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司法性争端解决机制不同于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争端解决机制。其主要依靠社会的力量来解决纠纷。国际经济争端的性质决定了其纠纷适宜通过准司法性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这种机制除注重对成员设立有力约束力外,还注重成员间利益的平衡,避免任何法律化、司法化的倾向。相比GATT无意识的准司法性争议解决尝试,WTO在借鉴了GATT的经验教训后,有目的地建立起准司法性争端解决机制:在对成员进行有力约束之余,又排斥法律化的倾向,从而稳重之余又不失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商》2015,(22)
仲裁作为一种权威性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具有准司法的性质。基于当事人的合意,将意思自治贯穿于仲裁的机理与过程,这又体现了仲裁的契约性。仲裁的契约性与司法性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隐含在契约性之下的意思自治与以司法为代表的公共利益之间的纠纷。因此,仲裁集中反映了意思自治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3.
魏清 《商》2014,(4):154-154,15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投资自由化的深入推进,双边投资协定下合同当事人之间争端类型也日益增多,复杂性日趋加剧。当前国际社会对于此类争端的解决,主要有非司法,准司法,和司法三类模式,为了能够更全面,便捷,系统的运用各类方式去解决争端,国际社会有必要更合理的运用非司法和准司法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尽管 WTO 争端解决机制对争端解决的模式、程序规则等做了多方面的完善与突破,初步形成了贸易争端解决的准司法程序,但经过近十年的运作,WTO 争端解决机制所固有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争端解决机制的公正裁决。因此,通过分析 WTO 争端解决机制这种准司法化机制在争端解决实践中的运作效果,发现制约其发挥国际贸易 " 安全阀 " 作用的顽疾,并提出有效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建设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殷切期望。针对基层法院司法功能的滞后集中反映在"人"和"物"的问题上,尤其注重从基层法院的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两方面入手进行改善,以提升人民法院司法能力。  相似文献   

6.
徇私枉法罪是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中的一种,在司法实务中虽然不属于多发罪,但对司法公信力的危害极大。目前在该罪构成条件上尚有争议。本文认为,"徇私"、"徇情"并非只是一个概念,而是需要查证的具体事项;在内外勾结案件中,司法人员应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商》2016,(9)
随着中国法制现代化地不断推进,我国在立法层面上与司法层面上的改革存在一定的脱节,譬如在审判监督程序上。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录囚制度的分析,找出其可为现代审判程序借鉴之处,建议强化当前审判监督程序主动性以及不要过度依赖制度,提高侦查和起诉环节的纠错能力,吸收古代录囚中"慎刑"、"仁道"的司法理念,给审判监督注入新的司法内涵,以提高当前审判监督程序的作用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涉诉信访案件,作为司法救济之外的蹊径,已然成为信访案件中的"主力军"。涉诉信访严格来说不能被称之为规范意义上的司法行为,但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它又是我国司法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诉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其作为法院审判工作的域外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判质效。因此,涉诉信访工作是当前人民法院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筹建中的公司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法律主体,它在私法属性上应属于“准法人”,有基于筹建事务所必需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能够相对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研究筹建中的公司的法律地位对完善法人学说以及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同类型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第一次出门推销,面对着大街上来去匆匆的行人,心中直嘀咕:我该向谁推销呢? 推销专家说:"获取订单的道路是从寻找准顾客开始的。"没错,找不到准顾客就无法推销产品。然而,准顾客在哪里呢?没有人在脸上贴个标签说:"我需要××产品"呀!推销员必须从茫茫人海中找  相似文献   

11.
杨毅  刘浪 《价格月刊》2002,(6):37-37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立法、司法的出发点都是维护少数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的思想根深蒂固.虽然先秦就萌现了"以民为贵"的民本思想和"法不阿贵"的司法平等观,但这仅仅停留在道德理论的层面上,并没有作为立法、司法的理论基础,更没有施诸法律实践.鸦片战争后,西风东渐,有志之士开始从闭关自大的迷梦中猛醒过后,踏上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在中国才逐渐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沈娟 《致富时代》2015,(2):157+159
"地沟油"的生产、销售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我们"舌尖上的安全"需要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在立法和司法上做到有效的分工结合。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作为解决官民纠纷的司法维权手段,法院的中立性决定其必须依据法律及事实作出司法判断.而基于行政诉讼私权保护目的,司法裁判权不能单单作出是或者否的简单价值认定,司法变更权的设置则是实现私权保护的有效保障,因为行政权的高权性对于私权往往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地位,私权应当受到司法权的倾斜式保护.值得警醒的是,这种倾斜式保护并不是无限制的一边倒,司法变更权只有在合法范围内行使,才能实现其私权保护目的,并且可以避免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干预之虞.笔者以为,对于司法变更权的合法行使,关键落实在明确"明显不当"四个字上,原则上法院只有在判定行政处罚"明显不当"的情形下方能依据新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行使司法变更权.  相似文献   

14.
《商》2015,(14)
在结束不久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依法治国"第一次成为全会的主题,为司法公信力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契机。本文以依法治国为精神指向,从利益平衡入手,分析利益的冲突与平衡对我国司法公信力树立的影响,通过分析司法公信力建设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指引新路。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3):233-234
作为保护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相关民事权益的程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一新一旧、"分庭抗礼"特点,二者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与司法目的,在适用范围上具有一定重合,因此,在实务中如何将当事人刑事和解与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进行有效衔接,避免程序不安定,提升对被害人民事权益的有效保护,是当下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法下的民事诉讼中,"对物管辖"包括"纯正的对物管辖"和广义的"准对物管辖"。"对物诉讼"则可分为"纯正的对物诉讼"和"准对物诉讼"。原告既可以特定的人为被告提起"对人诉讼",也可以"物"为被告提起"纯正的对物诉讼"。在"对人诉讼"中,如果法院无法对被告行使"对人管辖",还可基于广义的"准对物管辖"获得对案件的管辖权。基于广义的"准对物管辖"的诉讼被称为"准对物诉讼",仅对特定的被告具有拘束力。基于"纯正的对物管辖"的诉讼被称为"纯正的对物诉讼",具有对世效力。"对物管辖"客观上起到了限制责任的作用,且在一定情形下可以转化为"对人管辖",但"对人管辖"不能转化为"对物管辖"。我国民诉法有必要借鉴美国法的相关规定,即要求我国法院以被告在我国境内可供扣押的财产为依据行使管辖权之前,应确保该争议与被告财产之间,或者被告与我国之间具有"最低联系"。  相似文献   

17.
《商》2016,(8)
面对陪审制运行中遭遇的现实困境,"实用主义"、"理想主义"、"虚无主义"观念并生。但在我国司法公信力不足、司法权威乏力、司法裁判缺乏认同、司法腐败与司法地方化语境下,陪审制的更新和改革成为题中之意。探讨在坚持民主的前提,最大限度的追求公平正义的视域下,明确陪审员权利、明确适用的案件范围和类型、改革陪审员遴选机制,有助于司法裁判的形式合理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18.
关怡楠 《商》2012,(19):145-146
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以下简称为《行政强制法》)作为切入点,以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行政强制法》中"应当"、"可以"、"不得"、"有权"等关键词,来理清这几个词在立法文本中的涵义及其关系,使得我们能更好的在立法、执法与司法的层面上来理解我国法律当中的这些关键词,并进而提高我们立法、执法与司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呈现出了准立法的属性。这种司法立法现象发挥着弥补制定法缺陷,发展续造法律以适应现实社会状况等独特的功能,因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与我国的立法体制和结构相悖,又缺乏民主性等原因,其存在的正当性受到质疑。实际上,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完全可以趋利避害,在有效发挥司法立法的独特功能的同时,消除对司法立法正当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20.
杜占华  郭娇玉 《消费导刊》2009,(21):144-144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将"宽严相济"落实到司法实践中,是司法工作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内涵,进而着重分析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不起诉裁量权的行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裁量不起诉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