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立了区域科技创新溢出测度模型和区域经济溢出测度模型,并以2004年~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R&D资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但影响力增速逐渐放缓,而人力资本量和城市化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区域间的科技创新溢出受到抑制;各省科技创新投入转化率及科技创新溢出的经济效益有着明显的不同,科技创新在经济各要素的溢出活动中的作用并不突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是促进区域发展能力的提高和区域民众福祉增进的有机联系的各具特色的经济网络系统行为.区域创新不是一次性行为,而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主要经历初级要素主导、中级要素主导、高级要素主导等三个阶段.衡量区域创新不同阶段的标志值就是地区劳动生产率(区域内每个劳动者年创造的GDP)和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  相似文献   

3.
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内各科技创新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在遵循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目标及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包含四个方面共22项指标的评价体系为中部六省构建区域自主创新系统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要素投入、创新支撑、创新空间三个硬性要素和市场化程度、创新环境两个柔性要素角度,选取13个具体指标,构建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评价指标。结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区域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显示,广东、江苏、北京、山东、上海、浙江等东部地区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综合得分较高,且内部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呈现一致性偏弱特征,同时地方政府在促进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造成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很多,其中内在动因在于我国区域经济存在发展循环阶段的差异,要素和要素禀赋的差异,要素聚集能力和要素聚集约束差异。对于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应正确认识其存在的必然性,充分肯定其积极效应,高度重视所带来的问题,并积极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下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和要求及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来确定区域创新体系的具体框架和建设重点,围绕着创新、经济、科技三要素拓展开来.本文以三明区域为例,采用SPSS软件分析区域创新体系的评价指标,借此在三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了有关区域竞争力涵义的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财富创造说,可持续发展能力说,经济实力说,资源配置说,综合能力说,因素说以及其他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同其他区域竞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资源的吸引争夺能力以及通过对已有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使得本区域能够得到持续、综合、协调的发展,不断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能力.区域竞争力是区域多种能力合成的结果,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是创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区域特色经济体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特色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区域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高低,关键在于区域经济特色化的程度和水平。区域特色经济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化的前提。对区域特色经济体系内涵以及相成要素的认识和把握是构建区域特色经济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论及的要素是指影响区域发展的可流动要素,主要指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息息相关的、具有空间可流动的发展要素.这些要素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点,不同的区域通过其不同的要素票赋,不同的要素组合与流动,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经济的区域效应与转型政策研究——以山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开发的特殊性与资源型区域对资源部门的过度依赖,形成独特的资源型经济体系,其经济增长、结构演进与制度环境不同于非资源型区域:资源开发的外部负效应引起增长方式粗放化,对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挤出决定了要素结构的初级化,产业的锁定效应带来产业结构单一化,矿(区)城(市)冲突效应导致空间布局结构分散化,资源财富流失效应引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弱化。推动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关键是破解五个效应:以集约增长促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型,以科技融合推动要素结构转型,以破解锁定促进产业转型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矿(区)城(市)乡(村)统筹发展推动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与资源型城市转型,以财富积累推动体制机制的完善,并由之构成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体系。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对资源型经济的区域效应以及转型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企业间竞争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谋求长期竞合关系,这已成为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微博是新型的传播媒介,微型博客利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全方位通讯,即可实现Web页面、手机I、M接收和发送信息。提出微博是多方面的融合,是在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融合基础上的裂变传播,是与社会活动的融合。微博是对大众传播的广泛参与,同时优化了传播过程,弥补了以往大众传播的缺陷,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思路与格局,对主流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功能定位存在缺陷,虽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金融企业,但不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在运作中缺乏来自市场的压力和内在压力,公司内部没有一个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条件成熟。因此,应明确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产权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采用“内部期权”,形成对管理层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试行“期薪”制并建立员工发展基金等激励措施,实行以项目招标和监控机制为核心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与市场合作: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最佳运营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是一种新兴的旅游营销模式,目前巳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应用,但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开发建设方面,而对系统运营则较少涉及。以此为出发点,从运营角度对其进行初步分析论证,提出“政府与企业合作经营是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最佳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媒介购并是媒介资本经营的主要方式,也是媒介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基本途径。媒介购并不只指兼并和合并,也不可用集团化来替代。中国媒介必须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摒弃观念上的障碍,全面了解媒介购并的意蕴、特点、类型和实施这一战略的优缺点、原则、程序等,从而正确、科学地实施购并,形成资源互补、优势互补,达到最大经济规模和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合作R&D是企业整合研发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本文对产业组织角度的合作R&D研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综述。首先列举了对合作R&D理论具有一定影响的经验研究;然后梳理了产业组织角度的合作R&D主流理论;之后介绍了较有代表性的非主流理论研究;最后是全文结论和留待进一步研究的论题。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关涉中国及世界的发展,从大战略理论出发排序倡议推进面临的各类风险强度,可助力有限资源优化配置下的轻重缓急式应对。量化界定"一带一路"的倡议目标及手段,并对目标与手段、手段与手段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便可客观评估倡议推进风险强度排序。透过该方法对"一带一路"在新加坡的推进进行案例分析,得出与定性经验事实大致相符的风险强度排序。就此,中国除需在政治手段领域进行重点对冲外,还要思考整体倡议推进手段层面的宏观协同反制。而基于新加坡"截面数据"进行的分析尝试,希望为之后关涉更多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中,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企业选择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否能够有效促进财务绩效的提高和企业价值的实现?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5年六年数据共3181个研究样本,研究不同作用机制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R&D投入与财务绩效的三者的复杂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2)不同的作用机制不会改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财务绩效的正相关关系;(3)技术创新投入增强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但是这一结果主要是基于研发投入与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履行保持一致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的刺激效果,而研发投入对利他性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调节作用表现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新疆国际旅游业集中度及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偏离-份额法对新疆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劣势进行了分析;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新疆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内部因子作关联度分析,利用绝对集中度指标的方法测定了新疆国际旅游业在地州市的集中程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新疆国际旅游产业优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而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农民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一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基本文化素质;二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素质;三是通过积极开展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