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师》2014,(10)
近年来许多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掀起了一股私有化退市的浪潮,比如盛大网络,阿里巴巴,小肥羊等知名企业。在国内许多企业还在排队等待IPO之时,这些好不容易上市了的企业为什么会选择私有化退市呢?本文以分众传媒的退市案例来解读企业选择退市的原因以及海外退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如今,在多数企业竭尽全力争取上市机会的同时却出现了一批私有化企业。为何这些企业在经历艰难的上市之旅后又选择私有化退市呢?本文对上市公司私有化简单概述,主要对私有化动因进行探索,主要包括摆脱资本市场的监管、长期战略目标的选择、企业价值重估实现增值及产业链整合增强集团竞争优势等动因。  相似文献   

3.
刘向东  常德鹏 《南方金融》2012,(7):53-56,60
近期,出于对股价低迷、支付费用高,或长远战略调整、转换场地上市等因素的考虑,中国海外概念股开始集体主动回归,阿里巴巴、盛大、小肥羊实施私有化退市。然而,中国境外上市企业私有化退市面临着代价过高、程序繁杂、回归A股困难以及潜在诉讼等风险。因此,我国应结合本国实际,适时推出国际板,完善主板、创业板双向退市制度,推行国有上市企业私有化,引导企业理性上市融资和私有化退市,确保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合理分配报酬,实现全员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2015年以来,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掀起了一股退市浪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上了私有化退市的道路。奇虎360于2016年在纽交所正式摘牌,完成私有化,2017年在国内借壳江南嘉捷成功上市。本文以奇虎360为例,分析奇虎360私有化回归的动因及效果,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建滨 《新理财》2013,(8):91-92,8
2011年以来,相当数量的在美上市中国企业选择私有化退市。2011年和2012年甚至出现从美国资本市场退市的中国企业数量超过新上市数量的罕见情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选择退市,主要是考虑到:首先,美国资本市场市盈率偏低,融资效率不高;其次,美国法律繁复,监管严厉,律师、会计师及其他专家的收费不菲,企业在美国上市的合规成本较高;第三,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成本较高。除少数极端案例外,大部分退市  相似文献   

6.
郑函 《首席财务官》2012,(3):30-34,10
据美国投行罗仕证券近日统计,2011年共有22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或已经完成私有化退市。毫无疑问,上市对许多公司来说都是一个不甚轻松的梦想,在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最终圆梦之后,又为何要主动离开这个来之不易的舞台?与被动离开市场的公司相比,这些主动进行私有化退市的公司更多的是"两利相权取其重"的选择。上市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出去。在永恒的资本市场里,上市热和退市潮并不冲突。"私有化"或许是突破某种资本困局的一种双向解题法,当然必须遵循风险与收益均衡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7.
卢轶 《会计师》2016,(4):78-79
2010年以来,由于中概股股价走低、企业价值被低估、海外融资闭塞、上市成本过高或企业想重新整合等原因,很多中概股公司前赴后继的追逐着私有化的潮流。但是,中概股私有化回归本土后又面临一定的风险,如私有化时的资金需求过大、私有化要约价过低侵害中小股东权益、再上市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等。中概股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到底是一念天堂还是一念地狱,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概念股曾一度受到境外投资者的热捧,然而自中概股在美国遭受集体退市风波以来,中概股一度陷入诚信危机。在美中国概念股主要退市方式包括退至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或粉单市场继续交易以及完成私有化主动要求摘牌等。2010年中国第一家在美上市企业绿诺科技被摘牌退市,2011年全年退市企业达16家,2012年25家在美上市企业宣布退市计划,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优质企业一直热衷赴美上市,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成功的标志之一。但最近风向突转,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掀起了私有化浪潮,在很短的时间内,中概股私有化的公司达20多家,金额超过了230亿美元。中概股私有化是由大股东及其战略投资者收购上市流通的所有股份,从美国的纳斯达克或纽交所退市,成为一家非上市企业。在发布私有化的公司中,既有奇虎360这样的巨无霸型企业,也有陌陌这样的刚上市半年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退市,分为被动退市和主动退市。更有一些公司在短时间内完成私有化,并成功借壳回归中国市场。中概股大量私有化回归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讨,从而来判断是否应该制止或者约束私有化。本文回顾了2015年美国中概股私有化的进展情况。并使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原因。本文分别选择分众传媒和完美世界来研究,形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部分中概股私有化与其股价被低估以及盈利能力降低有关,私有化退市是战略调整的需要;也有部分中概股私有化是为了赚取利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频遭做空,股票市值普遍走低,被迫退市或者主动进行私有化现象日趋常见,中概股在美上市进入冰封期,而伴随这场危机所引发的中概股证券集体诉讼  相似文献   

12.
洪卫东,北京宇信易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清华大学工学学士、EMBA,曾荣获"2012优秀董事长"、"十大金融科技企业杰出人物奖"、"IT渠道十大年度人物"、"中国金融IT企业精英人物"等奖项。由于部分在美上市公司涉及财务造假风波,美国中介机构借机大举做空中国概念股(简称中概股)等原因,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开始主动寻求退市,形成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私有化热潮。  相似文献   

13.
公司融资择时行为是学术界广为关注的研究话题,然而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公司在单一资本市场上的资本结构调整,较少结合多个资本市场对公司选择上市地点和上市方式实施融资的话题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以分众传媒为案例研究对象,从市场时机视角考察其海外上市、私有化退市以及在中国资本市场反向收购行为,构建了基于市场时机视角公司上市地点与上市方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市场时机理论与公司融资行为领域的研究视野,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在多个资本市场实施资本运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近期境外中概股遭遇股价暴跌和诚信危机的背景,认为这既有中概股良莠不齐、会计造假、商业模式受质疑以及VIE潜在道德风险等企业层面的原因,亦受境外投资人担忧中国经济放缓、做空利益链集体猎杀和中美跨境监管漏洞等外部因素影响。此次危机将引发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骨牌效应",改变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方向及节奏,并令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争取上市资源的格局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5.
招商南油是中国已退市企业重新上市的首例,它打通了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的渠道,退市这几年,在控股股东,公司治理和经营方针等采取了积极的举措,使公司恢复了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达到重新上市的条件,这些经验都是值得想重新上市的企业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企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中国市场,特别是2000年后美国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催生着中国企业向海外资本市场进军的梦想,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发展蒸蒸日上。但美好总是短暂的,仅仅在2015年多达32家中概股宣布私有化,中概股大有集体从美股出逃的架势。2016年,聚美优品宣布私有化方案。聚美优品的退市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讨论,而其以IPO价格32%的私有化方案更是引发了部分公众股东的不满和质疑,一时间舆论铺天盖地,争议不断。聚美优品为何要进行私有化?为何符合法定程序的私有化退市唯独聚美优品的风波这么大?聚美优品的私有化又将如何进行?本案例通过对中概股纷纷退出美股市场,来探究影响聚美优品私有化进程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艰难的上市过程之后最终选择顺应资本市场的形势变化抽身而退,这种退市现象无论是对于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还是正在为进入异地资本市场积极热身的国内企业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私有化作为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其目的在于通过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股东及其关联人以要约收购等方式收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所掌握的股份,致其公开发行份额低于法定标准从而使该公司退市。近两年,中石油、中石化等纷纷对旗下的上市子公司发起了以终止上市为目的的要约收购,一时间掀起了上市公司私有化的浪潮。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可能涉及关联交易、市场操纵等证券法禁止之行为,如何有效地保护目标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前不久发生的香港电讯盈科私有化案为背景,结合证券法立法宗旨及基本原则尝试对上市公司私有化活动中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机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郗盼 《投资有道》2021,(2):25-26
随着2021年到来,A股“史上最严”退市新规正式落地,在全面推进注册制的关键当口,港股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我们能从其退市制度中获得哪些启发和参考?“主动”和“被动”的港股退市制度港股退市可分为主动退市与被动退市两种。主动退市为私有化及转板(香港创业板转香港主板);被动退市为上市公司触发了香港联交所的强制性退市机制,主要为长期停牌的公司。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上市公司退市难这一问题,深交所率先在创业板推出了退市和恢复上市的新政策.本文针对退市新政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发现退市新规定有效性普遍较差,并且,退市和恢复上市规定之间可能产生非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