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商业》2006,(3):25-25
7月底,国美和永乐并购的消息成为入夏以来最热门的话题。7月28日在上海举行的2006中国泛零售业发展总监大会暨商业、地产、金融互动论坛上,麦肯锡香港分公司咨询顾问张之杰提出,中国零售业占全球销售额大约5%左右,但是并购只占2.3%,由于更多外资企业加入,中国零售企业还会迎来更多的并购。在现阶段.必然是国内零售企业大肆扩张.形成并购,抗并购实力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2.
3.
中国零售市场的并购风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莉莉 《大经贸》2007,(5):24-25
面对中国巨大市场下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国外资本无不虎视眈眈。显然。中国零售业也不例外。如果说2006年是中国零售业“并购元年”的话。那么2007年这场并购风暴将被演绎至极限。惨烈竞争、超级并购将持续上演……  相似文献   

4.
知秋 《现代商业》2014,(1):48-55
每一年的结束,在岁末年终,我们总要总结一番旧的一年里我们有哪些收获,并且各类人士的总结均不相同。学生总结的是旧的一年里成绩是否有进步,老师总结的是旧的一年里工作上的体会,企业家总结的是旧的一年里自己的企业需要做哪些改进……时间如东流之水,匆匆而过,一去不复返。如今,2013正在成为历史,而2014正在努力冲向我们的怀抱。每一年的结束,在岁末年终,我们总要总结一番旧的一年里我们有哪些收获,并且各类人士的总结均不相同。学生总结的是旧的一年里成绩是否有进步,老师总结的是旧的一年里工作上的体会,企业家总结的是旧的一年里自己的企业需要做  相似文献   

5.
2008年伊始,并购便作为关键词搅动了家电行业美的电器如愿收购小天鹅,在洗衣机市场弥补了自己的短板;似乎要与美的收购小天鹅打响二重奏,持续了三年之久的海信并购科龙也将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零售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如中国连锁百强一年的销售额累加才只有近千亿元人民币,按照不足1%的利润率测算,也就十亿元利润,如果仅靠这点利润来扩大企业规模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发展会遇到资本瓶颈.  相似文献   

7.
发展战略的思考 零售业发展得非常快,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冲到第一线时就把自己累死的企业很多。国内零售企业、民营企业都想要把自己做大,然后再到国外开拓,但问题在于你能够做到多大?有外资进来也好,没有外资进来也好,特别是在WTO开放时,我们更要脚踏实地地做事情。我们要清楚两件事:一、我们在做连锁零售业;二、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8.
王蓁 《大经贸》2005,(11):70-72
一个巨头VS 另一个巨头,沃尔玛与家乐福尺长寸短,各有千秋。无论成功与否,并购行为都不是简简单单把对方吃掉,而是系统资源的完美整合。然而,当零售寡头由此诞生时,所有的消费者、零售商及供货商也许都会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上海商业》2006,(4):38-41
零售业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行业。中国的零售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异。在中国发展Outlet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适应中国的市场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全球跨国并购: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90年代,新一轮全球企业并购风云再起。以美国发端,迅速席卷整个发达国家,并波及到新兴市场。在此次并购浪潮中,全球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尤其活跃,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上各大型跨国公司的决策,影响着全球生产体系和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零售业并购的微观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零售业的高速发展,中国零售业并购重组时代的到来了。零售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面临着现金流风险、政策风险、整合风险和管理风险,这需要企业加强资金管理能力和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并通过管理提高毛利水平、降低成本来防范和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2.
引人TPG、弘毅投资及联想控股共16.5亿港元战略投资,专家指出并购才是其融资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特许经营制度的企业迄今为止,令人瞩目的增长速度明白无误地告诉经营者,特许经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与企业并购的交易成本比较,发现其所有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投资银行是企业并购的中介机构,西方国家的企业并购活动主要是由投资银行策划完成的。目前在我国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是证券公司(并购市场的主要力量)、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一些财务顾问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绝大部分公司属于国有或国有控制。由于国情原因,证券公司一般不能直接投资进行收购上市公司,更多只能从事中介业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零售业似乎步入了一个并购时代。 2005年年初,百安居收购了借牌运营而倒闭的普尔斯马特;4月又收购了欧倍德在中国的所有资产;2005年9月,华润以2.8亿元收购了宁波慈溪市最大的零售企业慈客隆超市的100%股权;11月,百盛集团在香港公开招股时透露,该集团计划将集资所得的约4.81亿港元用于收购10~14家百货公司;2005年11月,英国Ashmore投资管理公司以3亿元收购深圳民润农产品配送连锁商业有限公司52.24%的股份;2005年12月初,家乐福接收了乐客多大卖场上海七宝店,实现进入中国10年来的首次收购;而乐客多在上海的大华店和浙江的4家店则由乐购包揽;2005年,五星并购了“中永通泰”之一的青岛雅泰的5家店;上海永乐则用短短的两年时间收购了广州东泽、河南通利、四川成百、厦门思文、台湾灿坤以及北京大中;2005年7月,国美收购了华南的连锁企业易好家。 2006年,美国家电连锁巨头百思买宣布进军中国市场并最终斥资1.8亿美元收购了五星电器;紧接着持有永乐家电20%股权的摩根士丹利却开始狂抛永乐股票;未几,永乐宣布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与大中合并;7月,国美突然宣布以52.68亿元港币“股票+现金”的形式并购永乐。 中国零售连锁企业近几年来的并购简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透过这种局面,我们不禁在思索:这些企业并购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商业企业》2007,(1):17-20
零售业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增长,未来数年中国零售业必然迎来整合潮,并正在日益显现,而白热化竞争趋势将迫使外资和本土零售业商业选择并购,以实现快速增长、扩大规模、抢占地域、争夺市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他们出价多少,我在这个基础上增加10%,你卖不卖?”并购狂人老王近来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最近,老王在零售行业挖了不少“墙角”——在双方并购即将敲定的节骨眼上,老王突然杀进去,以高于对手10%的价格拿下目标企业。  相似文献   

18.
19.
龙凯宏  朱溪  史捷 《大经贸》2003,(11):29-31
面对国外零售业巨头的狂飙突进,雄心勃勃的中国零售企业已经开始进行轰轰烈烈的兼并重组和快速扩张.问题在于,这种所谓整合和快速扩张能否真正有效、能否真正拯救中国零售业?中国零售业在即将全面开放的国内市场竞争中胜出的机会有多大?中国零售企业的优势到底在哪里,还要向国外零售巨头学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舒湘莹 《江苏商论》1998,(12):10-12
<正>随着国门的进一步打开,外商进入我国零售领域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近6年来,中外合资合作零售企业迅猛发展,给我国商业流通领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波,对大中型零售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对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并制定出有利于增强国有大中型零售企业竞争能力的措施,确保我国的流通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