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兴产业投资比重已经过半,投资结构出现转型迹象。但基础设施投资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如何提升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并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还需要更进一步制度支持2012年投资增速预达20%2012年前3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同比增速不仅低于去年同期,而且环比也逐月下降,到9月筑底企稳。在名义增速不断下滑的同时,投资实际完成工作量增速高于去年同期(见图1)。  相似文献   

2.
刘文逸 《证券导刊》2008,(35):81-83
房地产行业周期下滑并不必然导致建筑业进入调整周期。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有望通过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铁路建设投资等手段拉动经济增长,所以建筑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最直接受益者。  相似文献   

3.
投资增长是扩大内需的主力军。自1998年以来,政府就不断增加投资。1998年和1999尽管国债发行额分别达到3890亿元和4015亿元,但投资增幅下滑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1999年的投资增幅自年初开始就一路下滑,尤其是进入八、九月份,出现了近十多年来鲜见的连续两个月以上的投资负增长,这两个月的投资增幅分别为-0.3和-0.28。紧接着的几个月,投资增幅也并不比1至9月高。  相似文献   

4.
基础设施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分析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探索基础设施投资的合理布局与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整体上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机制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可以通过就业效应与生产率效应促进共同富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低技能者就业缩小城乡收入水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工农劳动生产率的趋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细分类型考察发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收入促进效果最好,但在收入分配上具有显著的马太效应,生产型与发展型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显著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2014年外需下滑的可能性较小,消费仍能实现,如果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不能实现较快增长,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会出现下行状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11~2015年全国22个省级面板数据构造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地方政府税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看,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税费显著正相关;就税费结构而言,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收费的相关度显著高于地方政府税收;从公共基础设施行业分布看,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收费的相关度显著高于社会性基础设施;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收费的相关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刚性增长下税费结构性调整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最近各地公布的今年1至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来看,不少省市都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同比大幅下滑.进而拖累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局面。各级政府在“保八”重任以及地方财政收入下滑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为保房地产投资的稳定而煞费苦心。  相似文献   

8.
以2004~2009年间70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府干预、政治关联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干预一方面会加剧有自由现金流量公司的过度投资,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缓解融资约束企业的投资不足,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投资不足。这说明,出于自身的政策性负担或政治晋升目标,政府会损害或支持所控制的企业,这为政府"掠夺之手理论"和"支持之手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研究还发现,政治关联与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均负相关,这表明,政治关联可以作为法律保护的替代机制来保护企业产权免受政府损害,并为企业谋取利益。  相似文献   

9.
民间投资活跃与否,是观察经济活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今年一季度尽管整体投资增速有所反弹,但市场主导的民间投资动力不足,增速下滑和投资意愿低迷,需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采取措施尽快激发民间投资。  相似文献   

10.
公共投资是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就大力推行以增加必要基础设施为主要目的的公共投资政策。事实证明,这次公共投资在改善投资环境、鼓励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大力促进PPP项目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06-2020年国内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发展、地方政府放权和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投资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投资有着正向促进作用。控制区位因素的进一步检验表明,金融发展对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有效,在东部地区无效。此外,地方政府放权对该正向促进作用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即地方政府放权水平越高,金融发展对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弱。本文揭示了金融发展对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投资影响的内在机理,提出为促进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投资,应当缓解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信息不对称情况,并完善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收益分配机制和投资者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黄玉东 《理财》2003,(2):25-26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民间投资迅速增长,1981年—2001年的20年间,年均增长达20.8%,成为河南投资的“半壁江山”。但是,近年来民间投资发展明显乏力,1997年—2001年间,民间投资仅增长9.1%,比1997年以前的平均增幅低13个百分点。在当前其他投资主体投资意愿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需求的政策非常正确,但受财力紧张因素制约,政府用于投资建设的预算内资金和能发放的政策贷款数量毕竟有限。以政府投资引导民间投资,以民间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才是长远之策。一、民间投资对经济…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大幅迈进,地方政府对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重视,而人民群众对有关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计核算也颇为关注。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早内容和关键环节和防范审计风险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唐东波 《金融研究》2015,422(8):31-45
本文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阐释了基础设施投资如何影响私人投资,实证结果发现:从全国平均意义上来看,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整体上并未出现供给过度或低效使用,基础设施投资对于私人投资具有较强的挤入效应,并且市场环境的改善和开放水平的提升可以进一步强化这种正向作用。倘若市场环境和开放程度足够低,基础设施投资的挤入效应几乎可以忽略。分地区来看,东部的基础设施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依然大于中部和西部。特别是对于西部地区,如果市场环境和开放水平过低,基础设施投资甚至会挤出私人投资。总体而言,市场环境和开放水平对于基础设施投资边际效应的正向影响从东到西,依次递增。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我们提出了有关改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占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去年回落。稳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则有利于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状况的改善一、1-2月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一)投资增速进一步放缓2012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额为21189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较2011年全年回落2.3个百分点,延续了2011年5月以来的投资增速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国际融资》2005,(4):62-62
亚洲开发银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和世界银行联合发布一份研究报告说,在未来5年,东亚发展中国家将需要超过1万亿美元投资修建道路、供水、通讯、电力和其他基础设施,以满足城市迅速扩大、人口增加和私营部门日益旺盛的需要。政府和私人基础设施投资为发展贸易提供区域和国际联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在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中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政府性投资项目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给社会也带来了丰富的社会价值.但现阶段,由于我国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本文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政府性投资项目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的措施,从而为更好地推动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有序进展.  相似文献   

18.
许炳南 《武汉金融》2004,(11):26-27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它行业领域。在当前我国实施经济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拓展民间投资渠道对有效促进结构调整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缓解因增加国家投资而增加财政赤字的压力。为此,本文从影响我国民间投资增长的政策因素、激活民间投资主要途径人手来探索民间投资能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力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证券期货》2010,(9):68-69
欧洲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盛会 了解政府未来如何开支和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出现将如何对欧洲的基础设施投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持续的进步,我国政府投资的公益项目也随着不断的发展,日益的壮大,这些都大大的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但是在政府投资项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政府投资需要的资金也在不断的增多。投资项目的增多与所需资金的不断增加,间接的引起了政府对项目管理和跟进方面的不足,以及工程审批的不及时。项目前期工作的缺陷,项目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项目管理监督不足等问题,都将导致政府投资超概算。所以我们要对项目前期工作进行完善,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强化对项目的监督等方式对超概算进行有效控制。本篇文章将对政府投资超概算的原因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并详细的提出控制措施和解决对策,使政府投资取得最大的收益,避免投资超概算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