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变迁中校园文化的多元化,目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新的挑战,青年亚文化在诸多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阐述青年亚文化的涵义、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分析青年亚文化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社会改革处于攻坚期、文化更为多元的现实和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引导青年亚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
张洪华 《品牌》2014,(12):209-209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网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运用空间,以便更广泛的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是响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育水平,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主学习、自由思想交流的环境。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国内外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研究现状,从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目的意义、作用与优势、可行性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刻把握时代特征、时代环境、个体特点、教育方式和教育素材等,在利用传统教育的优势基础上牢牢抓准核心点、关键点。红歌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氧吧",是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用有温度的"红歌"做好当代大学生"拔节孕穗期"思政教育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但是很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有一些问题,文章从价值取向、思想动态等多方面列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环境、学校因素、家庭影响等多方面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大力推广,新媒体应时而生。"新媒体"信息传播影响这当代大学生,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有效地识别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首先概述新媒体传播模式,然后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新媒体产生的影响,再次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新媒体传播模式构建路径,最后尝试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新媒体传播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战疫背景下,部分青年对疫情的严重性缺乏认识,对党和政府的号召持"佛系"、冷漠的态度,重要原因之一是部分青年政治觉悟不高.本文在分析实证调查数据与战疫背景下青年群体政治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前提下,从增强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感、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突显课程思政在提高政治认同教育实效中的作用、发挥协同教育的联动作用、加...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是运用网络媒介的庞大群体。网络媒介作为网络内容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论证了微时代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的现实,分析网络话语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的特征与原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运用网络媒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商》2014,(21):292-293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养成教育对大学生思政方面的重要性、基本内容以及特点,强调养成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让思想教育的载体多样化,为思政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采取思想教育的目标,让大学生实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蒋珂佳 《商》2013,(22):334-334
高职院校基层团建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当前,青年学生群体呈现出新的特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重视高职院校基层团建工作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论述对于基层团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心得和体会,结合我院基层团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2015,(5)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面临了更多的机遇。不断丰富的信息化社会文明形势,也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无论是对于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过程来说,还是网络信息化向大学生主动推送的各种信息,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就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在网络时代下寻求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升的策略。希望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同步能够实现大学教育思政工作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我党事业的后背力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迫切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牢固的价值取向。首先对"以人文本"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然后指出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我党事业的后背力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迫切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牢固的价值取向。首先对“以人文本”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然后指出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王钧永 《商》2014,(32):194-19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手机QQ、MSN、博客为主要标志的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学生作为我国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深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新媒体环境的产生不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的界定以及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然后阐述了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对对策,以引导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开展。  相似文献   

14.
薛新 《商》2013,(9Z):233-233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大学生成为网络发展中的特殊群体,要重视W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接着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传播载体,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要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分析了疫情防控视域下网络载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求借助网络载体的优势解决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并从提升育人成效的角度阐述利用网络载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对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打造高校思政教育新平台,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课程、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阮飞 《中国报业》2014,(8):95-96
人文关怀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也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思想已有多年,本文从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主题调查入手,提出了提高教师人文关怀素养、构建"大思政"观念下的学校思政工作新格局、形成思政工作合力等措施,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分析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子,新举措,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播是品牌力塑造的主要途径,对于身处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尤其是其中的青年亚文化参与者这一特殊群体而言,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进行一些分众传播。那么,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青年亚文化是如何传播的呢?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日益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娱乐方式、释压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本文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并提出对策.高校思政教育应当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利用网络上的积极因素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尽可能减少网络负面消息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