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萍 《环球财经》2013,(9):30-30
未来银行传统的门店将可能退化为仅为中老年等不熟悉网络者的金融服务以及客户的售后服务实体网点。 自今年6月以来,随着阿里巴巴“余额宝”、新浪“微银行”、腾讯“微信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出,传统金融业遽然发现,就像取代马车的不是更快的马车,压倒自己的恐怕也不是更庞大、更霸道的金融寡头,而是挟大数据、云平台、迥异于传统金融套路呼啸而来的互联网巨头,“狼来了!狼来了”的呼声不再遥远。以阿里金融为例。传统银行主要业务领域面临的威胁越来越明显,未来传统银行将面临全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5,(3):48-50
金融创新应从竞争走向竞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2月12日进行解析--
  我国的金融创新一开始源于电商,马云多年前就说要“搅局金融”。现在,BAT都从支付开始,尝试涉足金融,比如“微信红包”。但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所拥有的金融专业人才是互联网金融渴求之宝。金融创新的电商如果没有传统金融的基本理念或者专业人士,也坚持不下去。当然,传统金融机构若不坚持金融创新,市场会缩小,竞争能力越来越差。如果把这种竞争转变成竞合,合则二利。如果二者能尝试在线上、线下竞合发展,那是一件值得期望的好事。  相似文献   

3.
徐豪 《中国报道》2014,(3):62-63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信息交流、商业模式、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变革。互联网金融成为这些变革中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一方面,以余额宝、微信支付、P2P为代表的“新金融”力量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也在改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货币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种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其中最为典型和突出的是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出现,最具影响力的包括移动支付功能的支付宝、易支付、微信支付等现代信息科技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物。这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金融理财模式的出现,对于目前我国金融理财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问题。文章主要通过探讨在当下互联网与金融紧密结合所带来的金融市场所带来的理财风险及如何对应这种风险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代表着信息化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方向,是建立真正普惠性金融体系的必由之路。2015年的央视春晚与微信红包合作以及支付宝红包的整点摇活动,掀起移动支付改变大众节日生活模式的狂潮,南京市一个小学生说:春节就是抢红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金融,对百姓的生活影响与日俱增。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金融的支付清算(偿付)、动  相似文献   

6.
鲁欣 《首都经济》2013,(10):49-49
伴随着微信5.0版“微支付”功能的推出,国内各大银行纷纷抢驻微信平台,推出了各自的微信银行。如今,高达4亿用户量的微信已经成为现代移动互联网最火热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正>一、前言在大数据时代下,金融科技正在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改变着市场环境。金融科技(Fintech)是英语“Financial Technology”的缩写,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支付清算、借贷融资、交易结算等。得益于庞大的人口规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金融科技公司通常建立平台以吸引大量用户,为用户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支付和在线贷款服务。例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提供移动支付服务,分别拥有约10亿的活跃用户。  相似文献   

8.
李拉 《产权导刊》2013,(11):36-38
伴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的大行其道,我国金融已与互联网紧密融合,大多数金融机构已将业务及产品服务延伸至互联网。近期,我国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抢滩金融市场,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互联网金融”狂潮。互联网提供平台打破了银行作为资金中介、渠道的方式,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来袭在为人们带来金融投资理财的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弱化了传统金融行业的优势地位,其中以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反响最为火爆。  相似文献   

9.
2013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黄金年,马云的阿里巴巴以及天弘基金所推出的"余额宝"、"阿里小贷"以及信用支付;微信推出的微支付、腾讯的基金超市、财富通以及和证券商合作组成了网络券商;新浪网也趁势推出了新浪微博钱包;京东电商平台也强势出台了供应链金融与P2P......,国内前十的互联网巨头好几个都开始向互联网金融方向发展,并以低姿态、高效率的方式快速地占领我国的金融市场,开始与传统的金融模式分庭抗礼。相比较于传统的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具有范围广、即时性、透明性以及成本低等特点。文中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进行了简要地论述,随后对互联网金融当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介绍与探讨,并给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     
《天津经济》2014,(7):86-86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及运行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包括理财产品、P2P、O2O、小微贷款,以及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  相似文献   

11.
孙晓兵 《新财经》2014,(4):58-59
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大潮,银行、保险、券商和基金都热情高涨地投入,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过,信托行业触网的脚步却慢了许多。即便是早前初涉微信的外贸信托,其推出的“五行财富”微信订阅号,也只是推送热销产品和财富私塾,并不提供微信交易。  相似文献   

12.
时下最热门的话题是互联网金融。虽然互联网金融很热闹,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念却还在不断地探索之中。作为快速发展的新生事物,既需要企业的大胆尝试,也需要监管层的突破。互联网金融的本身就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深化”发展对于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产业的发展都是利好。为此,我们推出“聚焦互联网金融”专题。  相似文献   

13.
蔡亮 《沪港经济》2013,(10):52-53
一语成谶,“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五年前在第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马云这句狠话已变成现实。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有P2P网贷、众筹融资等网络金融“神器”,正挑动着传统银行的神经,并将之推向变革的十字路口。 “亮宝”时代 10年前,互联网用户还是凤毛鳞角,10年后,中国网民达到了5.64亿人。在用户与技术双轮驱动下,互联网金融逐渐成型。 互联网金融依托IT技术,秉承互联网开放、平等、胁作、共享的精神,是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会化网络和数据挖掘等IT元素高度结合的产物,具有几乎为零的资金交易成本、迅速快捷的信息传递功能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给整个金融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存款利率管制导致的利率扭曲,直接原因是证监会的监管创新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由于构建在互联网企业的支付平台上,支付功能的提供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货币属性,成为活期存款的替代品。因此,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活期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它冲击了央行负责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此外,互联网金融有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应将其纳入监管框架之下。  相似文献   

15.
国内互联网金融江湖烽烟四起——阿里巴巴借平台优势率先发力;腾讯以QQ、微信、微信支付水到渠成之利,摇荡阿里金融江山;百度加入战局,传统银行危机自救,一众民营企业紧随其后.中国互联网金融创世纪,好戏拉开大幕.但要想一窥这浩荡江湖的内里乾坤,却没那么容易.此时,马云、马化腾等一众互联网大佬都有太多“不好说”、“说不好”的故事;处于事业竞争期的企业,远没到倾诉辛苦与委屈,进行战略战术大起底的时机.  相似文献   

16.
电商金融以P2P网络为基础、电商平台为载体提供金融服务。电商金融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互联网支付货币、互联网信贷、供应链金融、预售订单融资、跨界合作金融、账户预存款、支付工具、移动支付等。电商金融主要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改变传统金融的运作方式,从而提高金融业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过去的2013年被打上了"互联网金融元年"的标签,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碰撞与融合成为中国经济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2014年,互联网金融概念变得更加炙手可热,无论是金融界的大佬翘楚,还是互联网圈的极客新贵,都蜂拥而至,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唯恐缺席。而有着“创业救父”之称的孙陶然早在9年前就已看中“互联网+金融”可能会碰撞m的机会,并一头扎了进去。如今,拉卡拉集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线下支付公司干¨最大的便民金融服务公司。“拉卡拉成功的秘诀就是永不停滞的创新和不跟风的定力。”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孙陶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明确提出: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在江苏、安徽两省建成“社会信用观念强,金融执法严,金融案件少,金融秩序好,金融监管质量高,无重大金融违法、违规经营,无重大金融机构支付风险,无恶性金融竞争,无乱办金融业务”的苏皖金融安全区。  相似文献   

19.
陈宇达 《科技和产业》2016,(11):165-169
将互联网金融分为互联网货币、新金融中介、新金融组织形式和新的支付手段四类,对其相关商业方法专利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相关商业方法专利的现状分析,发现了互联网金融相关技术创新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支付技术方向上,并根据互联网金融相关商业方法专利的现状探讨了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网络时代,各行各业均逐步加强技术整合,因此互联网金融在微金融、支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竞争优势,本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基于GEM模型从互联网基础设施、金融资源、云上金融战略等多个方面出发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旨在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生态化进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