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品生产是为交换而进行的一种生产。商品具有两重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与为满足自己需要而进行的自给自足的生产不同,它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只有在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并出现了社会分工以后才有可能。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转移使用价值只是说明了交换社会劳动这一为任何社会存在所必要的前提,而没有阐明通过商品生产的形式来交换社会劳动的特点。谁都知道交换社会劳动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因此在这里应该强调的是“交换”。恩格斯曾指出:“要成为商品,这个生产物必须由交换移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来使用的人的手里。”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又是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企业财务管理,就是利用货币形式对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过程的管理。其具体内容包括成本、资金、利润等。 一、成本管理 (一)成本及其管理的内容 产品成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企业生产和销售  相似文献   

3.
钟岩  胡立心 《经济师》2001,(9):78-79
一、商品的价值、价格和效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一种有用性 ,而这种有用性是人们需要这种商品的物质承担者。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这种有用性的取得有赖于商品交换。在货币产生前 ,这种交换是在价值相等条件下进行物物交换的。在货币产生之后 ,这种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进行 ,这时要取得商品这种有用性 ,就必须支付货币 ,而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价值的商品。至于商品的价值到底是多少 ,马克思认为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但由于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和市场供求等原因的不同 ,在市场中很难看到一种相似的商品其价值的体现价格完全…  相似文献   

4.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对其交换者的价值,也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交换需要的效用,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商品对其使用者的效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广义看即指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在马克思的广义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价值论是马克思主要的归宿正义论,劳动创造价值的价值论主要是马克思的交换正义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财富主要由劳动创造,由于财富之源的生产资料并不会提出分配财富的要求,因此,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正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事实上也是其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从经济正义的角度看,必须坚持、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5.
虚拟资本与实质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一、虚拟资本:形成机理、类型与规模虚拟资本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指同实际资本相分离的、本身无价值却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它其实是对剩余价值的一种分割)、并具有独立的价值增值运动规律的各种资本凭证。它一般以货币、票证(本票、支票、汇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等等)、股票和债券、金融衍生产品等形式存在。虚拟资本的形成是与货币的产生分不开的。货币开始时本来是为突破物物交换的缺陷而出现的一种交换媒介,但货币产生(并由纸币取代金属货币,而成为一种价值符号)后,在交换媒介功能之外,又增加了价值储藏功能,使得货币具备了转化成资…  相似文献   

6.
骆耕漠同志在货币论中讨论的第一个专题是:货币是私有交换经济所独有的产物 .货币是在有了渐渐增多的私人产品为商品来生产之后才产生出来的。读过《资本论》(第一章)原著的同志都}1:道,商品的价值的特性是只能在交换中由所交换到的另一商品的物体和物量(交换价值)来计量和表现。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价值形态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扩大的和一般的价值形态,最后为货币形态。为了展开讨论,骆耕漠同志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章分析完货币的产生问题之后所写的一段话:"17世纪最后年间关于货币分析的一个优越的开端,已经认识货币是商品,但也仅仅是一个开端。困难的地方,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如何、为何、因何这种商品方才变成了货币  相似文献   

7.
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价值论”—与晏智杰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不存在所谓三个暗含的前提条件。1、商品价值是在交换中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自发地形成的。没有价格波动就没有价值;价值只能形成于价格波动中。所以实际交换的条件不可能分析商品价值,只有发展了商品经济才是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2、创造价值的前提是创造使用价值或物质财富。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创造的。先进的生产设备不过提高人生产使用价值时的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生产资料因此也会创造使用价值。由于生产资料不会创造使用价值,所以它不可能创造价值和利润,从而不存在马克思对生产资料所谓“不必付出代价“的假定;3、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它只是量的差别,不存在质的差别,所以抽象劳动本来就没有科技含量。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价值论无关,但劳动价值论可以正确说明这个改革。  相似文献   

8.
论使用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应于价值实现提出了使用价值实现问题,论证了这一问题在交换过程中的客观存在性,并说明了这一问题如何通过交换过程而得到解决,同时认为交换过程既是价值实现过程,也是使用价值实现过程。最后,提出了使用价值实现问题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对三种或四种交换关系的简单分析: 从经济关系看来,我国现阶段商品的交换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或四种类型。第一种交换,是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与集体所有制之间的交换。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不同形式之间的交换,采取商品与货币交换的形式,其生产与交换的目的,是为了互助支援,同时是为了换得自身所需要的产品。在交换中,一般是按照等价原则进行的。交换的结果,产品的价值实现了,使用价值的所有权转移了,产品到达使用者  相似文献   

10.
某种货币的国际化来自于两大力量的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谋求货币强权的需要.若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呈单级状或势力不均的多级状,就容易促发某种强势货币成为"霸权货币".一味利用国际货币的地位来攫取自身利益,而忽视其国际职责,容易造成国际金融环境的不稳定,从而使世界经济秩序遭到破坏.这正是美元霸权下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所在,也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1.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其他商品价值的对等表现。由于大众对货币是一种符号的误解而给了纸币诞生的机会。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不是等价物,纸币与商品的交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等价交换。这种没有价值的纸币对以黄金为代表的货币的替代催化了现在经济社会频繁出现通货膨胀、经济泡沫和经济危机。而重回金本位能够实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价值回归,使得当今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社会能够回到正常而自然的价值交换时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分类嚣系统的Kiyotaki- Wright模型,用于研究法定货币在交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经济中的主体每期依据竞争能力最强的交易策略采取行动,并依据交易结果调整交易策略的竞争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法定货币储存成本最低,它将成为普遍的交换媒介;如果法定货币储存成本不是最低,它只能成为部分的交换媒介,储存成本最低的某种商品将成为普遍的交换媒介;如果消费效用和储存成本差异足够大,经济中会出现大量投机行为,主体的不均匀分布也会对投机行为的出现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补充货币”内涵、性质及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补充货币"是指社区内部使用某种东西(一般以劳动时间)作为支付手段的一项协议.其不能取代国家货币,只能是国家货币的补充形式和附属形式,发挥官方货币没有被设计、没有被完全满足的社会经济功能,但两者可以同时使用.补充货币是社区内根据居民的意愿自发形成的;更多地体现货币供给与需求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与赠与经济相协调,可以更好地促进社区的文明进步与和谐;收付不需支付利息,一般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从理论上探究,补充货币是劳动价值论的现实体现,是对货币商品本来面目的复归;是社会经济演化的产物;满足了借方、贷方和政府三方的需求,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蕴含道德价值判断,可以消除传统货币存在的货币异化、货币拜物教等弊端.  相似文献   

14.
货币是人类社会长期分工交换合作的产物,其本身是商品,基本功能是交换媒介。当今的纸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而只是一种"命令货币"。货币的本质为交换媒介,超越其本质不当运用货币,试图刺激经济、增加就业其副作用会很大。不兑换纸币的体系较金本位体系易于受政府操控,倾向超发导致信用扩张。就现实而言,继续采用目前不兑换纸币制度使之运行平稳,需严格控制货币数量的供给,降低对实体经济的扭曲。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角度看是不存在问题的,而采用何种货币及如何运用此种货币才是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一、需要澄清的两个问题1.关于所谓“特殊性”问题(1)货币商品的特殊性。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是一种普通商品,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且凝聚着属于全社会的一般人类劳动。货币商品的“价格”依照价值规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货币商品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其它商品;作为价值的直接代表,直接体现为社会劳动。货币商品不仅遵循商品流通规律,而且还必须遵循它自身  相似文献   

16.
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中,对使用价值应给予应有的注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马克思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商品学这门学科提供材料”这段话的误解,认为研究使用价值不是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从而在研究生产关系的过程中,放松了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必要的考察和分析。我们知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商品的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商品是为交换的劳动生产物。因此,不仅价值体现着人们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而且作为商品因素之一的使用价值也处于社会联系之中,从它的创造到它在消费中的实现,其运动的全过程都体现着商品经济关系的特点,它和价值运动过程结合在一  相似文献   

17.
<正>期货交易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必然出现的一种交换手段,它是伴随着现代化的过程而在流通领域出现的一种实现价值、体现使用价值的重要形式。 研究期货交易不能离开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不能离开社会矛盾运动的两大主旋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发展到什么水平,物质交换的手段也必然会发展到什么水平。原始社会是物物交换,奴隶社会开始了以货币为中介的交换,而进入现代社会便产生了一种更高级的交换手段——游离货币而以标准合约实现交换的期货交易。 中国目前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了期货交易只能是试点,因为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整体地形成社会化大生产这一期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从我国目前国民生产总值(生产力水平)来看,期货交易在中国已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不能盲目发展。我们应该看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期货业在中国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中国地域广大、农业为特征、人口多、文化落后(虽有进步)、东西部差距大,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期货业只能在生  相似文献   

18.
对新型货币比特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特币,一种新的虚拟货币的诞生吸引了各界的关注,是点对点基于网络的匿名数字货币。第三方不能够控制或者阻止交易,避免了中央储备银行的不良政策和不稳定性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比特币系统的有限货币通胀是均匀分布于整个网络,而不是由银行垄断。下面本文将简要介绍其技术特点、基本原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其应用价值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价值理论的评介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理论的评介与思考●许保利一、价值理论的意义作为人类劳动的产品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即具有某种效用,马克思将其称为使用价值;第二,可以用来同别的产品交换即具有购买其他产品的能力,人们将其称为交换价值;第三,产品的生产要耗费一定...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中的“虚幻货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虚幻货币”与通货膨胀率“虚幻货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不代表任何物质产品或劳务价值的货币。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品的运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体运动,即商品作为使用价值载体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实体运动;二是抽象运动,即商品作为凝结人类一般劳动价值的运动。“虚幻货币”产生的客观原因就在于商品的实体运动与抽象运动相脱离,即商品的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货币运动)超前予商品的实体运动。“虚幻货币”运动主要有两个流向:一是通过长期投资所建单位购买建筑材料,机器设备而流入提供建筑材料、机器设备的企业或私人生产者手中。这一部分货币一般有三个流向:(1) 购买投资品;(2) 以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形式发给劳动者;(3) 储蓄。二是通过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