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朱敏 《中国经贸》2013,(13):85-85
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承载了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要使命。但当前,战略新兴产业的某些行业也出现了无序竞争及产能过剩等一些问题。因此,支持和引导战略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积极融入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深刻认识战略新兴产业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闫冬蕾 《中国经贸》2012,(20):99-99
摘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创新型经济,已经引起中央、地方的高度重视。铁岭作为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地区,近年来积极探索发展以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良好开局。本文依据客观资料,对铁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资源要素、环境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加速发展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萍 《改革与战略》2014,(12):125-127
文章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国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体系引领、高强度的产业研发投入、积极的商业模式创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根治性的产业选择等有效做法,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传统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驱动,二者并非简单的竞争和替代关系,而更多地呈现出融合协同发展的需求。文章最后从政策协同机制、人才协同机制、金融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已成为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首先,从国内结构调整角度来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吴梦云  徐艳 《特区经济》2011,(10):56-58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在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特征基础上,以镇江市为例,分析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及其不足,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模型,为镇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承载了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要使命。但当前,战略新兴产业的某些行业也出现了无序竞争及产能过剩等一些问题。因此,支持和引导战略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积极融入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深刻认识战略新兴产业的特点和规律。战略新兴产业是创新驱动型产业,换句话说也是高技术产业,是技术不成熟的产业、技术在不断进步的产业。战略性新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是南宁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提升南宁市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必将引领未来南宁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方向。文章分析了区内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势,就南宁市“十一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勾画出南宁市“十二五”甚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指出了发展重点与方向,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以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为特征,其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各国政策的焦点。为进一步抓住机遇,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西青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邓婷 《浙江经济》2011,(7):45-4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和城市(地区)创新转型发展的一个制高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顺应科技、产业革命趋势和国家政策导向,充分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从浙江区域实际出发科学选择战略新兴产业,合理划分企业、政府和市场三者的定位和作用,遵循新兴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要闻     
《上海国资》1999,(收录汇总):9-10
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会议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也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要深刻认识集中力量、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资央企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要深刻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伏虹瑾 《浙江经济》2011,(21):42-43
处理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一般产业的关系、科技人力资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祖增 《浙江经济》2010,(10):32-33
浙江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战略性转型的关键时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新阶段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省委书记赵洪祝最近在省委专题学习会上指出,“正确把握‘新’与‘旧’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又要积极提升传统产业,强化农业基础,力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加快战略性新产业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2012年已明确提出要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条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此,文章结合2015年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数据,详细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赵刚 《中国高新区》2010,(11):34-36
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之后,国务院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被认为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载体。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紧锣密鼓地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政府也争先恐后地推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引导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动力机制。"十二五"期间,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而金融体系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具有核心的支持作用。文章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金融支持过程及体系,在此基础上,以上海为例,设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6.
徐代明 《改革与战略》2012,28(11):49-52
产业融合是当今国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作为产业重要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章认为,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应尽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共识,破除产业融合发展障碍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探索科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模式来实现两者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勇 《辽宁经济》2011,(11):24-27
战略性新兴产业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体现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辽宁在区位、发展环境、产业基础、科研人才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引擎。探讨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对引领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秦皇岛具有先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独特优势,也存在着发展中的问题。基于对秦皇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而集群式发展是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梳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涵,进一步理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理论,然后重点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最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做了进一步展望分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丁欣荣 《改革与战略》2013,29(6):107-11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要靠大项目、大企业,更要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文章认为,通过促进社会资金向优质中小企业集聚、推进中小企业全面创新战略、构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创新系统、建立中小企业技术联盟、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使中小企业积极发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