路,通过明确低碳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实现武汉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