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同风险分担合理与否,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详细分析了不同的合同风险,尤其是不同合同形式的风险特点和合同风险分担的原则和方法,分析了承包商可能面临的几种合同风险,并提出了承包商应对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合同风险分担合理与否,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详细分析了不同的合同风险,尤其是不同合同形式的风险特点和合同风险分担的原则和方法,分析了承包商可能面临的几种合同风险,并提出了承包商应对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担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PP可以看作是一种在公共基础建设领域有效的融资模式。本文在已有的PPP项目分担原则上,把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风险分担看作是在两个机构之间的讨价还价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博弈论中的轮流出价的讨价还价模型来优化.模型通过双方对在讨价还价中的贴现率大小来确定风险的分担比例。研究表明,如果参与者贴现率越大,越先行动,那么他在整个博弈阶段就会越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丁业震 《农村经济》2006,(12):67-69
农村小额信贷在信贷主体、信贷模式、资金来源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有着与传统银行贷款不同的风险。自然因素、市场因素、道德因素和利率因素是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主要因素。要有效防范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必须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以及合理、严格的信用评级制度,加强农村信贷机构自身建设,确定合理的信贷利率,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5.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是我国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此类项目投资大、系统性强,因此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对风险的合理分担尤为重要。针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在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之间的风险分配问题,利用文献统计识别此类项目的共担风险因素,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分析风险分担现状,基于博弈论思想探讨次优分配的致因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实践中存在风险次优分配现象,政府方承担的风险比例偏低;费用支付和项目需求程度两项风险最为重要但风险分配却极不合理;双方谈判地位与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导致次优分配,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之间同时存在利益冲突与合作关系,而信息不对称加剧了双方在利益冲突下的非合作博弈。提出了优化费用支付和项目需求程度的风险分担结构及明确风险传导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契约交易中价格风险的转移与分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认为,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会使农产品契约交易中的价格风险在交易双方间转移,一方获得风险收益,另一方承受风险损失,风险分担的不公平导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矛盾。合约中价格条款的合理设计有助于实现风险共担,并可对风险转移现象加以抑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运用利益机制和风险机制来促进地质找矿。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户的非正规风险分担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中国农户如何应付收入和消费风险冲击,结果表明,非正规的借贷与转移一起有助于分担个别风险;但在村水平上没能有效地分担风险,风险分担主要在亲友网中;个别风险主要是通过借贷而非转移来分担。应急借贷量既依赖于借款者的偿还能力,更依赖于其社会资本或者说是网络的数据和质量。通过与亲友的密切交往,农户能够在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借贷。  相似文献   

9.
政治风险的考量对于海外投资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密松水电工程作为中国水电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密松水电站项目搁浅的政治风险因素涉及多个层面:缺乏合理的政治风险评估体系、公关意识的缺失、过程风险评估的不足、对当地文化与母国民意走向的不敏感、企业缺乏独立性与风险分担意识。通过对密松水电站案例的剖析,试图从政府、企业双视角下探讨中国海外投资水电项目政治风险的规避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新"体现在"基金衔接"和"整装勘查"上,两者体现了国家对地质找矿的干预和调控.公益先行,重在解决地质找矿潜力和找矿空间选择问题,其定位符合地质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地勘基金很大程度上具有暂时替代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作用,要与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衔接好.商业跟进的核心是要确立企业在地质找矿中的主体地位.整装勘查是地质找矿组织模式的创新,对提高找矿效果,特别是找大矿具有重要意义.要注意防止地方以地勘基金之名掌控矿业权,要通过资源税费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掌控和经营矿业权的冲动.新机制要研究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解决勘查资本与技术分离问题,促进两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①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决定了最终地质找矿成果出在商业矿产勘查阶段.②地质找矿成果的取得关键在于商业矿产勘查投资与地质找矿技术的结合.③目前商业矿产勘查市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资金主要通过中小投资者直接进入商业矿产勘查市场,投资主体多,缺乏技术支撑,投资分散,缺乏市场主力群体,尚处于初级市场阶段,总体市场效率低.④当前提高商业矿产勘查市场效率,加快地质找矿的关键是:培育和发展商业矿产勘查主力队伍,提高风险勘查投资积极性,完善商业矿产勘查的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12.
地质找矿是地质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地质工作投入统计中,用于地质找矿的要占总投入的90%.而地质工作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地质找矿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不同性质的地质工作对经济规律有不同的适用性,所以在讨论地质找矿按经济规律办事之前,必须弄清它的产业定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近四年各省、区地方财政分担部分地勘费的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效。近几年地方财政对本地区地质勘查投入逐年有所增加,通常都采取与地勘部门共同出资勘查方式为主。存在的问题是:地方财政对本省区地勘工作投入的资金数额还很小,而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地质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领域还有待扩大,少数地方出现把地质市场项目挤向计划内的倾向。文章还就今后如何进一步促进地方财政合理分担地方项目地勘费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黎加新 秦毅(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就本单位的地质项目实施及深化,谈一些设想: 1.确定项目立项原则,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地质设计质量。 根据地质工作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則,将地质项目划为部、公司、队三级管理,并按不同阶段和工作程度,将地质项目分为四大类三阶段分别立项。四大类即基础地质项目、矿产找矿、评价、勘探地质项目、地质科研项目、社会资金地质项目;三阶段为找矿、评价、  相似文献   

15.
加长地质找矿的短木板,力求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桶理论"是指木桶盛水的多少是由其短板决定的。"木桶理论"不仅仅适用于管理研究,同样适用于地质找矿事业研究。地质找矿工作有其独特的十大特点。制约地质找矿工作难以取得较大突破的"短板"不是资金投入不足,也不是矿业权数量太少,而是地质找矿人才队伍匮乏,尤其是领军人物奇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加快对地质找矿新生力军的"传、帮、带",加大对地质找矿新生力军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属地化地勘单位在地质勘查市场上生存发展现状,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依据,对地质勘查工作劳动消耗价值补偿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原因之一在于地质工作人员付出的劳动消耗没有得到合理补偿,找矿成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建议:深化地勘单位改革;研究制定成本齐全的商业性地质勘查预算标准;建立地勘单位找矿成果价值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地质工作指导方针。普遍认为:在双重体制交替和多种困难并存的改革关键时期,制定正确的地质工作指导方针,对推动地质工作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地质工作方针如何表述或如何确定其内涵,则有以下几种观点:(1)地质部门必须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否则地勘业就失掉其存在的意义。同时,为摆脱地质部门目前的窘况,必须大力发展多种经营。(2)提以找矿为中心,不利于调动发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搞多种经营又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与投资周期长的特点,矿产勘查金融正成为社会资本矿业投资的重要板块,并有待于投融资体制的创新。信托制度的灵活性、严格风险隔离作用,使得矿业勘查信托具备可行性,并能促进资本与勘探技术有效结合,催生地质找矿新机制。矿产勘查信托也将成为信托行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地质找矿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产业活动,主要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地质找矿投入、地质找矿(勘查)能力和地质找矿区块(广义的土地)。其中地质找矿区块的确定(资源潜力的判断)又是前两个生产要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所以,从总体来说,地质找矿成果的取得,主要取决于前两个生产要素相互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20.
我国风险勘查融资与投资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紧缺的局面,关键是建立一个适合市场经济体系发展的矿产资源风险勘查融资和投资机制。矿产资源的风险勘查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国外风险投资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建立我国的风险勘查融资和投资机制及运作模式有借鉴作用。地勘单位是我国风险勘查事业的主力军,要建立新的机制,首先要将地勘单位改革为股份制公司,其次,将风险投资的金融资本通过风险勘查项目吸引到地质找矿的事业中来,实现两者的结合,达到双赢,最终推动我国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事业的良性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