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笔者采用中国1978年~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面板数据,使用非线性的面板门槛模型自回归模型(PTAR),对中国东部、西部及中部三大区域内价格水平的敛散性和区域间的价格水平差距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就区域内而言,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区域内价格水平分别体现了收敛特征;就区域间而言,东部与西部区域的价格水平表现出收敛态势.这表明中国区域价格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2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本文应用前、后向加权完全联系指标研究了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对其它地区的供给推动作用和需求拉动作用,应用空间联系指数分析了各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间前、后向经济联系随时间演进不断增强,京津、中部、西北、西南、北部沿海等五大区域对其它地区具有较强的需求拉动作用,而西北、中部、西南和南部沿海的供给推动作用高于平均水平;两两区域间经济联系差别很大,三大沿海与其它区域的联系相对密切,京津与中部地区居中,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区域相对独立.因此,促进中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需要坚持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科技进步与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机理,构建2001-201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科技进步对全国范围及不同区域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进步对居民消费增长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科技进步的消费释放效应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科技进步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的消费释放效应最小.通过多种举措加大R&D经费内部支出,努力实现区域间科研经费支出的均等化,运用新技术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中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西部地区“瓶颈”产业的技术政策问题,使科技进步成为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中国1978~2008年统计数据和Johansen协整方法,考察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其一,长期而言,第二、三产业的增长是居民消费上升的主要原因,工业和建筑业的带动作用尤为明显,第一产业和重工业在长期不利于消费的增长。其二,中国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惯性,短期消费滞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消费短期增长的稳定支撑,而工业对当期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之时,有必要重新审视不平等问题。与收入不平等相比,消费不平等是对经济不平等更好的度量。因此,以消费不平等为研究对象,在对居民消费不平等进行多维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不平等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程度较高,城乡消费不平等呈现出倒U形走势,区域消费不平等不存在倒U形规律;收入不平等通过预算约束差异形成消费不平等;机会不平等通过代际传递和路径依赖形成消费不平等;制度因素通过消费机会和消费资源的分配形成消费不平等。缩小消费不平等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缩小收入差距外,政府还应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缩小人力资本积累差异和推进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理论界对农村消费区域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基本面进行分析,建立指标体系,设计出9个指标对农村居民消费区域进行分类,目的是为了研究并说明不同消费区域之间农村居民消费的实际差异程度,所使用的计量分析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对分类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为寻找到区域间差异产生的原因提供分析研究的平台,为研究农村区域竞争力省际比较提供了定量支持,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用两个相关的模型探讨流动性约束和政府消费替代对于我国居民消费过度波动现象的解释力,发现流动性约束和政府消费分别通过弱化居民消费跨期优化能力和增强其对居民消费替代作用的渠道来增加居民消费波动,且前者的作用强于后者。本文同时发现流动性约束的增加减损居民福利,而政府消费替代比例的增加则能提高居民福利。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用两个相关的模型探讨流动性约束和政府消费替代对于我国居民消费过度波动现象的解释力,发现流动性约束和政府消费分别通过弱化居民消费跨期优化能力和增强其对居民消费替代作用的渠道来增加居民消费波动,且前者的作用强于后者.本文同时发现流动性约束的增加减损居民福利,而政府消费替代比例的增加则能提高居民福利.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基于住房财富效应,构建了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住房财富效应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间房价的空间传导、居民的异地消费以及消费的示范效应,使得本地房价变动可能引起周边地区居民消费的连锁反应。其后,本文利用中国278个地级市2000—2018年数据,通过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不同地区住房财富效应的差异,以及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结果显示:(1)虽然中国整体上存在住房财富效应,但西部城市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并且核心城市还存在负财富效应。(2)不同城市间房价对消费存在跨区影响。东部城市和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消费的正向影响很显著,而边缘城市则对周边城市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不同城市间的消费也具有空间上的示范效应。最后,本文从房价和居民消费空间联动的视角,为政府扩大内需、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基于住房财富效应,构建了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住房财富效应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间房价的空间传导、居民的异地消费以及消费的示范效应,使得本地房价变动可能引起周边地区居民消费的连锁反应。其后,本文利用中国278个地级市2000—2018年数据,通过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不同地区住房财富效应的差异,以及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结果显示:(1)虽然中国整体上存在住房财富效应,但西部城市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并且核心城市还存在负财富效应。(2)不同城市间房价对消费存在跨区影响。东部城市和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消费的正向影响很显著,而边缘城市则对周边城市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不同城市间的消费也具有空间上的示范效应。最后,本文从房价和居民消费空间联动的视角,为政府扩大内需、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志建 《经济前沿》2009,(11):10-18
本文以消费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为基础,运用1994年~2007年中国省域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内生区域分组方法,发现我国西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对中国30个省市地区消费水平的空间不平稳性和区域收敛性实证结果显示,我国30个省域地区存在条件β收敛,但是省域间收敛速率和半衰期均不相同。因此,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消费协调发展政策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安全、便利、放心、舒心、满意"五个维度构建中国消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数据及宏观数据,测度消费环境指数并进行区域差异分析发现,四川消费环境指数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从区域间差异看,消费环境指数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领先区明显且大幅度高于其他地区;从区域内差异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区域内差异最为明显,占整个区域内差异的88.42%,成都的高首位度也在消费环境中有所体现.同时,消费环境发展一般的区域,也可能在单一指标中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差异会导致消费效应差异:消费环境指数对消费的影响也存在两极分化,只有在消费环境指数领先区,消费环境指数才能对消费产生显著影响;而消费环境的区域内差距拉大会影响到消费效应;仅有单项子系统领先的地区,其消费环境并不显著影响消费.因此,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一要持续改善非领先区消费环境,缩小区域间消费环境的差距;二要重视缩小区域内消费环境的差距,降低区域内差异拉大对消费效应的抑制作用;三要全面发力消费环境各方位改善,只有各方位在较高水平才能有效促进消费;四要明确消费环境改善的侧重点,补齐各类型区消费环境短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政府决策者希望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而利用税收政策促进居民消费是政府刺激经济的有力工具。本文首先对促进消费需求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阐述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现状,并分析造成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原因,最后重点从提高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倾向等方面,论述了税收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我国城乡居民1978—2009年的人均消费、政府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等数据,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政府支出如何影响居民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政府支出在短期内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而在长期则具有挤出效应,决定居民消费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农村居民消费对政府支出的敏感性较城镇居民低,其消费较城镇居民更加依赖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最后本文对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和政策含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金融增长的差异--基于泰尔指数的测度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赵伟  马瑞永 《经济地理》2006,26(1):11-15
依据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分析了1978—2001年间中国区域金融增长的差异,并对总体差异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增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金融增长差异,区域内金融增长差异只构成金融增长总体差异中小部分;对总体差异的贡献中,区域间贡献要远大于区域内贡献;区域内东部地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很小。区域金融增长差异呈现上述特征是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金融增长中地方政府的介入以及中央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紧密联系的。根据区域金融增长差异的特征,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应着重降低区域间金融增长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住房消费和投资的双重属性,通过构建跨期消费效用和投资组合模型,分析了住房价格影响家庭消费的微观机制,并基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性,建立了针对家庭差异以及区域差异的住房—消费关系的理论假设,利用城镇居民的微观调研数据和区域宏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对于住房所有者而言,由于住房消费和投资的双重属性,及其难以分割性,拥有住房不仅需要支付住房使用成本,同时也需要支付住房投资的机会成本,而两者的相对值是影响住房—消费关系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发现住房价格对单套和多套住房家庭消费的影响相对一致,但是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与中国住房市场普遍缺乏房产税,住房价格波动区域差异显著的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可以通过影响居民的总消费和总储蓄、政府消费、社会总投资这一机制来影响需求结构。基于此,本文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1985年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对需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居民/(政府收入+企业收入)的下降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是导致居民消费/社会总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出口总额这三大需求结构指标下降的显著原因;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还会导致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对于上述结果,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可能原因,并就如何改善收入分配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消费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宏观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消费市场不断繁荣,居民消费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然而在我国,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始终不尽如人意,消费不足依旧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现阶段消费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消费模式不完善的问题尤为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依然明显,消费水平发展不均,区域间消费水平差异巨大,以及消费出现断层现象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省际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向量分解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分析了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等影响变量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政府消费增长率、居民消费增长率、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净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缓,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文章的研究结果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肖虹飞 《时代经贸》2012,(6):161-161
消费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宏观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消费市场不断繁荣,居民消费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然而在我国,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始终不尽如人意,消费不足依旧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现阶段消费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消费模式不完善的问题尤为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依然明显,消费水平发展不均,区域间消费水平差异巨大,以及消费出现断层现象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