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勇 《上海金融》2002,1(3):16-18
本文阐述了货币制度包含的基本原则,货币局制度成功运作所需要的制度与经济环境,对货币局制度的作有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展望了货币局制度的未来前景及某些国家采用货币局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东欧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过程中,由于各国不同的宏观经济条件,这些国家采用过几乎当前所有的汇率制度,即从严格的货币局制度到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3.
李世宏  冯郁川 《银行家》2003,(11):120-123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前弗里德曼就曾主张发展中国家实行货币局制度,避免货币当硒滥用权力过量发行信用货币. 被称为20世纪三大主导货币体系之一的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System)既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也是一种汇率制度.他兴盛于20世纪40年代的殖民地国家,陨落于民族独立运动风气潮涌的六七十年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一些国家或地区又开始恢复货币局制度,例如阿根廷、爱沙尼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2001年末,全球有12个国家和地区实行这种制度,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和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前者成功渡过亚洲金融危机,后者在实行10年以后于2002年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4.
曹勇 《海南金融》2002,(5):16-20
本阐述了货币局制度包含的基本原则,货币局制度成功运作所需要的制度与经济环境,对货币局制度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展望了货币局制度的未来前景及其某些国家采用货币局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中间制度消失论"的争议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制度的选择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争论不休的问题。“中间制度消失论”在90年代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这个时期的世界观经济发展现状相映照的。一些实行两端汇率制度的新兴市场国家,基本上都没有受到太大的金融危机冲击。如阿根廷和中国香港这两个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地区),都相对顺利地渡过了20世纪90午代;更进一步地,南非、以色列、墨西哥、土耳其等实行端点汇率体制的国家,基本上也都幸免于难。但是,2001年阿根廷危机的爆发,沉重地打击了固定汇率制,也冲击了“端点解假说”。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货币制度都是有利有弊。本文通过对货币局制度在香港和阿根廷实践的比较提出: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经济高度开放、财政收支平衡、国际储备充裕及稳定的政局等.是货币局制度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率升水和期限升水是衡量货币局制度下货币风险比较好的两个指标。考察港币近年的实践发现,在危机时港币的利率升水严重,是市场的贬值预期导致了货币的利率升水。本文的危机模型表明,市场对政府是否坚持货币局制度的预期将影响政府的损失函数,从而进一步影响政府的行为。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改变政府的损失函数,更好地坚持货币局制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IMF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大约有85%的发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从那时起,形势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今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或是弹性汇率制。阿根廷、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仍然坚持货币局制度;而建立共同货币的运动,比如欧盟建立欧元,获得了广泛的运行。尽管如此,实行严格的钉住汇率制度所需要的政治和金融方面的先决条件仍然是相当严格的,新的尝试在于打破常规,而不是墨守成规。  相似文献   

9.
货币局制度与阿根廷金融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币局制度在阿根廷抑制恶性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货币局制度也存在着严重缺陷.本文在分析阿根廷实施货币局制度的源起及成效的基础上,探讨了货币局制度的缺陷与阿根廷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揭示了从中应吸取的一些教训.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货币局制度因为其优势具有卷土重来之势,但实施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并非完全依照经典模式运作,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和变革。作为一种以法律形式固定汇率并有充足外汇储备制成的固定汇率制度,可以做出相应变革,以适应具体经济需求。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普遍认为亚洲货币合作应当遵循长期合作、循序渐进、稳步推动的原则,在发展一种或多种次区域货币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亚洲单一货币区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亚洲货币合作尚未形成实质性的合作机制亚洲货币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亚洲国家的中央银行相继延续殖民时期的货币局制度,即将本国货币牢牢钉住某种国际  相似文献   

12.
《新金融》2005,(4)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型市场经济国家的汇率制度转型的研究表明, 自愿转型在转型前宏观经济情况良好,具有平稳的GDP增长、良好的国际收支、充足的外汇储备以及较强的金融监管能力等;危机推动转型在转型前宏观经济情况恶化,GDP增长放缓、国际收支巨额赤字、外汇储备大幅减少以及较差的金融监管能力。自愿转型对经济没有负面影响,而危机推动的转型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汇率制度转型的国际经验对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该文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拉美国家和90年代下半期东南亚国家以及过去20年中日本的汇率制度改革.阐明其汇率制度改革方案的缺陷,以及相关汇率政策对经济和金融制度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了对我国制定汇率敢策参考指标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利率升水和期限升水来衡量货币局制度下的货币风险.通过考察港币近年的走势,发现在危机时,港币的利率升水严重,利率升水表明市场有贬值预期.危机模型表明,市场对政府是否坚持货币局制度的预期将影响政府的损失函数,从而进一步影响政府的行为,货币局是一种信心制度.因此,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改变政府的损失函数,更好地坚持货币局制度.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霸权因素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心——外围构架与体系的不稳定性 在布雷顿体系崩溃之后,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实施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选择实施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和钉住汇率制度(包括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安排)。美元依然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依然扮演着世界货币的角色。同时,在这一时期,全球经济的波动幅度显增强,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频繁爆发。  相似文献   

16.
香港联汇制是货币局制度安排(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的一种。CBAs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类似于黄金本位制,是一种自动调节的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多在一些小型开放性经济体被采用。20世纪80年代,香港引入这一制度是基于中英两国就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引发的港元危机,当时香港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由于谈判前景不明朗,人们对港元的信心下降,大量资本抽逃,使港元大幅快速贬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汇率制度安排不当与汇率政策失误是引爆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金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正确进行汇率制度选择,关系到一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本列举了日本、波兰和芬兰三国的汇率制度演变进程,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了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踏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不平衡持续扩大,以美、日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指责中国当局"操纵"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不够灵活,导致人民币币值严重低估.本文结合"操纵汇率论"的历史进行分析表明人民币不存在"汇率操纵";并指出汇率灵活性的最重要意义在于避免汇率失调,通过分析与比较各种汇率制度在该方面的优缺,表明人民币汇率还是比较灵活的.  相似文献   

19.
汇率目标区理论和有管理的浮动制度理论作为两种主要的中间汇率制度理论,各有其优缺点。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并未明显地呈现出汇率制度的选择收敛于两极制度,中间汇率制度仍将继续构成未来实际汇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只能按照严谨的成本收益分析,根据本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特点,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博弈能力,以及其他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导性因素,选择成本最小而又最适合本国实情的汇率制度。在中国金融渐进开放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革趋势应是选择符合中国实情的中间汇率制度,同时要逐渐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以前,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平衡的影响是研究汇率制度选择的重点。之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各国纷纷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然而,大多数采取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并没有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于是许多学者重新考察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尤其是汇率传递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