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慧娟 《江苏改革》2001,(12):48-50
我国是有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尤其自1993年以来,由于城镇下岗职工激增,失业人口规模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618.7万人,失业率为3.3%,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创造就业岗位、降低高失业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发展非正规就业促进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模式的转变是缓解就业矛盾、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就业增长既依赖于经济总量的扩张.又依赖就业弹性系数的提高。不同城市化道路的就业促进机理及效应有所不同。分析发现.大城市化道路相对于小城镇化更有利于发挥出聚集经济效应.能更快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然而.由于我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及农民工“离乡不离土”的特殊城市化模式.大城市化道路在提高就业弹性系数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优势。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实现城市化与就业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浙江经济》2009,(4):6-6
口前,一场声势浩大的“全省农民工就业服务大型联动专场招聘会”在杭州举行。当天,全省各地100多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组织1.3万家企业,在各地同时举行联动招聘会,共为农民工朋友提供25.4万个就业岗位,约有48.7万名农民工进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约11.6万人次。  相似文献   

4.
经凯 《中国经贸》2011,(8):167-167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具有残疾人就业安置与管理、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等职能.是社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残疾人就业工作更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当前.提高残疾人就业工作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尽快提高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自身建设。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能,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问题之一。在解决失业和促进就业上,特别是在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上.政府、市场和劳动者所起的作用和应尽的义务是不同的,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0年.天津市经济发展总体向好,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新近毕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堪忧.解决就业问题是今后一段时期.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1、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为全年目标的29%;城镇登记失业率较去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009年1—3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为全年目标900万人的29%;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0万人,为全年目标500万人的24%;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5万人,为全年目标100万人的35%。本季度再就业援助活动期间,全国共帮助援助对象实现就业35万人,其中,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9.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2万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1.8万人,女性就业13.7万人,残疾人就业近1万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06,(11):22-23
大学生就业是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年复一年褒贬不一,喋喋不休的争论和唏嘘感慨,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大学生就业对全社会的影响之深。之广。对于就业形势的分析.必须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寻求就业难题的破解之策,也必须切合实际.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所谓“零工资”就业.就是求职者不向用人单位索取任何报酬而提供劳动的一种劳动就业现象。众所周知.我国的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更是竞争激烈。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届毕业生的“薪”愿一降再降,更出现一批只要工作、不计报酬的“零工资”群体。据智联招聘网最新的“2006大学生就业力调查”列举的1200家企业数据显示:有34%的大学生求职只要求1000元薪资.且在12600余人的网上调查中.目前“零工资就业”的人已占被调查者的0.8%左右(新华网。2006)。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就业情况遭受着严峻的考验.解决当前大量的失业现状显得迫在眉睫。本文论述了凯恩斯的就业理论.阐明该理论的特点以及它对于失业问题的对策.并利用该理论对当前我国就业政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01年4月,常熟市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城市”。同年9月,又被联合国确定为“小城镇就业促进项目”实施城市。以此为契机,常熟市从加强基础建设入手,着力构筑城乡统—的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在促进城乡劳动公平就业,打破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分割局面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常熟市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市的职业介绍服务网络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2001年,常熟市职业介绍网络共为9107家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发布各类岗位信息30977条,岗位12.7万个,接受城乡求职登记人员7.5万人,成功就业3.5万人。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下滑.使原本艰难的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并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首先是大学生就业遭遇寒流.其次是沿海地区大量农民工返乡,最后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在分析中国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概括并解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我市就业的总体情况 (一)就业基本情况 2006年我市劳动力资源人口达到888.51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9.63万人;全市就业人口562万人,比上年增加10余万人。就业人口增长速度快于经济活动人口增长速度,就业率达到95.47%。自2005年开始,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在数量和结构上均已超过第二产业,对全市就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7%;在业人口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为制造业、农林牧副渔业、批发和零售业,这三个行业的就业人口合计占到全市在业人口的56.45%。  相似文献   

14.
一、我区“十一五”时期就业形势 就业总量不断增加,形势依然严峻。“十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下.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城镇髓记失业率经历了由上升到回落的过程,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困难和矛盾逐步得到缓解。近百万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得到妥善安置,个体、私营经济逐步成为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主渠道,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劳动就业问题探讨刘培文,慕文军(内蒙古电子研究所)(内蒙古党委政研室)一、就业工作的基本经验1980年初,我区城镇青年待业率达到15%。创造了全国解放以来从未有“过的高记录,超过当时全国平均数的3倍,超出国际标准预警线(6%)的1.5倍。各级政...  相似文献   

16.
陈晨 《理论观察》2010,(1):F0003-F0003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据2009年6月10日教育部发布的一项200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与2007年相比.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率和工资方面都有所下降。2009年1月份.有关部门对21.8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截止2008年底.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6%,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六月份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总人口突破13亿大关,自然增长率出现上升拐点。城市化水平已达43%。65岁及其以上人口突破1亿大关。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初生儿性别比偏高。就业再就业预期目标实现,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就业再就业。2006年总人口将在131539万人左右,城乡人口比例为44.20:55.80左右。我国开始进入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期。2006年预计实现就业1000万~110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4.4%左右。为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要继续完善人口和就业政策,进行和谐社会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昭平讯昭平县切实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今年1~8月份共发放216本《再就业优惠证》,累计为2927人实现再就业。近年来。该县积极寻找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扶持力度.做好就业和再就业管理和基础工作.抓好用工信息的发布和劳动力资源库建库工作.通过举办招工招聘现场会.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9.
女性就业难的情况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其中女性就业机会不均等、竞争不平等、竞争力不足一直是困扰着女性就业的主要问题。作为女性这一大类的特定群体的维吾尔族女性们在就业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与全女性遇到的困难的同时.自身也出现着一系列的特殊困难.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我国目前每年有近15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领域转移出来。城镇新增劳动力也在550万左右.两者相加每年的就业岗位需求达2000万左右。就业压力巨大。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